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同期体检肝功能正常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完成,包括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结果:研究组的TG、TC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T、AST和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健康肝功能正常者,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分析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V感染者107例,分成HCV携带者、轻度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三组,分析血脂水平。结果 HCV感染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且随肝功能损害加重,降低程度增大。HCV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和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HCV携带者和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poAI含量较对照组低(P〈0.01)。HC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B100和脂蛋白(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血清TC降低可能是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所致,TG升高可能与HCV核心蛋白抑制微粒体TG转运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筛选本院健康体检人员,对经B超检出的278名脂肪肝和B超检查正常的234名体检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0)、血糖(GLU)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肝TG,GLU水平较对照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CHO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可引起TG,Glu,CHO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孙健  周春蕾  刘红梅 《中外医疗》2011,30(16):29-30
目的 探讨保肝降脂方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脂肪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保肝降脂方,对照组服用辛伐他丁,观察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对照组(P〈0.05);患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r)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总胆固醇(TI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保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5.
殷勋 《海南医学》2005,16(12):106-10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探讨血脂代谢异常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人,检测血脂及载脂蛋白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结果原发性NS患者血清TC、TG、LDL、apoB100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apoA1/apoB100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和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90例和确诊为GDM的孕妇(GDM组)92例(血糖控制组78例,血糖控制不良组14例),测定早孕期和晚孕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记录饮食三大营养素摄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早孕期GDM组LDL C、apoB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GDM患者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量多于正常组(P<0.05);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组LDLC、apoB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TG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TC、TG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 <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糖控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P<0.05);晚孕期TG、TC、LDL 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治疗可使其某些血脂指标优于正常妊娠妇女,并且通过饮食指导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差异。方法 收集脑梗死病例72例、脑出血病例65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3例,对其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病人TC高于对照组(P〈0.05) ,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病人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T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脑梗死组TG、TC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血脂代谢异常,TG、TC与脑梗死呈正相关,与脑出血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的生化指标变化,为临床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B超检查出的69例脂肪肝患者及76例健康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ALT、GGT、CHE、TBA、TBil、TG、T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既有血脂代谢紊乱,又有肝功能的异常及肝细胞的损饬.  相似文献   

9.
费扬  李红 《浙江医学》2011,33(3):341-343,34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将10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分为临床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6例,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和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水平.结果 经年龄、性别、血压、体重等因素校正后,临床甲亢组FP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甲减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甲亢组血TG、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临床甲减组上述各项血脂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亚临床甲减组上述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 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除血糖、血脂外,血尿酸水平亦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中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对B超检查出的69例脂肪肝患者及76例健康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ALT、GGT、CHE、TBA、TBil、TG、T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既有血脂代谢紊乱,又有肝功能的异常及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uanglianjiedu decoction,HJ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13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HJD干预)45例,对照组(易善复干预)45例,空白对照组44例。3组患者均常规"运动饮食"治疗,均给予阿托莫兰1.8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护肝治疗;针对血脂异常给予相关处理。30d为1疗程,治疗3疗程。治疗结束分析各组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肝脏CT值、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指标变化。结果:①治愈好转率:治疗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为95.56%稍高于对照组93.33%,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59.09%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②肝脏CT值: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上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TG、TC: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TG、TC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④ALT、AST: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ALT、AST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HJD治疗NAFLD疗效与易善复相似,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陆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67-168,17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疗程都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11.203,P0.01)、AST(t=5.924,P0.01)、GGT(t=10.182,P0.01)、TC(t=5.169,P0.01)、TG(t=16.182,P0.01)、LDL(t=6.280,P0.01)、HOMA-IR(t=4.771,P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t=-4.368,P0.01)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ALT(t=11.203,P0.01)有所下降,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纠正血脂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正常对照35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BMI、wHR、FBG、TC、TG、LDL—C、FINS、HOMA—IR和RBP4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BMI、WHR、FBG、TC、TG、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灌胃对小鼠形成脂肪肝的可能。方法:4月龄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NS),高脂高糖组(普通饲食+高脂高糖乳剂灌胃)和高脂组(普通饲食+脂肪乳剂灌胃),每组8只。灌胃量2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且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小鼠血糖,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肝脏的肝质量指数、病理切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肝脏出现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饮食脂肪肝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通脉降脂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脂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质TC、TG、HDL、LDL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血清脂质,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TC、TG、LD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肝组织脂质含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肝组织病理学中肝脂肪性变评分值,血脂康对照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肝脏系数,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肝肾功能指标显示,各组ALT和AST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脉降脂软胶囊具有降低高血脂大鼠血脂作用,减轻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研究健肝消脂颗粒治疗NAFLD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分析两者IR,ALT、AST、GGT,TG、TC、LDL-C,WC、BW、BMI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IRI变化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两组ALT、AST、GGT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TG、TC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DL-C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两组WC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W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肝消脂颗粒可以有效治疗NAFLD,可以改善其IR,可以降低ALT、AST、GGT,TG、TC,WC、BMI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组织PGC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21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n=7)。干预组首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然后加用姜黄素灌胃4周;NAFLD组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加用姜黄素模拟物灌胃4周:正常组始终常规喂养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G、Tc、AST、AL1a及肝组织TG、TC;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GC1a基因启动子区-260位点的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肝组织PGClctmRNA水平。结果:(1)NAFLD组外周血TG、Tc、AST、ALT及肝细胞TG、TC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以上参数较NAFLD组显著下降(P〈0.05);(2)NAFLD组PGC1a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干预组甲基化率较NAFLD组显著下降(P〈0.01);(3)NAFLD组肝脏组织PGCldmRNA的表达量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PGClctmRNA的表达量较NAFLD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对肝脏PGCl仅启动子区有去甲基化作用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性脂肪肝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干预后单纯性脂肪肝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已经转为正常,中度和重度者明显减少(tt=10.8619,P=0.0000)。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例数明显增多(P〈0.01),而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例数明显增加(P〈0.01)。干预后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超声等异常例数明显减少(P〈0.01),腰围≥80cm的患者例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1)。干预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BMI明显降低(P〈0.01),TG、TC、LDL—C水平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1),HDL—C水平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对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其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有利于单纯性脂肪肝好转的良好习惯,减少血脂、肝功能、超声等异常的比例,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灵芝三萜低、中、高剂量组(GT-L、GT-M、GT-H组)和辛伐他汀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经12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T-AOC的含量;免疫印迹观察NOX2蛋白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T-M组、GTs-H组血清TC、TG、LD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GT-H组HDL含量显著增加(P〈0.05);GT-M组、GT-H组肝匀浆中MDA含量较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LP〈0.05或P〈0.01),SOD,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上升(P〈O.05或P〈0.01)。GT-H组可明显下调NOX2蛋白表达(P〈0.05)。GT-M组、GT-H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灵芝三萜能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水平,其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各组动物均于第7周末取材,测定胆结石成石率及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其成石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FPG及FINS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所降低,ISI明显提高(P〈0.01);养肝利胆组的FPG、FINS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而ISI高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TG、TC、FFA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均降低,但TG、TC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养肝利胆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养肝利胆组明显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FFA两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TC、FFA,改善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