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和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9年间初治的935例鼻咽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0%.应用单因素分析发现1992年福州分期Ⅲ~Ⅳ期、T4、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N2-3、AKP>70为影响骨转移增加的独立因素.通过生存率分析治疗手段对预后影响发现放疗 化疗组比单纯放疗组或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延长.结论N分期增高是鼻咽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放射治疗加化疗有可能改善鼻咽癌骨转移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61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1973年1月至1987年12月我院共放射治疗鼻咽癌612例,本文对其结果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予以分析。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42.2%。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病期、原发肿瘤超胜,预淋巴结转移、颅神经受损和照射剂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随着病期变晚,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超腔者(P<0.01)。前后组颅神经同时受累预后最差。预淋巴结转移的大小、单双侧、部位、活动或固定对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放疗剂量应以65-75Gy/6.5-7.5周为宜。本组资料证明,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56例青少年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56例30岁以下的青少年鼻咽癌进行根治性放疗及预后分析,5年生存率51.8%。放疗后鼻咽,颈部有无残存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4例出现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值得重视。56例发生误诊者27例,误诊率48.2%,提示临床各科对青少年鼻咽癌重视不足,易误诊其它常见病,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MRI成像特点研究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58例经病理证的鼻咽癌患者行首程放射治疗并做MRI检查,原发灶给予中位剂量70Gy(60-75Gy),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5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76.8%,36.6%,单因素 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及颈淋巴结(MRI大于1cm),结论: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而MRI显示的颅底骨及咽后淋巴结受累并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鼻咽癌外照射结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1-2002-10我院171例鼻咽癌患者经60Co外照射后给予鼻咽局部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71例5年生存率为72.88%;Ⅰ、Ⅱ和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6.75%和64.45%,P=0.000 8;外照射后鼻咽局部无残留108例,5年生存率为82.24%;残留63例,5年生存率为63.53%,P=0.026 2.鼻咽近距离剂量≥8 Gy,长期生存率影响明显;未出现软腭穿孔、鼻咽大出血、蝶骨坏死严重放疗并发症.结论:外照射后对鼻咽近距离照射,局部控制率提高,提高生存率;对鼻咽癌外照射残留近距离放疗,疗效比较肯定;增加鼻咽局部近距离剂量,对长期生存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早期鼻咽癌66例放射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Kaplan Meier 及 Cox 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鼻咽癌66 例。结果 全组5 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地转移率分别为71 .6 % ,87 .8 % 和17 .4 % 。鼻咽肿物放射治疗 D T < 40 Gy 消退者在生存率和远地转移的控制上均差于 D T > 40 Gy 消退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在局部控制率上,二者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血红蛋白低于110 g/ L 者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均差于血红蛋白> 110 g/ L 者,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而二者远地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鼻咽肿物对射线越敏感越容易发生远地转移,生存率越差;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越差。  相似文献   

7.
放射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8例己确诊为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单纯放射组(48例)和放射治疗综合应用顺铂组(50例)。放射治疗全部采用同中心治疗,总剂量70Gy/35-37次/7-8周。顺铂自放射开始后第二天使用,1次/周,20mg/m^2/次。在治疗结束后三月评价,放射联合顺铂组和单纯放射组的原发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和68.75%,颈部转移灶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0.6%和69.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MRI成像特点研究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5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行首程放射治疗并做MRI检查 ,原发灶给予中位剂量 70Gy( 60~ 75Gy) ,生存统计采用Kaplan Meier法及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 56 0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8 3%、76 8%、36 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及颈淋巴结 (MRI≥ 1cm)。结论 :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 ,而MRI显示的颅底骨及咽后淋巴结受累并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原发灶消退率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行常规放疗的无远处转移初治鼻咽癌患者90例,放疗前及放疗中(36 ~40 Gy)均有鼻咽部增强CT,利用PACS中的多边形工具勾画鼻咽原发灶,采用面积求和法分别计算出放疗前及放疗中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以肿瘤体积消退百分率R[(放疗前体积V0-放疗中体积V36)/放疗前体积V.