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EDTA纸片法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高产AmpC酶的符合程度,探讨应用EDTA纸片法检测高产AmpC酶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临床菌株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应用EDTA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分别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否高产AmpC酶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174株细菌中, 用EDTA纸片法和三维试验检测为阳性的分别为16株和15株,两种方法阳性率符合率为93.8%,阴性率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9.4%。结论 EDTA纸片法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符合率很高,且EDTA纸片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质粒介导的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携带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头孢西丁纸片药敏试验(K-B法)作AmpC酶的初筛试验,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间接法作AmpC酶的确证试验。结果:在检测的86株菌中,有9株菌K-B法初筛结果为阳性。在这9株菌中经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确证有5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5.8%。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结论:头孢西丁K-B法筛选试验结合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可准确检出质粒介导的AmpC酶,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及耐药模式,并对9种抗菌药做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菌株来源于200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送检合格痰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1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5.45%)产AmpC酶,20株(18.2%)产 ESBLs,1株(0.9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6.98%、5.97%,ESBLs检出率分别为16.3%、20.9%.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5月间我院呼吸科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10株,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等电聚焦电泳、耐药质粒电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剐为9.30%和4.48%.药敏试验显示产酶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7株产AmpC酶菌株中有5株通过电转化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经PCR扩增和测序证实为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已经出现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9年1至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AmpC酶表型初筛,对AmpC酶表型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质粒AmpC酶MOX、CIT、DHA、ACC、MIR及FOX基因型.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共筛选出65株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菌株,经多重PCR扩增,有17株AmpC酶DHA型基因阳性,DHA型质粒AmpC酶的总检出率为2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株DHA-1基因阳性,检出率为38.9%(14/36);大肠埃希菌2株DHA-1基因阳性,检出率为7.7%(2/26);产酸克雷伯菌1株DHA-1基因阳性,检出率为33.3%(1/3).其余48株质粒AmpC酶MOX、CIT、DHA、ACC、MIR及FOX型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儿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均有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的产生,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产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朱玉玫  王煜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66-968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及耐药模式,并对9种抗菌药做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菌株来源于200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送检合格痰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67株。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1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5.45%)产AmpC酶,20株(18.2%)产ESBLs,1株(0.9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6.98%、5.97%,ESBLs检出率分别为16.3%、20.9%。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纸片法进行初筛后,分别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s酶。结果36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经ESBLs药敏初筛和确证试验,有115株(31.3%)产ESBL,有17株(4.6%)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阳性者。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β-内酰胺酶以ESBLs为主,AmpC酶占4.6%。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近三年宁波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质粒AmpC酶基因流行状态.方法 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耐药表型分析,对可能产生Am-pC酶的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mpC酶基因,然后用三维试验予以证实.结果 14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率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为4.4%(2/45)、8.6%(3/35)和13.3%(8/60);其中2004、2005年所检出的均为DHA基因型,2006年分别从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CT-1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的流行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特点.方法 收集来自海南地区8所医院2009年度不重复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540株,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三维试验进行表型筛选和AmpC酶检测,用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型的转移性,通过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进行质粒AmpC酶基因型确定,用E-Test法对产质粒AmpC酶株进行MIC测定.结果 540株大肠埃希菌中,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的占22.8%(123/540),除五指山市菌株全部对头孢西丁敏感外,其他医院均有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株.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阳性的占1.90%(10/540),以PCR方法 对10株三维试验阳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6株在约462 bp处扩增出条带,经测序和比对结果 证实为CMY-2型质粒AmpC酶.10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接合试验有2株接合阳性,接合子均扩增出CMY-2型条带.药敏结果 显示6株产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含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极低,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结论 海南地区存在产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显示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极高,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  相似文献   

10.
