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是临床常用检测项目 ,除在止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 ,其含量增高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因素之一 ,检测其血浆含量有助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判断[1] 。目前Fg测定主要包括Fg血浆水平、亚组分、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基因多态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血浆Fg含量测定最为常用 ,现就此作一综述。一、血浆Fg的测定方法Fg是一大分子可溶性糖蛋白 ,其分子为一长条状的二聚体 ,含 3对由二硫键相连的多肽链 (Aα、Bβ和γ) ,正常血浆浓度为 2~ 4g/L。在分子结构和生理活性的基础上 ,发展了许多测…  相似文献   

2.
人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也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凝血的最后阶段是凝血酶形成,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除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外,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液粘度,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肿瘤血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Fg基因缺陷可导致先天性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g蛋白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现对目前Fg的一些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自动血凝仪的推广应用,PT-演算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被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该法的特点是不加任何试剂,仪器通过测定PT,根据浊度变化换算出FIB的含量,省钱省时.国内不少学用此法与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国外最常用的克劳斯法(Clauss法)进行比较,多数认为PT-der法与Clauss法在FIB正常范围内结果较为接近,而不在正常范围内结果相差较大.为此,本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200血凝仪进行了PT-der法与Clauss法的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PT-der法检测结果存在显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仪器上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Clauss法[1],另一是PT导出(PT-derived)纤维蛋白原法。我们就与上述两种测定方法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 IL公司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2.试剂 纤维蛋白原-C试剂盒,PT试剂盒,参比血浆,均为IL公司产品。3.方法 在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二、结果1.对比试验 在自动凝血仪上分别用纤维蛋白原-C法,PT导出法测定同一份样品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共30份。结果分为纤维蛋白原≥4g/L(12份,和纤维蛋白原<4g/L(18份)两组,经统计分析高值组P<0.01,低值组P>0.05。2.…  相似文献   

5.
冷沉淀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沉淀由全血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制备 ,通常 1单位容量为 2 0~ 30ml(2 0 0ml血浆中提取 ) ,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Ⅷ (FⅧ )、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因子 ,vWF)、XⅢ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目前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的最佳制品之一 ,因此检测冷沉淀中的FⅧ和Fbg的含量是保证冷沉淀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随机抽检 8批共 32袋冷沉淀 ,对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徐州市街头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者 ,冷沉…  相似文献   

6.
周民  龚旭疆 《江西医学检验》2000,18(4):241-241,24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乙基吗啉磺酸缓冲液0.1mol/L,pH6.3,防腐剂适量(宁波市慈城生化试剂厂提供),即酸性缓冲液. 1.2 标本来源:取自本院体检,选择无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等及影响Fg的其它疾患的EDTANa2抗凝血2ml,共计506例(其中女性195例,男性311例). 1.3 仪器:722分光光度计,进口LKB型恒温干燥加温仪. 1.4 方法:取抗凝血浆各0.1ml,加酸性缓冲液3ml,混匀,在650nm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吸光率A1;然后置55℃18分钟干燥加温,取出冷却至室温,再读取吸光率A2,A2~A1,查标准曲线,即得Fg含量(mg/dl),标准曲线的绘制见试剂盒内…  相似文献   

7.
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对我国裳睡的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亚硫酸钠盐析法、热浊度法、免疫浊度法地和PT-dcr法与NCCLS推荐的克劳斯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盐析法、热浊度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克劳斯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免疫浊度法差异也较大,PT-der法与克劳斯法差异较小,建议我国临床实验室应尽快采用准确、快速和简便的克劳斯法。  相似文献   