×100%]代表原发灶消退率.结果 全组TG患者4年局部控制率(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rS)、无瘤生存率(DFS)、总生存率(0S)分别为:90.3%、81.2%、71.5%、81.6%.按鼻咽癌原发灶消退率分3组:低度敏感组(LSG,消退率<50%)27例,中度敏感组(MSG,消退率≥50%,<80%)29例,高度敏感组(HSG,消退率≥80%)34例,LSG、MSG、HSG组患者4年局部控制率(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总生存率(0S)分别为:84.1%、78.6%、63.4%、82.2%,97.5%、83.3%、79.4%、86.6%和90.4%、82.2%、71.5%、77.6%,P值均>0.05.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中等消退率鼻咽癌患者预后略好于消退快及消退缓慢者,但仍不能证明鼻咽癌原发灶消退率与远期疗效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Cao KJ  Li Y  Xie GF  Hong MH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134-137
目的分析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17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年龄在7~18岁之间的鼻咽癌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鼻咽放疗剂量56~80Gy/6~13周,平均(66.32±4.72)Gy;颈部放疗剂量(47~73)Gy/5~13周,平均(57.90±5.80)Gy。36例采用连续照射,81例采用分段照射。35例放疗前曾接受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 rank法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6.6%和56.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8%、53.9%和50.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5)、活检方式(P=0.0234)、N分期(P=0.0001)、照射程式(P=0.0027)、化疗(P=0.0056)和近期疗效(P=0.0000)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7)、N分期(P=0.048)、照射程式(P=0.009)、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预后的因素。全组出现脑干放射性损伤1例(0.9%),大脑颞叶放射性损伤3例(2.6%),后组颅神经损伤13例(11.1%)。现存活且生存5年以上、14岁以下的男性鼻咽癌患者共11例,平均身高为(161.6±7.43)cm。结论年龄、N分期、照射程式和近期疗效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儿童与青少年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远期后遗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将56例鼻咽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观察组)28例和单纯放疗2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在开始放疗同时应用艾迪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有效者26例(92.9%),对照组为2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3。观察组生活质量(KPS评分)好转为16例(57.1%),对照组为8例(28.6%),P=0.0308;观察组骨髓抑制为8例(28.6%),对照组为16例(57.1%),P=0.0308;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为19例(67.9%),对照组为27例(96.4%),P=0.0052。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艾迪注射液配合放疗能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前后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抑制法检测了32例健康献血员和42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其中24例放射治疗结束以后复查血清新喋呤.结果 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为(5.20±3.59)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1±0.69)μg/L(P<0.001).放疗后肿瘤消退的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显著下降到(2.93±0.91)μg/L,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时血清新喋呤水平则又复上升.结论 鼻咽癌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新喋呤可作为鼻咽癌放疗后疗效判断和临床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远期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化疗及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400例鼻咽癌临床资料,信访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常规放疗;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组(B组):原发灶每次1·6Gy,每天2次,照射12d后休息2周,6周总量DT64Gy;大剂量化放疗组(C组):第1、3周第1天用DDP100mg/d静脉滴入,第2、4周前3d各用5-FU1000mg/d静脉滴入。第5周开始常规放疗;小剂量同步放化疗组(D组):放、化疗同步,第1、3、5周的第1、4天用DDP20mg/d静脉滴入,第2、4、6周的第1、4天予5-FU500mg/d静脉滴入,每周2次。结果:各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6P=0·537。应用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残留的最大径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而与性别、不同治疗方式、T、N分期、治疗结束时鼻咽以及颈淋巴结是否残留无关。结论: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放疗配合5-FU和DDP化疗并未提高鼻咽癌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探讨立体放射治疗(立体定向和适形放射治疗)对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并发症。12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初次放疗至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个月(6~48个月)。7例有头痛和(或)颅神经损伤症状;3例经活检病理确诊,9例经CT和(或)MRI诊断。在CT/MRI上肿瘤最大径≥4 cm者8例,≤4 cm者4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RT)5例,照射剂量42 Gy(20~60 Gy);分次放射外科治疗7例,其中3例采用多靶点照射技术,4~5 Gy/次,隔日或1次/d,总剂量40~48 Gy。12例患者中6例死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3例患者已带瘤生存22、28和34个月,另3例在放疗后肿瘤完全消退,已健康生存12、33和48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有1例患者死于鼻咽大出血。