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物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n=21):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1组)、右美托咪定组(D2组)、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组(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时(T1)、气管导管拔除前15 min(T2)、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3)和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时(T4)采集患者血样测定血浆中IL-10、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记录患者镇静程度、躁动程度及其发生率。结果与T1比较,T2-T4时C组、D1组和D2组血浆IL-10、TNF-α和CRP浓度升高,D3组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D2和D3组T2-T4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TNF-α和CRP浓度降低,Ramsay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D3组比较,C、D1和D2组T2-T4时血浆IL-10浓度降低,TNF-α和CRP浓度升高,Ramsay评分降低,躁动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地佐辛、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抑制炎症的发生,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黄金华  曾建强  袁磊  刘振华  周斌 《癌症进展》2023,(23):2606-260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肝脏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右美托咪定麻醉)和观察组(n=40,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麻醉诱导前(T0)、麻醉完成后即刻(T1)、切皮时(T2)、苏醒时(T3)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应激反应指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结果 T1、T2、T3时,两组患者HR均低于本组T0时,观察组患者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两组患者MAP、SpO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模式对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人60例, 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Ⅱ组术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0(Prean), 切皮时T1(Op0), 切皮后90min T2(Op90), 手术结束时T3(Postop0), 术后4小时T4(Post4), 术后24小时T5(Post24)抽取肘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细胞因子IL-2、IL-6的水平。结果 Ⅰ组IL-2的表达在T4比T0明显升高, Ⅱ组IL-2的表达在T4、T5显著降低(P<0.01);Ⅰ组在T4、T5的IL-2水平比Ⅱ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IL-6的表达在T2、T3、T4、T5与T0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 两者间没有差异。结论 术后硬膜外阻滞镇痛模式能够改善创伤应激带来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癌手术患者1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组和全麻组,每组86例,全麻组给予全麻干预,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组麻醉15 min后(T1)、组织切开时(T2)、肿瘤切除时(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IgA、IgG、IgM、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4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冠心病患者行肠癌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3月于我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肠癌手术合并冠心病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SGB)组、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组,每组18例。比较3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T0)、全麻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时(T2)、气管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及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在进入手术室(T0)、麻醉后6 h(T4)及24 h(T5)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氧化应激指标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T1时3组患者的MAP、HR、CO、CI、SV及RPP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2时3组患者的MAP、HR、CO、CI、SV及RPP均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3时3组患者的MAP、HR、CO、CI、SV及RPP均有所下降,但R-SGB组比L-SGB组变化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B、R-SGB组比较,T2时对照组MAP、HR、CO、CI、SV、SVV及RPP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4时3组患者的MDA、NO、cTnI、CK-MB显著上升,SOD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4时R-SGB组和L-SGB组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比较,T5时3组患者MDA、NO、cTnI、CK-MB有所下降,SOD有所上升,但对照组各指标与T0比较时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GB比L-SGB变化更为显著,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冠心病的患者在全麻下行肠癌手术时,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增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从而减轻手术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比左侧阻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吸入全身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和对苏醒拔管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至10 ml给予微量泵输注泵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方式同观察组,并于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焦虑评分(SAS)。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刻HR较T0时刻明显降低,对照组T3时刻的HR和MAP较T1、T2时刻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HR和T3时刻的MA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七氟烷全麻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吸入全身麻醉过程中,可确保心血管的稳定性,并可缩短苏醒时间,维持镇静,减少苏醒期躁动和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羟考酮组(O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配置方法:N组为1 mg/kg纳布啡+10 mg托烷司琼,O组为羟考酮20 mg+10 mg托烷司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分别在术前30 min(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TGF-β1、VEGF及IL-17水平,并计数CD4+、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在T1、T2、T3、T4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组比较,N组血清IgG水平在T1~T4,IgM、IgA水平则在T2~T4时要明显更高,而TGF-β1及VEGF水平在T2~T4,IL-17水平在T1~T4时要更低,CD4+T、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T2~T4要更高,而CD8+T细胞则在T1~T4时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水平,降低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毛国华  王志 《现代肿瘤医学》2023,(21):4020-4025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9月至2023年02月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艾司氯胺酮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2例。3组均采取全麻,麻醉诱导前,A组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和艾司氯胺酮0.5 mg/kg分别配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分开静脉泵注;B组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配生理盐水稀释到20 mL静脉泵注;C组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泵注时间均为10 min。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3、7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比较3组术后1、3、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比较3组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3~65岁,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0):S组(舒芬太尼3 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D1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 μg/(kg·h)]、D2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D3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2 μg/(kg·h)]。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泵药液按上述四组药物配制,容量100 ml。输注设置: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时间48 h。分别记录术后2、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2~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8 h期间,D2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2和D3组MBP明显低于S组(P<0.05),D3组HR明显低于S组(P<0.05);与S组比较,D2和D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D1组PCIA按压次数较多(P<0.05),D3组过度镇静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复合舒芬太尼(3 μg/kg)用于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完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未见显著心动过缓和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对照组47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A组、B组患者于诱导后30 min内分别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4μg/kg和0.8μg/kg,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啶给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睁眼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PETCO2,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拔管所用时间,评定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镇静评分(Ramsay)和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评分(VAS),观察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和T4时,A组和B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B组患者HR显著低于A组(P<0.05).T1、T2、T3和T4时,A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B组SBP显著低于A组(P<0.05).T3、T4时,A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时,B组DBP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患者R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为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后泵入的最佳剂量,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维持心率、血压的平稳,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使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D1、D2三组,三组给予相同的麻醉方式,但采取不同的自控镇痛方式.