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技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中央型或隔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予128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支气管动脉DSA检查作为对照.比较CTA及DSA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及不同管径支气管动脉的检出情况.结果 6...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64层CT影像技术在支气管动脉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双源CT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他影像的各自优缺点。结果 不同的检查手段在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上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差异(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动脉病变患者,单源CT与双源CT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但双源64层CT影像更利于支气管动脉及肺部病变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3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37例,临床综合诊断6例)及正常对照20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f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原发性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BA供血,其中8例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BA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单支供血型22例(51.2%),8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不同程度扩张迂曲,14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及分支均扩张迂曲,走向或走行至病灶内;多支供血型13例(30.2%),表现为2支或多支BA供血病灶,相互交通吻合形成血管网;多种动脉供血型8例(18.6%),表现为BA和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结论 原发性肺癌以BA供血为主,可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肺癌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因双源CT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83ms)及空间分辨率(0.4mm),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细微的对肺癌定性诊断高度特异的瘤血管征和肺动脉受侵改变,并且可以更加简便、准确的测定血管期扫描延迟时间,以此提高肺癌特异血管征象的显示率,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利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一次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CT angiography,DECTA)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增强图.虚拟平扫图像基本上可替代常规真实平扫,这就较常规增强扫描减少一次扫描,进一步降低了辐射剂量;而碘图所提供的能谱信息是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分型在功能学方面的重要补充,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回顾性分析肺癌与炎症两种不同病变的病人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患者胸部CT增强原始图像,结合横轴位图、最大密度投影(max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进行BA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共显示BA236支。肺癌组74例,69例BA显示,共计BA170支,平均2.46支,病灶同侧显示131支;炎症对照组42例,36例见BA显示,显示BA66支,平均1.83支,其中病灶同侧显示49支;经统计学分析,肺癌组同侧与炎症组同侧BA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组同侧总横截面较炎症组同侧BA增大(P=0.000〈0.05)。结论 CTA能清楚的显示BA的形态、走行及分布,通过测量BA的内径可以为研究肺癌与炎症两种不同性质的肺部疾病中BA血流量的改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结构对支气管动脉灌注(BAI)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2例肺癌行84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按TNM分期,并按肿瘤染色程度分级。结果:经BAI治疗总有效率61.9%。按支气管动脉造影(BAG)表现分度,其中Ⅰ度有效率33.3%,Ⅱ度有效率73.3%。肿瘤TNM分期Ⅱb期有效率52.9%,Ⅲa期有效率80%,Ⅲb期有效率69.2%,Ⅳ期2例,均为稳定。结论:肺癌的血管构型是影响BAI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 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对本院57例中央型肺癌(直径3-5cm)患者行16层MSCT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实验组29例,采用对比剂示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t);对照组28例,采用经验时间法,扫描延时为(25+2)s。采集层厚1mm,螺距15,扫描速度0.5s/r。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l/mL),注射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5mL/s。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实验组29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93条,平均为3.21条/例;对照组28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31条,平均为1.11条/例。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及平均显示数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MSCTA扫描是一种安全无损害,简便有效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方法;利用SureStart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杰文 《中外医疗》2013,32(14):38-3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之间在该院治疗的拟诊肺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常规与增强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50.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100.0%。同时CT征象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或蝎足形,内部结构多为灶性坏死与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征象清晰,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惠洁  郭卫东  狄纪君 《当代医学》2009,15(23):407-40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施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选择支气管动脉的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剂使用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结果治疗后复查进行疗效评价,CR4例(8%),PR26例(52%),SD14例(26%),PD6例(12%)。显效(CR+PR)30例(60%),有效(CR+PR+S)44例(88%)。经治疗后,除6例无效外,其余病例咳嗽、胸痛、气急、咯血等症状均好转或消失,其中胸水减少6例,肺不张复张10例,阻塞性肺炎完全或部分吸收12例。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0例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进行横断面重建。结果 64层螺旋CT能提供优良图像。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度为97.5%。结论 64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8层螺旋CT进行了 18例冠状动脉CT成像 ,比较了不同心率情况下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的显示率。心率在 75次 /min以下 ,冠脉的3支显示率可达 10 0 %。心率在 <85次 /min ,冠脉的显示成功率很高。结果 :12例显示正常 ,6例可见冠脉异常。心率在 75次 /min以下 8例 ,全部 3支成功显示。心率在 76~ 85次 /min之间的 10例 ,4例 3支成功显示 ,6例 2支满意显示 ,1支欠满意。 6例冠脉异常主要表现为 :冠脉钙斑、软斑、狭窄。其中 3支病变 1例。 3例有冠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可评价冠脉的狭窄 ,尤其是 5 0 %以上狭窄 ,同时可检出冠脉的钙斑。基本满足了冠脉介入治疗筛选的需求 ,并能对冠脉支架及搭桥术后的效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研究咯血相关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扫描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例,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或慢性炎症21例,支气管肺癌合并支扩2例,肺内血管畸形2例,肺隔离症3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肺癌、支扩及慢性炎症36例中,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15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供应病灶的动脉共11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占71.8%(84/117),10支存在异位起源,肺外体循环动脉占28.2%(33/117),其来源和数目与病灶所处位置、累及范围及胸膜病变密切相关;肺动静脉瘘1例,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及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表现为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伴多个动脉瘤形成;肺隔离症3例,表现为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分支供血病灶。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等详细数据,有效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的三维影像特征,在咯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右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后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观察 198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后动脉与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起点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有四种 ;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起点平对第 2~ 8胸椎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 0 .78m m± 0 .33m m(0 .0 5 8mm~ 1.8m m,n=137)。结论 在腋中线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于右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5年这7年间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我院放射科3位资历丰富的诊断医生在不知任何病理结果情况下对65例患者CT图像进行阅片,对照65例肺癌患者在本院病理检查的报告,在对65例患者病灶对应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数据均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在CT扫描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征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型、中等分化型和高分化型的统计数据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产生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仍需进一步分析,所以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