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传统开胸术相比,2切口胸腔镜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报道较少,多因2个切口难以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并对其术中安全性产生质疑。我们比较开胸术与2切口胸腔镜对临床早期可切除的肺癌病人行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对临床早期肺癌行开胸手术334例,2切口完全胸腔镜手术66例,17例患者中转开胸,我们对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总住院天数,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胸与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上左肺下叶两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62.5±6.5及185.8±12.8分钟(P=0.122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肺叶手术时间2切口胸腔镜长于开胸手术,开胸与胸腔镜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5.0%(P=0.23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2.0%及0.0%(P=1.00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切口胸腔镜手术对临床早期肺癌行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对肺癌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行肺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式(n=50),观察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方式(n=50)。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法(MMSE)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睁眼时间为(34.8±10.5)min,拔管时间为(34.1±6.5)min,应答时间为(38.9±9.6)min,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2±10.3)min、(30.3±7.4)min和(33.6±9.6)min,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更小,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更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在传统三孔胸腔镜的基础上,单孔胸腔镜术式发展迅速并渐用于肺癌根治性切除,其与传统胸腔镜术式相比的临床应用优势也为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针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我科同诊疗组连续行单孔胸腔镜(单孔组)或三孔胸腔镜(三孔组)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6例,其中单孔组115例,三孔组10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及手术资料,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时疼痛的最小(VASmin-d3、d7)及最大(VASmax-d3、d7)值,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reatment-Lung,FACT-L)中文版v4.0评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三月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术后三月切口麻木发生率及患者对切口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手术时间(157.62±19.50) min较三孔组(116.00±17.32) min更长(P<0.001),但术后胸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在单孔组[(4.37±1.65)d,(9.87±1.25)d]均明显短于三孔组[(5.54±1.57)d,(10.43±1.43)d](P=0.020,P=0.004);两组患者术后VASmin-d3无显著差异,但单孔组VASmin-d7及VASmax-d3、d7[(1.46±0.29),(3.75±0.54),(2.43±0.53)]均低于三孔组[(1.58±0.30),(3.93±0.51),(2.62±0.62); P=0.003; P=0.011; P=0.018].FACT-L评分显示术后三月单孔组患者功能状态、情感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得分[(20.94±2.22),(19.88±1.70),(108.09±4.58)]均高于三孔组患者[(20.24±1.92),(19.36±1.67),(106.88±4.17); P=0.014; P=0.024; P=0.045],而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态及肺癌相关症状评分两组并无差异.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三月切口麻木发生率(24.3% vs 38.6%)更低(P=0.024),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更高(78.3%vs 65.3%,P=0.03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早期肺癌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213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其中,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95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18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引流量和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5d及术后7 d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后1 d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功能状态及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单孔术式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更适于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55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方位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55例患者中,52例患者顺利完成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成功率为94.6%。5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7±59)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8)ml。术后自觉切口痛感均较轻,术后12h的VAS疼痛评分为(3.5±2.7)分,术后1d内均可下床活动,术后4d内胸腔引流管均拔除且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住院时间(5.2±2.6)d,出院时手术侧肩关节活动范围与手术前一致。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2%。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既往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即使进行了系统的术后辅助化疗,仍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复发,甚至远处转移。同时,很多患者在初治时即为Ⅳ期。本文旨在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一线化疗(First-line chemotherapy at recurrence post-adjuvant chemotherapy,FCRP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Initial first-line chemotherapy,IFC)的疗效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603例远处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73例为FCRPC组,530例为IFC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统计学方法平衡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近期疗效对比。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和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远处转移NSCLC患者中,FCRPC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与IFC组无统计学差异(ORR率:FCRPC组27.4% vs. IFC组24.7%,P=0.851;DCR率:FCRPC组78.1% vs. IFC组65.6%,P=0.140)。FCRPC组与IF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9.8个月 vs. 8.5个月,P=0.337)与中位总生存期(中位OS:20.0个月 vs. 14.4个月,P=0.08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NSCL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应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为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方法 分析2014-02-01-2015-02-20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5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予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57±5.46) min,高于研究组的(10.43±6.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43.57±5.46)mL,高于研究组的(150.43±3.2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为(3.29±1.78)d,短于对照组的(6.18±1.02)d;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为(7.57±0.15)d,短于对照组的(11.86±3.21)d;研究组住院时间(10.94±2.58)d,短于对照组的(17.94±2.5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各维度评分值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术中并发症.