8.
人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即凝血因子I,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也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凝血的最后阶段是凝血酶形成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除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外 ,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 ,影响血液粘度 ,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肿瘤血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Fg基因缺陷可导致先天性低 (或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以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g蛋白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现对目前Fg的一些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两种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自制凝血酶试剂 ,对两种纤维蛋白原 (Fib)功能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以期选择适用的方法。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及控制研究所 (NIBSC)推荐的Jocobsson法和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VonClauss法 ,对正常参比血浆、临床血浆样本及溶血、黄疸和脂浊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临床血浆样本Fib含量有一定差异 ,P<0 .0 5 (n=1 0 ) ,VonClauss法测定值高于Jocobs son法 ;方法间精确度测定 ,其CV为 7.5 8%和 2 .1 3% ,测定正常参比血浆的平均回收率为 95 .2 1 %和 98.70 % ,测定线性范围的相关系数 >0 .999(P <0 .0 1 ) ,测定干扰物质的影响度范围在± 6 .2 %。结论 用自制凝血酶试剂 ,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鉴于VonClauss法操作更简便快速 ,适用于全自动或半自动凝血仪测定 ,可作为Fib水平的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事件中,患者往往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或丧失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危及生命.近年来,使用人纤维蛋白原预防或治疗出血的医学证据不断出现,为临床治疗出血事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人纤维蛋白原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及在产科、心脏外科、创伤性大出血等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人纤维蛋白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方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659例患者空腹静脉血,在Sysmex-510全自动血凝仪上用Von Clauss法和PT-der法分别测定Fg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及A、B、C 3组各组内两种方法测定的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总=-9.519,tA=-6.820,tB=-14.512,tC=-5.496,P〈0.01)。结论 Von Clauss法优于PT-der法,各临床实验室应淘汰PT-der法,把clauss法作为测定Fg含量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变化以及3项指标在E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08例各级EH患者和44例健康人的血浆D-D、Fib和hs-CRP水平,血浆D-D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ib测定采用磁珠法,hs-CR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血浆D-D水平在1级EH时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级EH和3级EH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水平在1级EH时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在各级EH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各级EH患者的3项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84、0.631、0.721)。结论对EH患者的D-D、Fib和hs-CRP的进行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E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Low levels of activated protein C (APC) are a risk factor for venous thrombosis. 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PC are not totally elucidated. Protein C is activated by the thrombin-thrombomodulin complex. As thrombin binds to fibrinogen and thrombomodulin through a common region, it is conceivable that fibrinogen influences the activation of protein C. This would help to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an increased thrombotic risk.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APC levels and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in 382 healthy subjects. Subsequently,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on the APC generation on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s. RESULTS: An independent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APC levels and fibrinogen was found [betacoefficient, -0.1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0.26, -0.06; P = 0.001]. For each 100 mg dL(-1) increase in fibrinogen, the independent risk of having low APC levels (<0.7 ng mL(-1)) was almost three times higher (OR 2.8; 95% CI 1.1, 7.2; P = 0.04). Accordingly, a notable 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ing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thrombin-thrombomodulin dependent activation of protein C on endothelial cells was found (r = -0.57; P = 0.002). CONCLUSIONS: We present evidence of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APC and fibrinogen levels. According to this finding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f our in vitro experiments, we propose that the impairment in the generation of APC on endothelial cells constitutes a new prothrombotic mechanism of fibrinog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Sysmex CA7000血凝仪2种方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 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分别用凝血酶原时间(PT )衍算(PT‐Fib)法及凝血酶法(Clauss 法)同时测定临床常规血凝标本 Fib 水平。回顾性随机抽取 PT‐Fib 法检测的 Fib 水平在1.00~1.99、2.00~2.99、3.00~3.99、4.00~4.99 g /L范围内的各21例患者数据,分析其与 Clauss 法测定结果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PT‐Fib 法检测 Fib 水平在1.00~1.99、2.00~2.99、3.00~3.99、4.00~4.99 g/L 时,2种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Fib 法结果明显低于 Clauss 法,4组浓度平均值分别低15.2%(-4.9%~38.3%)、27.2%(-0.9%~49.4%)、24.6%(-3.7%~35.6%)、32.7%(15.7%~48.2%),2种方法测定结果呈正相关。结论测定血浆 Fib 时,PT‐Fib 法与 Clauss 法有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把 Clauss 法作为Fib 常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玥 《临床荟萃》2014,29(2):168-17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和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组的Fbg,Hcy和hsCRP水平变化,观察Fbg,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Fbg,Hcy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5.8±2.94)mg/L vs(2.74±0.96)mg/L,(4.67±1.18)g/L vs(2.36±0.82)g/L,(24.3±6.83)μmol/L vs(6.83±1.83)μmol/L vs(1.37±0.32)mm vs(0.76±0.16)mm(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根据IMT划分为:IMT1.0mm为26例,1.0mm≤IMT1.2mm为43例和IMT≥1.2mm为96例。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Fbg和Hcy水平出现明显升高,(7.98±1.76)mg/L vs(12.87±2.87)mg/L vs(19.28±3.13)mg/L,Fbg(2.45±0.97)g/L vs(4.58±1.04)g/L vs(5.31±1.25)g/L and Hcy(10.87±2.76)μmol/L vs(22.94±6.28)μmol/L vs(28.68±7.03)μmol/L(P0.05或0.01)。急性脑梗死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9例,Ⅱ级35例和Ⅲ级32例。随着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14.65±2.97)mg/L vs(19.43±3.26)mg/L vs(23.31±3.02)mg/L,Fbg(4.41±1.18)g/L vs(5.33±1.21)g/L vs(6.10±1.32)g/L和Hcy(22.87±5.87)μmol/L vs(28.47±6.92)μmol/L vs(34.18±7.12)μmol/L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Fbg和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杨震  马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30-1030,1032
目的 探讨两种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方法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CL Advanc全自动血凝仪、同时用PT衍生法(PT-der)和Clauss法测定口服华法令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 对两种测定方法 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Fib在2~4 g/L时,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2 g/L或Fib>4 g/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CL Advance 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口服华法令患者的Fib时,当PT-der法测定出的Fib结果 不在2~4 g/L时,需要用Clauss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用配套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在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正常和异常值临床样本检测Fib,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Von Clauss法和凝血酶原导出法(PT-der)测定Fib,当Fib含量低于5 g/L时,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Fib含量大于5 g/L时,后者测定的Fib结果偏高.结论 建议临床在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时,当PT-der衍算出来的Fib较高时,应改用Yon Clauss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肛周脓肿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肛周脓肿患者326例,对患者手术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血凝常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的140例患者均为肛周脓肿位置较深、感染范围重者,手术切口范围较大。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升高者,肛周脓肿病灶位置浅,手术处理相对简单。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不同,对评估感染位置的深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估患者有无二次手术可能性具有临床参考意义。F IB 可作为肛周脓肿炎症反应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血浆FIB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维蛋白原测定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IB)冯·克劳斯法 (vonClauss)测定仪器、试剂、标准曲线的配套问题 ,为上海市地区性血液凝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配套和非配套的方法对新鲜血浆和不同品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使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配套组合测定新鲜血浆和配套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良好。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非配套组合时 ,测定新鲜血浆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有差异。结论 仪器间的FIB标准曲线不能混用 ,仪器 试剂应配套使用。应重视基质效应问题 ,FIB应根据仪器、试剂、方法进行分组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