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肝脏多发转移无法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意外实现肝脏转移灶和结肠原发灶的切除.术后9月,患者肝脏转移癌复发,经过多学科讨论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多学科诊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根据其耐受性和治疗的反应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目标.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2.
收集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脑转移住院患者 3 2例 ,采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颅内转移病灶采用全颅二侧野对穿照射 ,中线剂量 :3 0~ 40Gy/15~ 2 0次 ,后缩野追加肿瘤量 16~ 2 0Gy/8~ 10次 ,同时给EP、NP等方案化疗的综合方法治疗 )观察其疗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所有患者在顺利完成治疗后 ,平均存活期达 7个月。肺癌脑转移采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 ,可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选择 13例肺癌合并单纯脑转移且估计原发灶及脑转移灶有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患者 ,依据是否有颅内高压症状决定开颅、开胸手术先后 ,分期行病灶切除。术后EP方案化疗及全脑放疗。结果提示 ,该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文献报告保守治疗患者 ,且术后常规化疗及放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收集1995年6月~2002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住院患者32例,采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等综合性治疗(颅内转移病灶采用全颅二侧野对穿照射,中线剂量:30~40Gy/15~h20次,后缩野追加肿瘤量16~20Gy/8~h10次,同时给EP、NP等方案化疗的综合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在顺利完成治疗后,平均存活期达7个月。肺癌脑转移采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脑照射加Vm-26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m-26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30例)和放化疗综合组(综合组30例).放疗组:全脑常规放疗40 Gy/4周.综合组: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Vm-26 60 mg/m^2,1次/周.结果:放疗组和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24/30)和83.3%(25/30).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5.4个月,综合组为7.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5,P=0.018 0,综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加Vm-26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1例初诊Ⅳ期老年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78岁,右乳腺巨大肿物破溃,伴随多发骨转移、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为Ⅳ期老年乳腺癌.经MDT讨论后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疗效不显著,再次MDT讨论后,接受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内分泌药物(来曲唑)治疗,实现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10个月,疾病进展,更换内分泌治疗(氟维司群),获得长期获益.唑来膦酸治疗20个月后,患者出现左侧下颌骨病变,因无法明确是下颌骨坏死还是骨转移进展,经MDT讨论并尊重患者意愿,行姑息治疗9个月后死亡,总生存期32个月.该诊治过程说明,MDT诊治对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可提供重要支持;老年乳腺癌因不同的疾病特点且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尤其需要MDT模式指导治疗,全面评估风险与获益,予以个体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Vm-26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30例)和放化疗综合组(综合组30例)。放疗组全脑常规放疗40Gy/4周。综合组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Vm-2660mg/m2,1次/周。结果放疗组和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24/30)和83.3%(25/30)。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5.4个月,综合组为7.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5,P=0.0180,综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加Vm-26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X刀加全脑常规放疗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1999年12月利用JX-100X刀系统加全脑放疗共治疗40例脑转移瘤患者。20例先行全脑常规放疗35-40Gy,而后行X刀治疗;11例X刀治疗后,再加全脑放疗。X刀治疗采用单次或分次照射,其中单次照射28例,处方剂量16-22Gy,平均19.2Gy,分次照射12例,分割2-3次,处方剂量6-12Gy/次,每周1次,总剂量达20-30Gy,平均25.4Gy。全组40例均获3-26个月的随访,中位12个月。40例患者生存期为2-26个月,中位11.5个月,其中36例生存期超过6个月,占90%,27例超过12个月,占67.5%。2例超过26个月,4例在治疗后2-5个月内死亡;治疗后6个月CT或MRI复查,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占80%。3例出现新的转移灶,占7.5%。4例无明显变化占10%。4例死亡。在随访期间,有2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脑部肿瘤复发或出现新病灶者仅5例,其余病例均因有其他脏器转移或原发肿瘤进展合并脏器衰竭而死亡。结果提示,X刀与常规放疗相结合治疗脑转移瘤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治疗后,肿瘤疗效不一致,后经过多次多学科讨论,接受综合诊治的经过.该患者通过经皮肺穿刺明确Ⅳ期左肺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双肺及脑转移,基因检测示EGFR 19外显子缺失,一线予以EG-FR-TKIs治疗.疗效考核提示左肺病灶持续有效,但右肺病灶进行性增大.右肺病灶再次活检提示鳞癌,后经化疗及右肺病灶局部放疗,双侧病灶均得到控制.患者经过多次多学科讨论,实现个体化诊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癌症骨转移中度以上疼痛患者随机、双盲和双模拟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为唑来膦酸4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入15 min;对照组为帕米膦酸二钠6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入至少4 h。