方法:选取NSCLC患者86例,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43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和个数、疼痛评分、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115.52±22.15) ml vs (205.62±28.21) ml]、痛疼评分[(4.49±1.21) vs (6.24±2.02)]、术后第一天引流量[(320±120.23) ml vs (541±150.91) ml]、下床活动时间[(1.23±0.76) d vs (2.38±0.71) d]及住院时间[(8.28±2.17) d vs (14.31±1.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45.62±27.26) min vs (142.12±32.41) min]、清扫淋巴结组数[(5.41±1.21) vs (6.02±0.98)]和清扫淋巴结个数[(14.26±2.18) vs (14.58±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是NSCLC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单孔胸腔镜Ⅰ-Ⅱ期肺癌根治术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66±24.8) min,术中出血量(204.5±96.1) 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9±2.5) d,术后住院时间(7.9±2.4) d。结论:单孔胸腔镜治疗Ⅰ-Ⅱ期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冯光强  陈涛  宋帅林  王鑫 《癌症进展》2022,20(2):166-169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早期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66例和对照组(小切口开胸肺癌根治术)2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方法:选取赤峰市第二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2例,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行开胸肺癌根治术6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20.6±24.1) min,短于开胸组的(146.3±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82±132.62) ml,少于开胸组(252.83±176.45) ml;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术后无大出血及再次手术止血的患者,未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及脓胸,开胸组术后一例死于肺栓塞.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2.19±6.10)枚和(11.35±7.10)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在淋巴结清扫上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单孔、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9例,其中,单孔胸腔镜组为42例,三孔胸腔镜组为56例,达芬奇机器人组为31例。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胸腔总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胸腔镜组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72.14±36.72)ml,P=0.026]、清扫淋巴结个数较多(18.13±8.24,P=0.029)、住院时间较短[(5.31±2.98)d,P<0.001]。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较于三孔胸腔镜手术优势明显,而相较于单孔胸腔镜手术优势不明显,但在复杂手术操作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单孔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3、7天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CD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单孔组)和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65例患者(三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三孔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11,P<0.05);单孔组患者VAS评分[(6.5±2.1)分]低于三孔组[(8.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6%)高于三孔组(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孔法比较,单孔法可有效治疗肺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观察组),与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放置天数和术后疼痛(术后第1~3天)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比VAMT创伤小,更易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miR-19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miR-195的表达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在临床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与正常人群相比,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降低(7.26±1.61 vs. 4.52±1.17,P<0.01);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中也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95相对表达量(OR=0.526,95%CI:0.415~0.697,P=0.007)与NSCLC密切相关;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诊断NSCLC的AUC为0.875(95% CI:0.826~0.923,P=0.004);血清中高表达miR-195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血清中低表达miR-195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是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615,95%CI:0.324~0.783;P=0.01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R-195表达量降低,并且与NSCLC的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血清miR-195有望成为NSCLC潜在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癌手术患者1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组和全麻组,每组86例,全麻组给予全麻干预,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组麻醉15 min后(T1)、组织切开时(T2)、肿瘤切除时(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IgA、IgG、IgM、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4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羟考酮组(O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配置方法:N组为1 mg/kg纳布啡+10 mg托烷司琼,O组为羟考酮20 mg+10 mg托烷司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分别在术前30 min(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TGF-β1、VEGF及IL-17水平,并计数CD4+、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在T1、T2、T3、T4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组比较,N组血清IgG水平在T1~T4,IgM、IgA水平则在T2~T4时要明显更高,而TGF-β1及VEGF水平在T2~T4,IL-17水平在T1~T4时要更低,CD4+T、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T2~T4要更高,而CD8+T细胞则在T1~T4时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水平,降低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剑突下入路、经肋间入路单孔3D胸腔镜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7月至2020年0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术的83例Ⅰ-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43例(研究组),经肋间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40例(对照组),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69.83 mL vs 210.47 mL,4.24 d vs 4.89 d,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154.16 min vs 142.38 min,P<0.05)。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4.01分 vs 4.39分,4.43分 vs 4.97分,2.84分 vs 3.21分,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的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64.02 pg/mL vs 316.28 pg/mL,221.13 pg/mL vs 272.28 pg/mL;2.02 μg/mL vs 2.39 μg/mL,1.62 μg/mL vs 2.07 μg/mL;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9 L vs 2.43 L,1.61 L vs 1.57 L,2.33 L vs 2.29 L,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0% vs 11.6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情况出现,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65% vs 7.50%,2.33% vs 5.00%,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术与经肋间入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但两种入路手术近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