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损伤钳靠近脾脏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脾脏,分离、切断脾周韧带。无损伤钳在距脾门3~5cm处钳夹脾蒂,以控制术中出血。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结扎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自扩大的trocar切口在自制的标本袋内搅碎脾脏并取出。结果22例均完成LS,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117min;术中出血量20~280ml,平均87ml。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5~11d,平均5.6d。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2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19.3月,无并发症。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安全可靠,无须切割闭合器,手术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3月施行26例腹腔镜脾切除术。超声刀离断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和胃短血管,分离脾幼脉,血管夹夹闭。分离脾周粘连、脾胃韧带,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血管夹夹闭,离断脾蒂直至切除脾脏。离断小网膜后,超声刀或血管夹离断胃左血管及其以上所有曲张血管,完成门奇静脉断流术。将装入脾脏的标本袋从扩大的戳孔取出。结果 26例均完成LS,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0~250 min,平均142.5 min;术中出血50~3200 ml,平均262.6 ml。术后10~72 h停止胃肠减压,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6~15d,平均7.6 d。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胰漏,并发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抗炎、理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术中出血的手术技巧和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行LS 40例。脾动脉位于胰尾上缘者,先分离并结扎脾动脉主干,离断脾周韧带;脾动脉位于胰尾后方或胰尾内者,先离断脾周围韧带和剥离胰尾,显露和离断脾蒂血管,完成LS。结果完成LS 31例,LS联合LC 7例,LS联合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50~800 ml,平均160 ml。术后12~24 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拔胃管后进食。术后住院5~9 d,平均7.5 d。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术后效果不佳,血小板一直<50×109/L,口服泼尼松20 mg/d维持治疗;23例ITP随访4个月~2年,平均1年,无复发;2例门脉高压症随访1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改善凝血,提高血小板计数,术前行脾动脉CT血管造影,手术时在胰腺上缘结扎脾动脉,分离脾周围韧带时避免撕裂脾包膜,妥善处理脾蒂血管,谨慎对待门脉高压症患者,可减少LS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4.
(1)脾切除:无损伤钳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Ligarsure分离胃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及下半部分脾胃韧带。于小网膜囊内分离脾动脉后给予血管夹夹闭。游离脾脏周围韧带及胃短动静脉,用1枚腔镜下切割吻合器夹闭脾蒂,给予激发、切割后,脾脏完全离断。再经腋前穿刺孔放入自制标本袋,装入脾脏,经左腋前线穿刺孔提出标本袋开口,将脾脏用有齿卵圆钳分次钳出。(2)经胃前后入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超声刀及ligasure分离胃小弯前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再将胃向上挑起,用超声刀分离胃小弯后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以超声刀游离出胃冠状静脉后,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继续向上离断贲门及食道曲张血管,包括胃支、食管支、穿支及高位食管支,保留食管旁静脉,使食道下段双侧缘完全游离约8 cm。  相似文献   

5.
应用血管闭合系统行腹腔镜脾切除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8月~2006年9月,使用LVSS行LS 11例.LVSS离断脾结肠韧带及脾胃韧带,在胰尾上缘分出脾动脉,可吸收夹夹闭,在近脾门处LVSS离断脾蒂. 结果 10例LS获成功,其中9例完全应用LVSS完成手术;1例因脾蒂分离困难,应用Endo-GIA离断脾蒂.1例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50 min, 平均110 min;出血量80~400 ml. 无术后大出血、胰漏、胃漏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LS应用LVSS有安全、止血可靠、体内无异物存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2月行LS32例,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血管切割缝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LS成功29例,手术时间60-27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1000ml,平均230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3例中转开腹,1例为脾蒂出血,1例为胃短血管出血,1例为脾周围炎粘连紧密出血。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1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术后无升高。2例溶血性贫血术后血红蛋白升高。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9.