对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RS、QOL、KP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药物的不良事件、血尿常规和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6.36vs4.08vs3.28,P<0.01;对照组5.92vs4.20vs3.36,P<0.01),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的QO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18.92vs23.40vs24.20,P<0.01;对照组19.56vs23.12vs23.88,P<0.01),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的KPS较治疗前也明显改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67.60vs78.00,P<0.01;对照组60.80vs70.80,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疼痛总缓解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60%vs48%,P=0.395;第14天80%vs72%,P=0.742);加服即释吗啡人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例。对照组中有1例在输注帕米膦酸后出现轻度全身疼痛,约12 h后自行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对癌症骨转移的疼痛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和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氯化锶 (89Sr)和(或 )帕米膦酸二钠 (APD)治疗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骨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 96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为 89Sr治疗组、APD治疗组和 89Sr APD治疗组 ,观察 3组在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结果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别。结果 :3 2例 89Sr组、40例APD组和 2 4例 89Sr APD组的骨痛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81 2 5 % (2 6/3 2 )、75 % (3 0 /4 0 )和 95 83 % (2 3 /2 4) ,89Sr APD组与单用AP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3组活动能力改善结果有效率分别为 81 2 5 % (2 6/3 2 )、75 % (3 0 /4 0 )、91 6% (2 2 /2 4) ,89Sr APD组与单用AP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在不良反应方面 ,在恶心、呕吐及发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闪烁现象上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单用 89Sr组与 89Sr A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在骨髓抑制方面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但单用 89Sr组与 89Sr AP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9Sr APD联合用药组对骨转移疼痛的治疗 ,止痛疗效更显著 ,且能减少闪烁现象等不良反应 ,而不增加骨髓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氯屈膦酸二钠 (洛屈 )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治有溶骨性骨转移病灶的患者 4 6例 ,采用氯屈膦酸二钠 30 0mg/d ,静脉滴入 ,连用 5d ,3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止痛显效 18例 (39 1% ) ,有效 19例 (4 1 3% ) ,总有效率 80 4 % ,无效 9例。获效时间 5~ 30d ,有效病例 71 6 %在 2周内获效。 4 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 ,耐受性良好。结论 :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药物 ,临床使用方便 ,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帕米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Jin M  Yang B  Lei L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310-31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钠(Aredia,阿可达)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对25例确诊骨转移癌静脉滴注阿可达60~90mg,隔2~4周重复。结果止痛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88.0%(22/25)。获效时间1~26天,72.7%的患者在两周内获效。副作用为2例注药后,次日发热38~39℃。结论阿可达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应用四刀系统对 4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冷冻、经皮穿刺冷冻及手术切除肝断面的冷冻治疗。结果示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 ;术前AFP值增高的 17例 ,术后AFP值均有下降 ,其中 12例恢复正常 ,46例患者均得到 1年以上随访 ,16例存活 1年以上 ,3 0例 1年内死亡 ,1年存活率为 3 4 8%。其中肝癌病灶 <5cm者 5例 ,均生存 1年以上 ;病灶 5~ 10cm者共 2 6例 ,1年存活 9例 ( 6例肝功能异常者均 1年内死亡 ) ;病灶 >10cm者 15例 ,有 2例存活 1年以上。初步研究结果示 ,冷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经皮穿刺或经腹冷冻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氩氦冷冻联合非甲基化CpG-ODN对兔肝癌模型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治疗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继发免疫效应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兔VX2肝肿瘤模型54只,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手术切除和假手术(对照组),观察肿瘤转移和生存期;另外24只,随机分成D、E和F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 CpG-ODN、氩氦冷冻和手术治疗,治疗后2周在兔大腿肌肉接种VX2瘤组织。结果A组肝内转移率低于C组(P=0.003),A组肺转移时间比C组推迟;A组和B组相比,不促进肿瘤转移。再接种VX2瘤组织2周后D、E和F组瘤重分别为(0.425±0.327)g(n=6)、(0.704±0.325)g(n=8)和(1.119±0.261)g(n=7),D组与F组瘤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氩氦冷冻治疗肝肿瘤不促进转移,CpG-ODN能增强氩氦冷冻治疗后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
89Sr和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樊卫  刘枫  曾宗渊  许光普 《癌症》2000,19(6):586-588
目的 比较^89Sr和^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从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作者用^89Sr和^153Sm-EDTMP分别治疗NPC多发性骨转移病人45例和68例。根据治疗前后骨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决定疗效,同时比较其病灶摄取放射性变化,观察开始起效的时间,对病人血清VCA-IgA、EA-I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