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所致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IUA常引起月经过少、闭经、不孕及反复流产等生殖问题,严重影响了无数育龄女性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甚至家庭和谐。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作为治疗IUA的标准术式,可以即时恢复宫腔解剖学形态及改善IUA相关症状。然而,术后宫腔再粘  相似文献   

2.
宫腔粘连(IUA)是因各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近年,IUA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持续发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粘连易复发,因此术后粘连的预防尤为关键。本文较全面地总结IUA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各种方法,为临床预防术后粘连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与生殖预后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宫腔镜中心确诊并接受以TCRA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UA中度114例,IUA重度49例;每组内术...  相似文献   

4.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经期下腹痛、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IUA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分离粘连,术后辅助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而IUA术后预防再复发是IUA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目前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现将IUA的病因、诊治方法、治疗特别是预防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于兰  王薇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1):810-812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由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腔或子宫颈部分或者全部的子宫内膜间质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的粘连闭塞。IUA通常表现为经量减少、闭经、不孕、痛经、反复流产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IUA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宫腔的正常结构,预防宫腔粘连的再复发,改善子宫内膜的再生能力,促进生育。宫腔镜下IUA分解术(TCRA)因为可以在直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腔镜检查并诊断为中、重度IUA的131例患者。依据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分为羊膜球囊组(30例)、球囊组(46例)和宫内置环组(55例),比较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3种不同方法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结果:羊膜球囊组在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宫腔恢复情况方面疗效明显优于球囊组和宫内置环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结合传统球囊扩张方法预防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宫腔再粘连效果更佳,能明显减少再粘连的发生,更好地维持术后宫腔形态,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造成内膜纤维化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封闭的现象,又称Asherman综合征。造成IUA的主要原因为宫腔内操作,如吸宫术、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电凝术等;感染所致,如生殖器结核;子宫血管结扎或栓塞等。IU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减少或闭经,严重者可因宫腔内纤维粘连形成导致继  相似文献   

8.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因感染、有创性宫腔诊疗操作等因素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宫腔和子宫颈管粘连。IUA的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继发性闭经等,严重者生育力下降,导致不孕、自然流产、胎盘异常等,极大地危害了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IUA患者如有生育需求,一般建议首先选择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以尽可能恢复子宫正常形态、容积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宫腔粘连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育功能。妊娠期宫腔操作是导致宫腔粘连的主要病因,宫腔感染、子宫内膜血流低灌注等也可能与该病发生密切相关。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术后多需联用辅助治疗措施预防再粘连发生,但目前尚未对该病的最佳诊疗方案达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就宫腔粘连形成的临床病因及诊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预防宫腔粘连,为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避免对子宫内膜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为宫腔粘连的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子宫是维持女性月经生理和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子宫内膜具有高度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解剖学上讲,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特别是大面积基底层和浅肌层损伤后,由于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所导致的内膜再生修复障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瘢痕形成,谓之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其严重危害育龄女性的生理健康与生殖功能。近年来,IUA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但是,目前临床上对重度IUA的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再粘连率高达62.5%[1],妊娠成功率仅约22.5%~33.5%[2-3]。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科内镜学组(CSGE)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使得临床医师对子宫内膜损伤与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规范化管理有了新的认知。尽管目前已经对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的病因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众多研究,但临床实际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形成共识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