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三维放疗技术较小靶体积照射,对局限的复发鼻咽癌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对于病变广泛的晚期患者则能达到一定姑息减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顺铂(DDP)联合放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首诊中晚期(Ⅲ、ⅣA)鼻咽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GP化疗方案序贯治疗(GP+RT:GP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800 mg/m2,d1,d8;DDP 20 mg/m2,d1~d3,每4周重复,共4个周期,并行常规放疗);对照1组采用同期放化疗(CT:放疗期间行化疗DDP 20 mg/m2,d1,每周1次,共6周;放疗结束后再行常规DDP+5-FU辅助化疗2个周期,即DDP 20 mg/m2,5-FU 500 mg/m2,d1~d5,每4周1个周期)。对照2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PF化疗方案序贯治疗(PF+RT:5-FU 500 mg/m2,DDP 20 mg/m2,d1~d5,每4周1个周期,共4个周期)。评价3组病例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GP+RT序贯治疗后鼻咽及颈部病灶CR 98.8%(79/80),而同期放化疗组、PF+RT组分别为91.3%(73/80)、93.8%(75/80)。GP方案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所有病例随访均>3年。1、1~3及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GP+CT组最高;PF+RT组次之;同期放化疗组较差。GP+DT组病例复发率及转移率则较其他2组低。结论: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序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近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一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静脉化疗2周期,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分于第1,8天给药;顺铂(DDP)25 mg/(m2.d)d1-3天,21天为1周期。同时给予同步放疗,鼻咽部原发灶给予6 MV-X线和15 MV-X线DT 70 Gy~78 Gy/7-8周。结果 70例中CR 20例,PR 37例,总有效率81.4%。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3.9%。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急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皮肤反应。结论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73例,分为常规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RT CT)42例和调强放疗加化疗组(IMRT CT)31例。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70~76Gy,肿大淋巴结60~65Gy,颈部预防剂量50Gy;调强放疗设鼻咽部大体肿瘤为GTVnx、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低危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GTVnx(70.6~76.6)Gy/(31~33)f、GTVnd(61.6~70.6)Gy/(28~33)f、CTV156Gy/28f、CTV2(50.4~53.2)Gy/28f,化疗方案包括诱导、同期与辅助。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全组2年和3年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90.9%、86.2%和78.9%、89.5%、84.3%;(RT CT)组分别为70.0%、85.0%、77.6%和70.0%、80.6%、60.4%;(IMRT CT)组分别为88.9%、95.5%、100%和88.9%、95.5%、100%。Log-rank生存比较显示,(RT CT)组与(IMRT CT)组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率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5和0.021。结论:IM-RT加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根据SO线(茎突到枕骨大孔中线后缘中点连线)进行划分,无咽旁侵犯记录为0级,SO线以前的咽旁侵犯记录为1级,SO线以后记录为2级。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咽旁受侵的发生率为81.8%,其中1级为70.1%,2级为29.9%。咽旁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χ2=8.185,P=0.0040。咽旁受侵0、1和2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2%、75.1%和51.2%,logrank检验值为16.45,P=0.000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2%、71.5%和53.3%,logrank检验值为10.87,P=0.004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是93.7%、82.2%和62.7%,logrank检验值为9.41,P=0.009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但严重咽旁间隙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无瘤生存及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咽旁侵犯应该根据程度进行划分,单纯咽旁侵犯的有无不能独立的影响预后,但根据咽旁侵犯程度进行分级后,严重的咽旁侵犯是影响总生存、无瘤生存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调强放疗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1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分别为GTV(鼻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Gy,CTV1(临床靶区)60~62Gy,CTV2和CTVn(颈部淋巴结区域)54~56Gy。11例患者IMRT结束后有局部残留,1例采用IMRT追量照射10Gy/4次,其余给予鼻咽腔内后装追量照射9~15Gy/3~5次。分析疗效及放射治疗毒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和2年生存率为97·1%和97·1%,局控率为97·1%和92·5%。急性放射反应多为Ⅰ度和Ⅱ度以口干和放射性口腔炎为主,分别占72·5%和58·2%。远期放射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干和听力下降,占患者的39·6%和17·6%。GTV、CTV1及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6、67·9和65·0Gy;5%体积的正常器官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为:脑干41·4Gy,脊髓35·4Gy,左腮腺46·5Gy,右腮腺51·8Gy。结论:调强放疗能使得鼻咽癌各靶区得到很好的剂量分布,提高了初治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明显减轻了急性放射反应。鼻咽癌IMRT处方剂量70Gy以上,CTV2预防照射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