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术后两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0.20%)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矫正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46例(59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KS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18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8.6分提高至29.6分,KSS评分由术前39.6分提高至91.2分,优54膝(91.5%),良3膝(5.1%),可2膝(3.4%),优良率96.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术中合理的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可使明显畸形的膝关节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3例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Tohn.N.Insall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2.3%,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而且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46例(59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KS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18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8.6分提高至29.6分,KSS评分由术前39.6分提高至91.2分,优54膝(91.5%),良3膝(5.1%),可2膝(3.4%),优良率96.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术中合理的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可使明显畸形的膝关节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对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晚期病变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60~80岁,平均69.8岁.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晚期病变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6.
收集2005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24个月疼痛、功能评分分别与与术3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85.71%,83.93%,82.69%。52例患者随访24个月时未发现严重假体断裂、膝内外翻畸形、髌骨脱位、髌腱断裂等现象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患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差、术前膝关节重度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等是影响患膝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是近20年来逐渐开展、普及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一种术式,对严重的膝关节病尤其是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1]。我院自1998年3月~2008年1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90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28例。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实施有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达80°~100°。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术后加强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完成的62例(80膝)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早中期优良率为91%~94%.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65例,均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统计疗效、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本组65例患者治疗后优43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3.85%(61/65);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术前,膝关节屈曲度大于术前,膝关节伸直度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6个月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本组65例患者中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膝关节迟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例(4.62%)切口延期愈合;2例(3.08%)出现早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老年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手术之一,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显著,但仍有19%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差。现有大量文献报道康复治疗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目标是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获得长期稳定。主要适应于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晚期病变、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临床实践。我科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后全面功能康复训练。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多 ,因此 ,术前、术后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骨科共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5 6例 ,其中男性 2 1例、女性35例 ,年龄 5 6— 79岁 ,平均 6 5 .4岁 ;骨性关节炎 4 2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9膝、痛风 1膝、强直性脊柱炎 2膝、骨肿瘤 2膝 ;共置换 6 0膝 (有 4例患者双膝关节置换 )。1.2康复训练及护理1.2 .1术前康复训练1.2 .1.1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 患者平卧或坐位 ,直腿抬高 ,足跟距床面 2 0cm ,踝关节背伸拉紧小腿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退行性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都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综合分析本研究5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者例数,并对术前术后的HSS评分作出比较。结果本研究疗效的优良率为94. 0%。50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以及膝关节痛3例。术前,本研究HSS总评分为(42. 1±12. 7)分,与术后的(87. 9±15. 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积极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施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病情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并且,此术式还具有疗效显著以及并发生少等特点,建议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假体费用)、膝关节(HSS)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膝关节假体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安全性高,但费用略高,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首选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全膝置换术后需要有计划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早期使用,可以减轻疼痛,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康复信心,对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非常重要。目的:观察全膝置换术后使用不同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其膝关节功能康复的近远期效果。设计:同期对照观察。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关节外科。对象:选择1999-07/2003-12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07例。纳入标准:①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患者。②手术由同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中老年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针对2000-01/2008-07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55~76岁。本组中严重骨性关节炎92例,创伤性关节炎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 a。结果:本组中148膝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HS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6.7%。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 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28例(38膝),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2周膝关节HSS膝关节评分60~82分,平均72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3分。结论 术后单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踝置换术(UKA)及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踝组(42例,UKA)与全膝组(42例,MIS-TK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踝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全膝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膝组(P<0.05)。术后1个月,单踝组KSS各项评分均优于全膝组(P<0.05)。术后6个月,单踝组动态步态指数及ROW均高于全膝组(P<0.05),但术后12个月时无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AIMS2-SF评分均升高,但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UKA与MIS-TKA均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但UKA的创伤及出血少,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