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g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92例3--36个月的婴幼儿VSD修补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9例(9.9%),心律失常43例(8.7%),肺动脉高压危象22例(4.4%),残余VSD16例(3.2%)。手术死亡26例,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采用肺动脉监测等监护措施,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虹  刘英楠 《护理学报》2001,8(4):12-14
目的 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有效观察。方法 对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389例婴幼儿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与年龄,术前心胸比值(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方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关系。结果 389例中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7.7%,年龄≤1岁,C/T≤0.5,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1cm,手术为补片修补,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为高危因素,是手术的主要死亡的原因,本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3%,婴幼儿室缺心内直社修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术前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相关。结论 对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是观察的特点,有针对笥的进行观察,及时采时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手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手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玉香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11-22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0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幼儿,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术后30d内死亡18例(其中11例年龄小于6个月),死亡率2.55%,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1.2%.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维护良好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及时防治低心排、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措施,对42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矫治术,术后主要采用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正确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监护措施预防和处理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42例中有9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中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和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大动脉错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手术在胸骨正中切口,静脉复合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25例行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中,23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或Gortex人工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SD),在补片中央留孔4~10 mm,2例未修补VSD,余按大动脉调转术常规方法,进行两大动脉调转及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结果 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12%.结论 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术式复杂,吻合口多,术前需正确评估,备齐术中特殊物品及止血药物;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运用综合措施及时降温及升温,可缩短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术后使用米力农等药物防治肺高压危象;做好意外情况的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婴幼儿室缺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的监护、减少患儿死亡率。方法1993年11月~2001年11月,355例3岁以下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5例患儿因呼吸系统原因死亡。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和吸痰、防止误吸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术后呼吸道监护的关键,可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惠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77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心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77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资料.结果:手术病死率2.24%.主要死亡病例是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重症瓣膜病.主要死亡原因是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结论:重视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重症瓣膜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防治易导致死亡的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36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心停跳行室缺修补术。均采用绦纶或自体心包片修补缺损,无直接缝合。结果: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2例,残余分流2例。结论:婴幼儿室缺伴反复感染、肺动脉高压或心功能不全宜及早手术治疗,完善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监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36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心停跳行室缺修补术.均采用绦纶或自体心包片修补缺损,无直接缝合.结果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2例,残余分流2例.结论婴幼儿室缺伴反复感染、肺动脉高压或心功能不全宜及早手术治疗,完善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监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婴幼儿室缺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的监护、减少患儿死亡率.方法1993年11月~2001年11月,355例3岁以下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5例患儿因呼吸系统原因死亡.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和吸痰、防止误吸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术后呼吸道监护的关键,可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2003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术后护理,分析其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16例生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术后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15例病人顺利恢复,1例病人因术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低心排合并脑部并发症死亡。结论 根据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特点,预防、护理和治疗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和控制并发症,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邹勇  明腾  陈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5):545-546
目的 :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动脉高压 (PH )的效果。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 ,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儿 ,其中男 3 7例 ,女 9例。年龄 2 7d~ 12个月 ,平均 ( 5 14± 3 12 )月。体重 3 0~ 8 5kg ,平均 ( 4 98± 1 2 1)kg。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3 6例 ,肺动脉瓣下型 8例 ,多发型 (膜周部 +肌部 ) 2例。其中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 ,2例合并PDA、ASD及主动脉缩窄 (CO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一期修补和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 ( 3 0d)无死亡 ,发生并发症 14例 ,发生率 3 0 4%。二次气管插管 4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1例 ,低心排 2例 ,心律失常 2例 ,纵隔感染、胸骨哆开 2例 ,残余分流 3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对反复肺炎、心力衰竭 ,药物控制不佳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 ,可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治疗 ,术前必要的调整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心内自视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CHD并PH98例,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选择麻醉前药物及给药方法,配合术者尽早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严密监测循环和呼吸,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麻醉后密切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73例自动复跳,2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除5例外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3例围术期死亡,严重并发症6例,余痊愈出院。结论CHD并PH的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积极防范、处理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61例VSD+PH的婴儿,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7d至1岁,平均(5.44±2.82)个月。体重3.0-8kg,平均(5.12±1.17)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中术后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可使VSD+PH婴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2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有效的镇静、肌松药、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血流动力学观察和护理。结果3例患儿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29例患儿均顺利撤离呼吸机,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及循环系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总结9例右肺动脉起源异常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预防心力衰竭、缓解肺动脉压力。术后严密观察循环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维护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出血、肺动脉高压危象、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由于术后监测严密,手术、药物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除1例术后18d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外,其余8例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避免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结4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的护理体会。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将完全性异位引流的肺静脉直接或房间隔缺损隔人左房。术后辅助呼吸9h-34天,住ICU时间1-36天。死亡4例,手术病死率8.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9例,一次性肺水肿9例,呼吸道感染8例。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做好心律失常的监测及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以及加强左、右心房压力的监测,防治肺水肿。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1例先天性心脏病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婴幼儿的术后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积极监测、预防肺高压危象,气管插管护理、防治肺部并发症,营养支持等,认为密切的病情观察、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积极防治肺部并发症以及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术后护理要点,对此类罕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