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在开展16例前入路LS的基础上,采用后外侧入路完成37例LS,回顾分析后外侧入路LS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因套圈套扎脾蒂失败,遂扩大切口将脾脏提至腹壁按常规手术处理脾蒂外,其余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切除脾脏长径7~18cm,7例病人发现副脾(18.9%)。术后切口感染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0ml,平均术后住院5.5d。结论后外侧入路有利于LS操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脾叶动脉相关的腹腔镜下脾脏大体解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腹腔镜下对与脾叶动脉相关的脾脏大体解剖观察,研究腹腔镜脾切除术(LS)时脾蒂血管的最佳处理方式,并探讨腹腔镜治疗部分性脾栓塞术脾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时对脾切迹分布、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变化、脾叶动脉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0例LS观察脾切迹分布:脾前缘切迹一个6例,占20%;二个13例,占43.3%;三个11例,占36.7%。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分界清晰28例,占93.3%;分界模糊2例,占6.7%。界面分布在脾切迹所在平面或其延长线上,而与之相对的脾门区基本无二级血管,为脾叶动脉血管间隙。LS需要结扎、夹闭的脾叶动脉数:二支19例,占63.3%;三支7例,占23.3%;四支4例,占13.3%。腹腔镜下脾蒂血管处理方法: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23例,占76.7%;超声刀分离+Endo-G IA 6例,占20%;超声刀分离、线结扎+L igaSure 1例,占3.3%。30例LS中无术中凶险出血,无术中副损伤,无中转开腹。结论:LS时用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的“二级脾蒂离断术”处理脾蒂血管安全可靠,更符合我国医疗消费水平。应用腹腔镜行脾脏叶动脉或段动脉结扎,对临床上需要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疾病的治疗将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 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和血小板的各参数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例LS治疗的ITP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访结果。自身对比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术中出血平均60mL,所有患者穿刺孔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瘀斑,无创口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副脾发现率为1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8%。术后平均住院5d(4~7d),无死亡病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呈现波动性上升,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呈现波动性下降。各项参数存在多点动态平衡呈现波动性调节和协同恢复过程。全部患者随访1.5~5.5年,均无复发,血小板相关抗体均在正常范围,骨髓像正常。结论根据血小板各参数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多点动态平衡呈现波动性调节和协同恢复过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LS治疗ITP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从1996年6月-2001年3月,共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8例,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l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例、脾淋巴管瘤l例。结果 手术成功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h,平均术中失血350ml,平均术后住院6d,无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2例。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脾脏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例LS治疗ITP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治愈,无再发出血,血小板总数上升为7.8×109~29.1×109/L,1例5.1×109/L,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5mg/d),3月后停药,1例脾窝积液,2例脾热,经抗炎对症治疗后14d痊愈。结论:LS治疗ITP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脾切除对难治性ITP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2年9月—2 0 0 6年3月1 8例难治性ITP(血小板计数<5 0×1 09/L)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1 7例完成LS,手术时间为5 2~1 7 2m in,平均9 2m in;术中出血量3 0~5 0 0mL,平均1 0 2mL。3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 2~2 4 h,平均住院时间为8 d。发生并发症2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1 7例随访2~3 7个月,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33例成功地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另2例在腹腔镜脾切除后脾床渗血,施行小切口脾床止血。结果: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4120min。术中出血量20-600mL,平均120mL。平均住院时间6.4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lO个月,19例完全有效,12例部分有效,总有效率88.6%。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 (LaparoscopicSplenectomy ,LS)手术操作和术野显露。 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6月以来 11例LS临床资料 ,包括 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和 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 结果  9例获得成功 ,其中 6例采取仰卧位 ,手术时间平均 3 5小时 ,术中出血平均 2 0 0ml;1例采取右侧卧位 ,手术时间 4小时 ,术中出血 80ml;2例采取右侧斜卧位 ,手术时间分别为 2 5小时和 3 0小时 ,术中出血均为 10 0ml。 1例ITP术后 6小时出现腹腔内出血而再次剖腹手术 ,2例ITP中转开腹。 结论 脾周韧带及组织的良好显露与分离和脾蒂的成功控制是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 has been accepted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as compared with open splenectomy.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a few reports on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 as an alternative hemostasis to clip ligation. Here we report the experience of LS using an alternative energy device, Harmonic Scalpel laparoscopic coagulating shears (LC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LS with LCS for a patient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is reported. Generally, two-step sealing with LCS was used for vessels of the splenic pedicle approximately 5 mm in diameter without using the Endo-GIA stapler. Operative time was 93 minutes, and blood loss was 40 mL.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the third postoperative day with no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LS with LCS was performed safely using two-step sealing. Further experience is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safety of this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9.
张维康  柴新群  张纯 《腹部外科》2008,21(4):227-228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5月~2008年4月经内科治疗无效在我科行脾切除术的69例ITP(其中6例附加副脾摘除术)的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对激素的反应、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69例中,显效36例,良效18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 良效)为78.3%.随访1年以上者57例,其中复发6例,复发率为1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对激素有反应者和术后血小板峰值较高者治疗效果较好(P<0.01),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