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ASIA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23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结核复发,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出现.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8.8°±4.2°)(10.5~26.6°)矫正为术后的(27.1°±3.8°)(20.6°~34.5°).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9±0.4)mm(6.8~9.2)mm撑开为术后的(10.4±0.5)mm(8.9~11.3 mm),术后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SR由术前的(40.8±10.2)mm/h下降为术后的(28.6±6.9)mm/h,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0.0±2.1)mm/h,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由术前的(16.2±4.0)mg/L下降为术后的(11.5±2.3mg/L),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9±1.1)mg/L,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术前有障碍者20例,术后19例改善明显.结论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可靠,卧床时间短,是一种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3.
郭学斌 《海南医学》2012,23(22):65-67
目的评价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共对43例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了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前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随访1年。结果 (1)近期治疗效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未发生一例脊髓损伤,术后未发生植骨移位或脱落情况,比较不同节段Cobb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一级愈合,拆线时间平均12.23d。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症状及体征在出院时均有明显缓解,出院时间16~23d,平均21.13d。(2)远期治疗效果:40例患者术后1年均定期随访成功,成功率为93.02%,无一例结核复发,1年后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病灶治愈率为92.50%,植骨融合成功率为87.50%,比较不同节段Cobb角,随访1年时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SIA分级明显比术前恢复良好。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疗效肯定,能明显纠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4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所有结核患者术前、术后3月以及末次随访时ASIA损伤分级、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27月,平均15.7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结核脓肿复发,1例规范化用药后治愈,1例经前路手术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前有神经障碍者41例,术后3月29例改善;末次随访时39例改善。术后3月、末次随访腰骶角分别为(27.13±3.78)°、(25.93±3.75)°,高于术前(19.08±4.32)°(P<0.001)。术后3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0±0.50)mm、(9.90±0.48)mm,高于术前的(7.92±0.45)mm(P<0.001)。血沉由术前(49.6±14.8)mm/h减小至末次随访(5.2±2.1)mm/h,C反应蛋白由术前(18.3±7.5)mg/L降至末次随访(1.8±0.7)mg/L改善明显(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治疗下腰椎、骶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7例,平均37岁.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其中L3 1例,L4 4例,L5 3例,L3-4 3例,L4-54例,L5S1,2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关节突及横突间髂骨植骨融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卧床休息8周,不需支具外固定.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疗效满意,结核病灶愈合;下腰椎及骶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件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无结核局部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w后,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12-39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4-6个月融合,平均5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和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2周以上。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1例,钛网植骨融合5例。结果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5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5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短程化疗,定期复查,检测X片及血沉.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30个月),1例于术后4周再次出现窦道,重新行手术清除病灶.余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术后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局部无复发,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术前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腰背部疼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A级、B级发生率升高,C级、D级发生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植骨融合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1 997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1 3例脊柱结核病例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3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植骨部位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 4个月。术后后凸平均矫正 2 8°。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11.
张惠煊 《河北医学》2014,(7):1079-108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虽然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但是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均高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用PLIF加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18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16例,随访时间7月-21月,平均15月,优良率87.5%,滑脱矫正率约80.9%,融合率达98.9%,3例脑脊液漏,3例神经根牵拉,术后7天-3月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PILF加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SF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SF固定后外侧融合与SF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SF固定后外侧融合,另22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SF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比较两组复位程度、椎间融合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BAK椎间融合术的质量和疗效明显优于后外侧融合术。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腰椎滑脱患者,可选用SF固定加BAK椎间植骨融合,使脊柱达到永久性稳定。  相似文献   

14.
周永春  张朝跃  罗婧 《中外医疗》2009,28(29):24-2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对6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3个月,手术效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5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8.3%。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结核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9岁~72岁,平均36.6岁。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6例,腰椎结核6例,骶椎结核1例;累及1个节段8例,累及2个节段17例,累及3个节段9例,跳跃性结核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8例伴流注脓肿形成,16例患者伴不全瘫,所有病例均在全身抗结核治疗2周后手术。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植骨1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路内固定1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后路内固定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6例,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后路内固定3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病灶清除植骨区域加用链霉素1g~2g,术后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超过12个月。结果:3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6个月,术后胸背、腰腿痛及局部疼痛均缓解,16例不全瘫患者除1例改善外,其余完全恢复,围手术期伤口延迟愈合2例,经局部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切口部窦道形成1例,经窦道切除、局部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植骨平均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融合节段矫正角度平均丢失4°。结论:根据脊柱结核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内固定的手术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均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分为单侧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4例)和双侧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MACMAB疗效评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究表明,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37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6例。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7例,腰椎结核8例。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结核治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31例骨性融合,2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融合。胸椎、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角分别纠正平均27°、24°、5°,随访中矫正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发生,结核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稳定病椎,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谭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2):243-246,25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常规组)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组(结合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2 w、30 d、60 d、90 d 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水肿、疼痛等症状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各阶段的腰腿痛 VAS 评分、MacNab 腰腿痛疗效评价、ODI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05),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远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水肿、疼痛,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