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银广  杨仁东  陈丽珍  黄祯 《中国医药导报》2015,(6):107-110,114,16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RA患者86例(R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进行腕关节高频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声像图表现及腕关节滑膜厚度,分析RA患者滑膜血流分级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对RA组进行DR摄片检查,比较超声和DR摄片对骨侵蚀的检出率。对RA组进行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及RI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关节腔未见积液,滑膜内未见血流信号;RA组161个(93.6%)腕关节滑膜增生,137个(79.7%)腕关节显示关节腔积液;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141个(82.0%)关节滑膜内可见血流信号。RA组滑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21±1.42)mm比(1.59±0.62)mm,t=9.772,P=0.000];滑膜血流RI值与分级呈负相关(r=-0.81,P<0.05);病程<2年的RA患者超声检查对骨侵蚀检出率高于DR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比13.5%,χ2=4.698,P=0.030),病程≥2年的RA患者超声检查与DR摄片对骨侵蚀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RA组患者滑膜厚度降低[(3.21±1.42)mm比(2.35±0.86)mm,t=6.794,P=0.000],RI值增加[(0.52±0.11)比(0.60±0.12),t=6.445,P=0.000],血流分级0、Ⅰ级患者增加,Ⅱ、Ⅲ级患者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8.619,P=0.006)。结论高频彩超可较好显示RA腕关节病变,并对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膝、肘、腕、踝)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我院或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变的患者50例(共400个关节),并按1∶2的匹配选择方式,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共240个关节)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观察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滑膜的厚度、血流供应、骨关节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RA组共检测出279个关节腔积液,251个关节滑膜增生,213个关节内血管过度增生。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RA病变关节中滑膜炎症,血管增生等病理改变,由于其无辐射,易重复的特点,是RA患者骨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指关节病变的作用。方珐:17例RA患者双手指关节同时行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X线平片显示43个关节肿胀,53个关节有骨侵蚀。超声可清晰显示RA指关节58个关节积液,69个关节骨质侵蚀,34个关节滑膜增生,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显示RA指关节14个关节滑膜血管过度形成(血管翳)。在RA骨质侵蚀和关节积液/肿胀病变的检出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RA早期的滑膜增生等病变,对于临床怀疑RA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手超声,这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病变的声像图特点,评价高频超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42例RA伴有膝关节病变84个膝关节,观察测量膝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滑膜内血流信号变化及血管增殖等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RA滑膜超声改变表现为滑膜厚薄不均,表面粗糙不平,向腔内凸起呈绒毛状,以低回声为主,与滑膜囊积液之间有清楚的界限。治疗前髌上囊积液81个,深度为(7.15±1.72)mm;滑膜增厚,厚度(5.03±2.32)mm;滑膜内血管增生,67个关节滑膜内显示低速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9.8%。治疗后髌上囊积液、滑膜厚度有显著改变,髌上囊积液、滑膜厚度明显减少,滑膜内血流信号显示率降低。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敏感而准确地显示RA患者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等病理改变,能为临床辅助诊断RA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RA患者124例,测量其腕关节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并观察关节腔及骨面情况,治疗后行彩超复查。结果治疗前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滑膜厚度为(3.59±1.37)mm。滑膜血流分级:0级21只,Ⅰ级47只,Ⅱ级109只,Ⅲ级71只。阻力指数(RI)为(0.53±0.15)。治疗3个月后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及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RA腕关节病变治疗后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超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估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膝关节关节软骨、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2例(OA)共计124个膝关节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100个膝关节进行探查,测量其软骨厚度、边缘及局部轮廓,滑膜厚度和滑膜上血管增生的程度以及关节腔积液情况。结果:超声检出对照组和病例组在关节腔积液、软骨厚度、滑膜厚度、血流信号存在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软骨厚度变薄,软骨表面粗糙,滑膜明显增厚,滑膜上血管增生,部分膝关节关节腔有不同程度的积液。结论:(1)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极少量的关节积液。(2)高频超声对关节软骨的清晰度、软骨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以及软骨厚度和软骨的完整性分辨力较高。(3)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彩色多普勒对滑膜上血管增生的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RA病人4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观察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滑膜的厚度,血流供应、骨面及软组织情况。结果RA组共检查出73%腕关节滑膜增生,11%手部关节滑膜增生,89%腕关节及29%的手部关节增生的滑膜内见血管过度增生。病变关节数的10%见软骨下骨侵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RA病变关节的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下骨侵蚀等病理改变,由于其无辐射、易重复的特点,是诊断RA病人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例,应用日本东芝SSA-35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膝关节进行对比检查,观察滑膜、关节腔、骨面特征及血供表现.结果:RA组36例共72个关节,共检出67个关节异常(93%),表现为65个关节(90.2%)滑膜增厚,其中42个关节腔积液,9个关节出现骨质破坏.滑膜内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变,诊断RA膝关节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亮  马洪  肖丽达  周丽仪 《重庆医学》2015,(18):2493-249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24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2例,应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腕关节,检测滑膜厚度、血流供应,观察关节腔、骨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腕关节结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腕关节滑膜厚度(2.58±1.50)mm与健康者(1.65±0.19)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42例类风湿关节炎共84只腕关节中有40只滑膜增厚,其中25例增生的滑膜内可探及血流,8例可见关节腔积液,10例可见骨质破坏。