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例(57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占32.47%)。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20.15±8.20)mm,其中浅表型37处(64.90%),深厚型20处(35.10%)。于心肌桥的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在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定位、长度、狭窄程度、心肌桥的厚度、近端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检出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26例对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痛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及其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检出126(24%,126/52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共计154段,左前降支93(60.4%,93/154)段,对角支15(9.7%,15/154)段,中间段3(2%,3/154)段,旋支23(14.9%,23/154)段,钝缘支20(12.9%,20/154)段,其中72(46.8%,72/154)段位于前降支中段。69(44.8%,69/154)段心肌桥厚度可测量,为1.0mm~7.5mm(平均2.4mm),85(55.2%,85/154)段无法准确测量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1.4Cm~4.5cm(平均2.6cm)。25(16.2%25/154)段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101(83.8%,101/154)段管腔未见明确狭窄,19(12.3%,19/154)段壁冠状动脉近段管腔可见斑块并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显示壁冠状动脉管腔和管壁情况,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450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在450例受检患者中,发现心肌桥126例,共153处发生率为28%,25例为多支受累,前降支占70%,左旋支占18%,右冠状动脉占3%.MCA肌桥长度5~35 mm,平均20 mm,厚度2~5 mm,平均2.5 mm.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明确检出心肌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排128层CT对212例有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行冠状脉成像检查,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长度、厚度、狭窄程度及心肌桥近端管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212例中CTA发现心肌桥55例(64处心肌桥),阳性率25.9%; 46例为单一心肌桥,9例为两处受累,同时累及前降支近段、钝缘支5例,同时累及前降支中段、后降支4例;其中前降支48处,第一对角支3处,第二对角支1处,左旋支1处,钝缘支5处,右冠状动脉4处,后降支2处,以前降支最多见,占75%.左前降支心肌桥组近端较无心肌桥组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结论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楚延清  吴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44-14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8例的影像资料。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发生部位。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26例,共28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8处,占64.3%,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肌桥伴冠心病的64排探测器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获取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图像,诊断51处/47例心肌桥。测量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者66.67%(34/51),心肌桥长度为5.6~27.6(15.3±8.6)mm;厚度为0.52~4.8(1.8±1.3)mm;22例可见血管硬化并狭窄征象,其中发生于前降支中段的34处中,13例近段管腔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管腔狭窄〈50%者11例(32.35%),〉50%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无创性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还可显示壁冠状动脉有无硬化狭窄,可为临床提供心肌缺血的原因和为治疗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证实的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深在型)、100例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硬化组)的CT冠状动脉成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深在型组和硬化组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率、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率、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72)、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OR=2.031)、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1.376)、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1.448),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因素(OR=0.471)。结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的形成与冠脉近段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段凯  林丽红  韩丽萍 《当代医学》2011,17(10):48-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时的显示方法,并总结其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26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98例,观察其位置,测量心肌桥深度及壁冠状动脉长度,总结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显示方法及CT表现。结果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共检出378例(412段),检出率为28.5%(378/1326),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占65.3%(269/412),心肌桥深度0.5mm~12.3mm,平均约1.9mm,壁冠状动脉长度6.8mm~61.4mm,平均约21.7mm,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包括: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穿行于心肌内;迂曲成角;圆锥样改变;挤奶效应。结论 64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可显示其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40层螺旋CT对298例无症状患者体检、可疑冠心病患者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由两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是否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一致判定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并测量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血管特点与临床关系.结果 298例患者检出8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2处,检出率26.8%.前降支近段、中段心肌桥比例最高(51.6%)心肌桥厚度1~2 mm组比例占61.2%.壁冠状动脉100 mm以下长度组为53.3%.疑有冠心病组检出单纯心肌桥(不合并有血管动脉硬化)多发生在前降支近段及中段且心肌桥厚度>10mm以上.结论:40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判断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壁冠状动脉发生的部位、长度及心肌桥厚度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显示情况,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心内科存在心肌桥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进行定位、计数、长度/厚度测量,观察相应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共检查心肌桥109处,其中LAD中段比例最高(63.3%),心肌桥平均长度(17.4±2.5) mm,厚度(2.5±0.8) mm。桥前段冠状动脉硬化(87.3%)比较显著高于桥后段(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1,P〈0.05)。完全型心肌桥发生冠状动脉硬化(80.3%)显著高于不完全型心肌桥(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发生冠状动脉硬化者心肌桥长度为(17.6±2.6) mm,与未发生冠状动脉硬化者的(17.1±2.2)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以LAD中段最常见;冠状动脉硬化与心肌桥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1632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MIP)、曲面重建(CPR)等处理,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1632例患者均经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后263例发生心肌桥,检出率为16.12%。其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LMA和LAD,分别占:50.19%和20.15%;263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均伴有不同临床表现,并且以心前区不适为主,占65.78%。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MB厚度为0.8-5.6 mm,43例出血壁冠状动脉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合并血栓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301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MDCT共检出心肌桥174例,检出率为5.8%.其中168例(96.6%)为单发心肌桥,6例(3.4%)为多发心肌桥.前降支最多见,为167例(96.0%).心肌桥长5~120 mm,平均长度30.5 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3~2.8 mm,平均厚度2.3 mm.单存表现为心肌桥79例(45.4%),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95例(54.6%).结论 MDCT是一种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无创性方法,可直接测量心肌桥长度、壁冠状动脉深度,同时能检出合并其他的冠脉和心脏病变,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65名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利用Vitrea4.0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冠状动脉探针图像,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结果:检出心肌桥患者25例,栓出率9.43%.合并心肌桥近端出现斑块患者15例.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影像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经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16例心肌桥的影像特点。结果16例患者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心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13例(82%),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16例均未发现钙化斑。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其周边解剖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56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冠状动脉显示优良率为98.2%.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筛查、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评估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1 230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患者,对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厚度、长度,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 230例患者中356例发现心肌桥(28.9%)。左前降支(LAD)中段发生率最高(220/356)。LAD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相应节段冠脉斑块发生率以及狭窄程度的比较发现,二者不仅在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存在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在冠状动脉斑块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上也具有统计学差异(轻度,P0.01;中度,P0.02;以及重度,P0.001)。壁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与心肌桥的厚度和长度相关。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心肌桥的存在预示着邻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越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桥可以认为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解剖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汪蓉 《吉林医学》2013,34(18):3616-36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的资料,评估心肌桥的检出率、发生部位分布及其他相关的特点。结果:10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共发现62例心肌桥患者(57.4%),62例患者心肌桥平均长度(14.6±3.9)mm,平均宽度(2.8±1.4)mm。发生冠状动脉粥样者46例,其中前降支36例(78%)。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桥(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形态特征。方法对312例常规体检或怀疑冠心病者进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及深度。结果 312例中发现65例(20.83%)共68段MB,全部位于左前降支。MB平均长度(16.5±7.5)mm,平均深度(1.5±0.75)mm。所有壁冠状动脉段(MCA)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较高,且能清楚显示MB的活体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