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中阳性率为 10 0 % ,膀胱癌为 4 0 2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膀胱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率 (6 7 1%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2 0 0 % ) ,P <0 0 0 5。随着膀胱癌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 ,p16表达显著减少 ,而cyclinD1表达阳性率增高。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2 5。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cyclinD1的过表达还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类肝癌发生过程中cyclinD1和CDK4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结果: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和面数密度(area number density,NA)从慢性肝炎(PU分别为39.4、41.0和33.3;NA分别为236.7、272.7和237.4)、肝硬化(PU分别为40.8、45.2和43.6;NA分别为313.8、354.6和322.9)、癌周肝硬化(PU分别为55.5、59.4和54.4;NA分别为481.9、488.9和432.6)到肝癌(PU分别为59.6、63.7和58.1;NA分别为549.2、587.7和451.3)表达逐渐增强.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p16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P.值分别为0.034、0.020、0.030、0.007、0.003和0.005),但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33、0.535和0.447.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cyclinD1、CDK4、p16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和HCC中主要定位于胞质.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未发现cyclinD1、CDK4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结论: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调控网络中,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过程中p16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周期正反馈调控的结果,在HCC的发生中可能属于早期事件,而p16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ependentkinas ,cyclin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4(cyclin dependentkinase 4,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72 2 2 %和88 89% ,CKD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 67%、61 11%和 72 2 2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比较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成正相关 ,r =5 675 ,P =0 0 17;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Ⅰ~Ⅱ期、Ⅲ~Ⅳ期组织中 ,cy 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0 %和 93 75 % ,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和 87 5 % ,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 ,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 :cyclinD1和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过度表达 ,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和p16蛋白表达。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结果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和面数密度(area number density,NA)从慢性肝炎(PU分别为39.4、41.0和33.3;NA分别为236.7、272.7和237.4)、肝硬化(PU分别为40.8、45.2和43.6;NA分别为313.8、354.6和322.9)、癌周肝硬化(PU分别为55.5、59.4和54.4;NA分别为481.9、488.9和432.6)到肝癌(PU分别为59.6、63.7和58.1;NA分别为549.2、587.7和451.3)表达逐渐增强。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cyclinD1、CDK4、p16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P值分别为0.034、0.020、0.030、0.007、0.003和0.005),但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33、0.535和0.447。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cy-clinD1、CDK4、p16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和HCC中主要定位于胞质。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未发现cyclinD1、CDK4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结论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s)调控网络中,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过程中p16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周期正反馈调控的结果,在HCC的发生中可能属于早期事件,而p16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oproteinase-2,MMP-2)和PTEN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65例膀胱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2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在65例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9%;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MMP-2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65例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2%;随着癌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检测两者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p16和cyclin D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1174-1176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2 7、CyclinE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4 0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及 18例良性肿瘤中p2 7、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 7和CyclinE在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2 7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 (35 0 % )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表达率 (77 78%、4 6 ) ,P <0 0 1;CyclinE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 ,P <0 0 1。p2 7和CyclinE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2 7阴性 CyclinE阳性者 ,其生物学行为极差。结论 :p2 7、CyclinE与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其异常表达提示卵巢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50/50),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20.0%(6/30)、结节性甲状腺肿23.3%(7/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0%(4/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组织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0%(11/50),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100.0%(30/30)、结节性甲状腺肿100.0%(30/3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100.0%(20/20)(P〈0.01,P〈0.01,P〈0.01)。甲状腺癌中MCM7与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6,P〈0.05)。结论 MCM7蛋白的高表达和p27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了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p2 7蛋白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与胆囊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4例胆囊癌、4 8例胆囊腺瘤及 5 0例胆囊正常黏膜中p2 7及cyclinE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4例胆囊癌中 ,8例 (15 % )p2 7高表达 ,4 4例 (81 4 8% )cyclinE表达 ;4 8例胆囊腺瘤中 ,2 9例 (6 0 % )p2 7高表达 ,2 7例 (5 6 2 5 % )cyclinE表达 ;5 0例胆囊正常黏膜中 ,35例 (70 % )p2 7高表达 ,2 6例 (5 2 % )cyclinE表达。