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腕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及三维血管能量成像(3D-CPA)在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部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RA的30例患者双手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共600处关节进行HFUS及3D-CPA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和关节腔积液,检测有无肌腱病变和骨质破坏,观察血流特点,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相应关节扫查结果对比。结果 30例RA患者手部关节中,HFUS显示关节积液458处,总检出率76.33%;滑膜增厚429处,总检出率71.50%;肌腱腱鞘炎275处,总检出率45.83%;骨质侵蚀134处,总检出率22.33%。3D-CPA显示滑膜过度形成(血管翳)86处,总检出率14.33%。结论 HFUS能显示RA患者手部关节病变的各种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3D-CPA立体显示血管翳形成,可辅助诊断RA活动期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赵志宏  隋秀芳 《安徽医学》2011,(10):1746-1748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膝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果病变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变薄及骨质破坏等表现。结论高频彩超可以通过观察膝关节的积液、滑膜及软骨的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鉴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的患者103例,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平片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观察RA与非RA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对103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者97例.符合RA 临床诊断标准者78例,非RA者19例.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升高诸指标在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MRI各主要征象中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诸指标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以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ESR增快、RF阳性、CRP值升高、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骨侵蚀、骨髓水肿为指标时对于鉴别早期RA与非R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腕关节骨质侵蚀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RA患者纳入研究组,对其60个腕关节分别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检查,并与健康组对比分析.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研究组腕关节中480块腕骨中81块出现骨侵蚀,占16.9%,300个掌腕关节面中69个掌骨底发生骨质侵蚀,占23.0%,其中第二掌骨底32个,占10.7%;第三掌骨底24个,占8.0%;第四掌骨底13个,占4.3%.MRI检出100块腕骨骨侵蚀,占20.8%,掌腕关节处71块掌骨底出现骨质侵蚀,占23.3%.其中第二掌骨底33个,占11.0%;第三掌骨底25个,占8.3%;第四掌骨底11个,占3.7%;第5掌骨底1个,占0.01%.尺骨远端骨质侵蚀1个,占1.7%.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显示RA腕关节骨质侵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 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 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 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 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 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 41.1%, 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 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 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腕关节的主要MRI表现.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早期RA78例,进行腕关节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各种异常MRI征象,评价主要MRI征象对于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早期RA的MRI征象:滑膜增厚78例,血管翳强化78例,骨髓水肿65例,骨侵蚀50例,关节积液54例,腱鞘炎3例.结论腕关节MRI可以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是诊断早期RA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腕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早期RA患者的腕关节X线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确诊为早期RA的40例患者中,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8例(20%),关节积液2例(5%),未发现滑膜病变、骨髓水肿、腱鞘炎等。MRI表现为滑膜病变(滑膜增生和滑膜炎)20例(50%),骨髓水肿32例(80%),骨侵蚀27例(67.5%),关节积液16例(40%),腱鞘炎3例(7.5%)。MRI在显示病变关节的滑膜病变、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积液等方面与X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很好地显示早期RA滑膜和骨质的病变,在RA早期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肌肉骨骼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有症状关节病变的种类及分布,以及不同关节病变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比较SLE与Rhupus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SLE重叠]患者关节病变的异同。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共纳入114例有关节症状的SLE患者以及15例Rhupus综合征患者,应用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各个有症状关节的病变,包括双侧手腕、肘、肩、膝、足踝、髋关节,病变类型主要包括滑膜增生、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滑膜炎、腱鞘炎、关节腔积液、骨侵蚀、骨赘,同时收集SLE患者人口学及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指标及脏器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变类型出现的比例、不同关节部位的病变类型分布以及超声下炎症性病变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比较Rhupus综合征与SLE患者双手腕关节超声下病变的差异。结果:应用肌肉骨骼超声共检查114例SLE患者1 866个关节,发现滑膜增生、PD滑膜炎、骨侵蚀、关节腔积液、腱鞘炎以及骨赘等病变均有出现。滑膜增生在腕(23/69, 33.3%)、膝(12/42, 28.6%)、踝(7/28, 25.0%)关节更常见,腱鞘炎(7/20, 35.0%)及骨侵蚀(13/22,65.0%)在肩关节更常见,骨赘在近端指间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更常见。对69例SLE患者进行双手腕22关节超声检查,发现57例(82.6%)存在关节病变,36.2%的患者有滑膜增生,14.5%出现骨侵蚀。腕关节超声下的滑膜增生与腕关节体征(肿胀和/或压痛)的一致性不佳(κ=0.089, P=0.584),超声下有腕关节滑膜增生但无明显体征者占18.4%,腕关节有肿胀或压痛体征但超声下无滑膜增生者占15.8%。手指关节超声下滑膜增生与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的一致性较好(κ=0.633, P<0.01)。超声下滑膜增生、PD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15例Rhupus综合征患者与69例SLE患者相比,手腕关节超声下骨侵蚀病变更常见(66.7% vs. 14.5%, P=0.03),两组患者超声下滑膜增生出现的频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73.3% vs. 36.2%, P=0.08),但前者比例较高,并且Rhupus综合征患者滑膜增生评分比SLE患者更高(7.4±6.4 vs. 1.6±4.1, P=0.04)。结论:SLE患者中,手腕、肘、肩、膝、足踝等全身多关节均可以受累,超声下可见多种病变,SLE超声下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没有相关性。与SLE患者相比,Rhupus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出现手腕关节滑膜增生及骨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