张红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37-3738
目的:了解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利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并用纸片扩散试验和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头孢噻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分别为91.4%和96.7%;产AmpC酶分别为17.1%和10.0%;产SSBL分别为8.6%和6.7%。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对亚安培南敏感,产AmpC酶细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产生ESBLs和AmpC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对其检测和监测给予足够重视,临床医生也应了解其对抗生素的耐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株的比率、酶的基因型及其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本院、福建省立医院两家医院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的67株耐头孢西丁不重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抽提高产AmpC酶株质粒。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产物序列分析确定质粒AmpC酶和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ERIC—PCR指纹图确定产酶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福州两家医院耐头孢西丁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6.7%和10.5%。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8%和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DHA-1型、4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型、1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2型质粒Am—pC酶;5株产CMY型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还分别同时产CTX—M-14、CTX—M-27、TEM-144和TEM-1型β内酰胺酶。7株菌中,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大肠埃希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转移给受体菌。7株产酶菌ERIC—PCR指纹图显示,2株肺炎克雷伯菌来自相同克隆,其余菌株来自不同克隆。结论:福州地区发现产DHA-1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和产CMY-2型及CMY-22型AmtpC酶大肠埃希菌。CMY-22型AmpC酶和TEM-144型B内酰胺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GenBank登陆号为DQ256079和DQ2560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情况及耐药模式,并对9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ESBLs菌株,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11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5.45%)产AmpC酶,20株(18.2%)产ESBLs,1株(0.9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产AmpC酶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76-1977
目的了解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残端脓液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结果18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单产ESBLs43株、单产AmpC酶17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10株,检出率分别为23.9%、9.4%和5.6%;产酶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阑尾残端脓液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质粒AmpC基因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进行AmpC酶DHA和ACT-1基因检测和分析.结果 68株大肠埃希菌中ACT-1基因阳性4株(5.9%),DHA基因全为阴性;4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DHA基因阳性4株(9.1%),ACT-1基因全为阴性.结论 质粒型AmpC酶基因可通过转化、接合等方式转移给其他同种或不同种菌,易于传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新生儿科病区痰培养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按CLSI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并用三维试验法、三维试验抑制试验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 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到产ESBLs菌株50株,阳性率高达55.56%.15株耐头孢西丁菌株检到4株产AmpC酶,其中单产AmpC酶1株,产AmpC+ESBLs菌株3株,AmpC酶阳性率为4.44%(4/90).结论 分离自我院新生儿科下呼吸道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以产ESBLs和(或)AmpC酶为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情况及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降低三代头孢菌素折点后对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大肠埃希菌814株,对于头孢西丁耐药者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及用双纸片扩散试验检测ESBLs,药敏结果与2010年CLSI更新标准作比较,评估更新后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改变.结果 81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mpC酶68株,产ESBLs共188株,检出率分别为8.4%和23.1%.814株大肠埃希菌在折点更新前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24.1%、24.8%及25.3%,折点更新后耐药率为21.6%、24.1%、25.3%;产酶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 2010年三代头孢菌素折点改变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所下降,我院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日益增多且呈多重耐药,为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  相似文献   

17.
陈月燕  席云  谭泳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36-3737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药敏情况。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纸片法检测ESBLs。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AmpC酶阳性为13.3%(149/1157),其中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阳性率较高,而ESBLs阳性为43.0%(498/115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阳性率较高,ESBLs和AmpC同时阳性为4.7%(54/1157)。除对亚胺培南未形成耐药外,AmpC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耐药率超过50%,ESBLs则超过70%,这些均显著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须要计划地使用各种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更多的AmpC和ESBLs阳性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以双纸片确证试验、三维试验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测定产β-内酰胺酶(ESBLs)及C类头孢菌素酶(p-AmpC)的情况;K-B法测定受检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ESBLs和p- AmpC基因型.结果:41株头孢西丁(FOX)耐药的受检菌中共检出产ESBLs 29株,阳性率为70.7%;产p-AmpC 19株,阳性率为46.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酶组对一~三代头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3.8%~93.8%),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细菌对头孢匹美的敏感性近70%,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基因检测结果提示,FOX 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ESBLs基因型以TEM和SHV为主,分别占61%和39%;DHA和ACT型p-AmpC检出率分别为41.5%和51.2%.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ESBLs及p-AmpC基因携带率较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和AmpC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ESBLs、AmpC酶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肠埃希菌53株,用K-B法测定细菌对头孢他啶等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头孢西丁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53株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18.9%,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30.2%~71.7%.53株大肠埃希菌中,24株ESBLs阳性,检出率为45.3%;4株AmpC酶阳性,检出率为7.5%.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ESBLs发生率较高,产ESBLs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确证法检测65株产ESBLs菌并对其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作初步研究。结果ESBLs总阳性率为37.4%,大肠埃希菌的ESBLs的阳性率为44.1%,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的阳性率为31.1%。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大肠埃希菌低。结论治疗ESBLs菌引起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含β-内酶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及其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