p2 7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 ,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5。另外 ,p2 7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低分化癌p2 7表达较低 ,高分化与低分化的p2 7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2 7低表达的患者 1年生存率显著降低。cyclinE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期有关。p2 7和cyclinE在胆囊癌中表达存在着相反的联系。结论 :p2 7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和潜在的肿瘤抑制因素。p2 7蛋白的降低和cyclinE的过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2 7是胆囊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RASSF1A和Cyclin D1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ASSF1A和CyclinD1与Bcl-2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5例癌旁黏膜及1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88.9%(40/45)和57.8%(26/45);癌旁组织分别为84.4%(38/45)、42.2%(19/45)和24.4%(11/45);正常组织分别为94.4%(17/18)、38.9%(7/18)和16.7%(3/1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膀胱黏膜,P<0.05;而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RASSF1A和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蛋白的表达降低和CyclinD1、Bcl-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ASSF1A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使CyclinD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MGMT与hML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修复基因蛋白产物MGMT、hML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检测96例胃癌切除标本中MGMT和hMLH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GMT和hML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71/96)和65.6%(63/96).MGMT and hMLH1的表达在胃癌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以及术后有无复发或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显示,MGMT与hML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00 5.胃癌组织MGMT高表达或hMLH1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要好于MGMT低表达或hMLH1低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GMT或hMLH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均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及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中46例患者的预后意义。结果:MIC-1及uPA蛋白在76例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8.42%(52/76)和67.11%(51/76),其中侵及浆膜的分别为93%、83%,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86%、90%,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分别为85%、83%,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25%,χ2=38.685,P=0.000;39%,χ2=15.543,P=0.000)、无淋巴结转移组(45%,χ2=14.238,P=0.000;36%,χ2=24.971,P=0.000)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41%,χ2=15.871,P=0.000;41%,χ2=14.060,P=0.000)。而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程度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1及uPA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MIC-1和uPA共表达比检测其中单一指标更具预后判断价值。结论:MIC-1和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和MUC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UC2和MUC3的表达。结果: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而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和MU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和52.2%(P< 0.05);MUC2和MUC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黏蛋白MUC3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2和MUC3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A(interleukin-23A,IL-23A)和IL-17A在不同等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89例,其中20例健康对照(无感染或病变),11例低级别CIN,36例高级别CIN(CINⅡ-Ⅲ);2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ELISA检测血清及子宫颈分泌物中IL-23A和IL-17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的表达情况,分析IL-23A和IL-17A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HPV感染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23A和IL-17A在CIN和子宫颈癌分泌物及血清中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颈癌患者血清IL-23A与IL-17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5,P〈0.01),子宫颈癌患者血清IL-23A、IL-17A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IL-23A和IL-17A的表达与HPV的感染有关(P〈0.01)。结论 IL-23A和IL-17A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中高表达,有望作为早期预测子宫颈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yc-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AMAP1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MAP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MA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为61.8%,与癌旁正常组织(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AP1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转移、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AP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仅含BH3区域蛋白 (BH 3 onlyproteins)家族中Bim与 p Bad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对 5 5例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Bim及 p Bad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并以 1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组。结果 :Bim蛋白阳性表达在对照组最多 (x- =1 67) ,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x- =1 2 9)及癌组织中 (x- =0 71)明显减少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0 82 9,P <0 0 1;p Bad蛋白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表达量最低 (x- =0 11) ,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x- =1 2 4)及癌组织中 (x- =2 0 5 )明显增加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 44 4,P <0 0 1。在高中分化腺癌中 ,p Bad表达显著增加 (x- =2 2 8)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Bim和 p Bad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m表达减少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Bad促凋亡活性减弱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提示仅含BH3区域蛋白家族中Bim、Ba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