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谭晓桃 《安徽医药》2013,17(11):1929-193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人群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搏波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合并组,同时期就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结果合并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C—IMT、IMT增厚的比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两侧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PWV、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WV与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和PwV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多种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并综合分析,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多普勒检查与临床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对年龄匹配的86例ACI患者和88例以冠心病为主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捡查,分析2组患者各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与超声波检查结果之间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可能成因,根据颈动脉瘫块的有、无将所有患者重新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并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ACI组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NS组(分别为P〈0.01、〈0.05、〈0.05);ACI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P〈0.01)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也显著高于NS组。②宽块组的年龄(P〈0.01)、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5)和CRP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无宽块组。③IMT的增厚主要与年龄相关(r=0.124,P〈0.01);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P〈0.01)和颈内动脉(P〈0.01)的IMT也明显厚于非高血压患者。结论 CAS在ACI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的病理机制可能有别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粥样斑块形成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氟伐他汀治疗组46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板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从而缩小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HD患者60例,超声检查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增厚组40例,正常组20例:并同时检测此60例患者血清RBP4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脂。结果增厚组RBP4增高明显(P〈0.01);MDA、年龄、TC、TG、LDL—C、SBP、DBP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SOD活性则表现为明显降低(P〈0.01或〈0.05)。血清RBP4水平与MDA、SBP、T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31、0.245,均P〈0.05),与SOD则呈负相关(r=-0.241,P〈0.05);以IMT是否增厚为凶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水平升高、高血压、年龄增高、血脂异常是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2、1.025、1.151、1.046,P均〈0.01)。结论血清RBP4水平升高是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会增强血管内膜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性别将174例患者分成两组,及男冠心病组97例,女冠心病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应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结果女冠心病组的年龄,脉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女冠心病组要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葡萄糖水平(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的部分高危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要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因素。方法 69例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7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B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PI)等,分析影响颈动脉IMT的因素。结果 2组血清学指标、MBP及颈动脉IMT、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和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BP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较无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颈动脉IMT与年龄、FBG、MBP、LDL-C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有利于减轻大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甲减患者96例,设为甲减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设为时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脂、甲状腺激素及Lep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甲减患者血清Le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甲减组FT3、FT4低于对照组,TSH、TG、TC以及Lep、IMT均高于对照组(P〈0.0l或P〈0.05)。动脉弱样硬化(As)组与非As组血清Lep水平为(19.68±5.15)μg/L、(11.23±4.17)g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减组患者血清Lep与FT3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P〈0.01);而与FT4、TSH、TG、T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Lep水平、颈动脉IMT均高于正常水平,血清Lep与FT3负相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这提示Lep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2011,6(11):1315-13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 h 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 h mPP≥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n =45),B组24 h mPP <60 mm Hg(n =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 h 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 A组24 h mPP为(65.4±6.6)mm Hg、B组24 h mPP为(51.3±5.0) 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 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 =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 h 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曹洁  成威 《安徽医药》2019,40(3):261-264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高血压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44例)和IMT异常组(66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血压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异常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cy、hs-CR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检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PG、三酰甘油(TG)、HDL-C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Hcy、hs-CRP、24 h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SSD)、有无血压晨峰为CAS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IMT异常组存在≥ 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的比例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cy、hs-CRP、SSD、血压晨峰与CAS有关,是导致CA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存在CAS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骨密度与血胰岛素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血胰岛素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60例老年患者,根据骨密度(BMD)及血糖检测结果分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合并骨质疏松(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BGP、BMD及TC、HDL-C、LDL-C、TG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FINS、2hFINS、ISI、BMI、BGP、TC、HDL-C、LDL-C、TG较比较组低,除TG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FPG较比较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早检测胰岛素、C肽及BGP、BMI、BMD有助老年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诊断。控制血糖有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PA)]、心肌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IMT、PA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IMT、PA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结束后仅对照组CKMB、cTN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CKMB、cTN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 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减小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且有效减轻对心肌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顺德地区40岁以上人群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Sema4D)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74例,记录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血清骨代谢指标: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VD]、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骨密度、血清Sema4D水平。将纳入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103例)和非骨质疏松组(71例),分析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细化分层,分别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0例)、男性骨质疏松症(4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3例)患者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的差异。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74.058±10.179)岁]、β-CTX[(0.459±0.420)μg/L]、骨钙素[(9.756±0.904)μg/L]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58.296±12.052)岁、(0.339±0.026)μg/L、(9.290±1.425)μg/L],而1,25(OH)2VD、骨密度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64.348±13.310)nmol/L比(71.014±23.960)nmol/L、(-3.748±1.208)比(-1.596±0.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组患者的年龄、PINP、β-CTX、骨钙素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骨密度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P<0.05);男性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β-CTX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骨密度、1,25(OH)2VD、PINP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P<0.05);老年骨质疏松组患者的PINP、β-CTX、骨钙素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骨密度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P<0.05)。所有类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血清Sema4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顺德地区40岁以上人群血清Sema4D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无明显相关性,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分析也未发现血清Sema4D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今后可考虑扩大样本量,同时在纳入病例时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以期更为客观地反映Sema4D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心脏及肾脏等靶器官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22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肾脏尿微量蛋白(b2-MG)。根据脉压水平分为A、B组和C组,三组进行分析,评价不同脉压水平患者靶器官的受损情况。结果三组之间内膜—中层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及肾脏尿微量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压增大是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MMSE、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ADL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ADL评分、TC、TG、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有利于患者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8.
袁凤  赵娟  毛梅 《安徽医药》2015,19(9):1695-1698
目的: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老年原发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110例老年男性患者,根据代谢综合征( MS)发病与否分为MS组74例,NMS组(即非代谢综合征)36例。测量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自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浓度,分析各项指标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MS组患者的IMT平均为(1.21±0.27)mm较NMS组(0.69±0.18)mm高(P<0.05);MS组患者血浆HCY浓度、hs-CRP浓度及ET浓度均显著高于NMS组( P<0.05);MS组患者血浆HCY浓度、hs-CRP浓度及ET浓度与IM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对代谢综合征进行早期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端骨钙素(N-MID)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00例≥60岁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BMD)水平将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62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对所有患者的BMD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社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叶酸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复发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明显改善,hs-CRP、Hcy以及IMT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社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和Hcy水平,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