观察三组在术毕(T1)、术后4 h(T2)、8 h(T3)、24 h(T4)的VAS、Ramsay评分、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并检测三组患者T1及术后T4时间点的IL-6及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D1组与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T1点,而D1、D2组在T2、T3、T4点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的低,P均<0.05,D1、D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与T1点对比,D1组、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高,D1、D2组在T2、T3、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同时间点高,P均<0.05;D2组T4点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D1组;D1、D2组在T4点的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1点,D1、D2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D2组的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D1组,P均<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1及D2组,D1组明显高于D2组;对照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1、D2组,P均<0.05,D1、D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癌术后应用1.5μg/(kg·d)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良好,且可更有效地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但会增加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从麻醉诱导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结束,其余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观察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躁动评分,以及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 (T0)的收缩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然而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 5 min(T3)的生命体征数据,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各期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均 P<0.05),心率均明显增快(均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可减轻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麻醉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对照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泵入0.5μg/kg、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其他三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在给药前(T1)、给药后(T2)、气管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min(T6)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三组在T1、T2、T3时刻的MAP、HR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T4时刻起,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D2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D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且维持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0.0%与13.3%,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D2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熵指数(entropy)监测在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组(E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诱导和维持剂量后,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血压)判断麻醉深度调节麻醉维持剂量。试验组为熵指数监测组,通过使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维持在40~60之间来调节麻醉维持剂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60例垂体瘤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与C组比较,E组麻醉药物用量相对减少,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C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其中以恶心为最多,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全身麻醉下行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时应用熵指数监测并调控麻醉深度,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琳  王强  温健  关正  谭敬  申新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633-3637
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围术期不同时间应用对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D1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D2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D3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N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1 h(T1)、2 h(T2)、4 h(T3)、24 h(T4)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结果:D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与D2、D3组相比,D1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MAP、HR均明显升高(P<0.05)。N组在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和20 min的Riker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4 h、6 h和24 h的VRS评分明显升高,且D1组在拔管后30 min、1 h、2 h的VRS评分明显高于D2、D3组(P<0.05)。结论:地佐辛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前分次给药效果最佳,既不延长拔管时间,又可使拔管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镇静评分高,镇静良好,VRS痛觉评分低,镇痛良好,是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肾脏肿瘤手术中可以推荐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中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60例,ASA I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加温组(n=30),利用加温输液仪使输液温度加温至41 ℃,对照组(n=30),输入在室温(22 ℃~25 ℃)下放置的液体,不经加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评估拔管后15、40 min,术后1、3、7天患者生理功能、焦虑、抑郁、疼痛、呕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或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以及苏醒室停留时间。结果:加温组在手术开始后90 min、拔管时、拔管后15 min、40 min鼻咽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组在拔管时、拔管后15 min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温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加温组的Steward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组患者在术后15 min、40 min时疼痛发生率较低,任何时点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焦虑及抑郁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加温输液能够很好的预防中老年开腹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降低苏醒期疼痛的发生,但对患者生理功能、恶心呕吐、焦虑和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发生或恢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妇科肿瘤全麻剖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和B组(n=30)。术毕前30 min给予预防性镇痛,A组羟考酮 0.10 mg/kg,B组羟考酮 0.15 mg/kg。分别记录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评分、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静态NRS评分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与A组相比,RSS躁动评分和T1、T2的静态NR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和24 h内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0.15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能够有效减轻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麻醉用药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并持续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μg/kg/h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对照组按照实验组剂量泵注生理盐水,术中对两组患者开展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并根据该指标调节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T0)、给药15 min(T1)、插管时(T2)、气腹完成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30 min(T5)几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与同组T0比较,实验组T1~T4时HR、SBP和DBP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T2~T5时HR、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T1~T5时HR、SBP和DBP明显更低(P<0.05);②实验组丙泊酚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实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联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有助于减少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复苏,降低围手术期麻醉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55-185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