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TV-GIF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7例(8个周期)不孕症患者,分别采用超排卵方案。在超声下取卵,经阴道一宫颈内输卵管内插管,注入配子(卵细胞和精子),同时用黄体酮或hCG增强黄体功能。结果:平均植入卵子数3个,临床妊娠2例,临床妊娠率28.57%,周期妊娠率25%。结论: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是一种操作简单而有效的助孕技术,与经腹腔镜配子输卵管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卵管粘连松解加腹膜移植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因输卵管形态异常及系膜短缺致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患者行输卵管粘连松解加腹膜移植术并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 不孕者术后妊娠率较高前明显提高。结论 此术式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炎引起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重要原因。据国内外报道,因输卵管病变所致不孕约占不孕症患者20%~32.8%。炎症不仅能引起输卵管阻塞,而且因输卵管周围粘连致使输卵管扭曲、狭窄,影响输卵管蠕动,妨碍精子通过造成不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用宫腔镜输卵管口插管注入稀释美兰液进行通液,同时腹腔镜下观察输卵管的发育情况,输卵管粘连扭曲,输卵管积水及判断输卵管阻塞及阻塞部位,并根据输卵管病变的不同,术中实行相关的手术治疗.结果 输卵管粘连扭曲28例.输卵管通而不畅16例,输卵管积水12例,输卵管完全阻塞5例,输卵管发育异常3例,通过宫腹腔镜手术59例,术后1个月通液检查,通畅55例,通畅率为93.2%,术后随访1~2年,宫内妊娠46例,宫外孕3例,妊娠率为71.9%.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诊断明确、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通畅率和妊娠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确诊的7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与常规通液术治疗(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 a,统计两组妊娠率及受孕时间。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1 a内妊娠率与妊娠者受孕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妊娠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性不育,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眼衣原体与输卵管性不育,输卵管妊娠的关系,从1995年11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在本院选择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8例输卵管性不育与4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在宫颈,输卵管部位及腹腔液取标本采用的MeCoy法行CT培养。结果:80例中至少有1个部位CT培养阳性为41例,42例输卵管妊娠中宫颈部位CT培养阳性7例,输卵管部位CT培养阳性11例,腹腔液CT培养阳性4例。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女性不孕症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输卵管性不孕症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正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并相应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很多学者和临床医师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妊娠病灶切除-输卵管宫腔移植手术在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输卵管妊娠病灶切除-输卵管宫腔移植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能经腹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输卵管长度7~10 cm,17例患者手术后第3个月经输卵管碘油造影,10例显示输卵管通畅,另7例患侧输卵管未显影.手术后输卵管再通率60%,2年内宫内妊娠6例,妊娠率40%.结论:经腹输卵管妊娠病灶切除-输卵管宫腔移植手术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方法,该方法既能满意去除妊娠病灶又能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能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领域单胚胎移植(SET)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近两年进行SET的5130例新鲜与冷冻移植周期资料。对新鲜、冷冻周期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成选择性和被迫性SET亚组,对比患者的不同胚胎类型、不同年龄段在新鲜与冷冻周期情况下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非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选择性SET周期中,35岁前移植第3天胚胎(D3)和第6天胚胎(D6)的临床妊娠率高达30%,第5天胚胎(D5)的临床妊娠率可高达50%;在PGT周期,小于42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可达45%,特别是D5种植率在小于40岁的患者中各年龄段均可接近60%。随着年龄增加,SET妊娠率降低。在非PGT周期,D3胚胎在选择性、被迫性新鲜及冷冻周期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整体为选择性移植比被迫性移植临床妊娠率高。在D5、D6冷冻移植周期,选择性和被迫性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和P=0.596);PGT周期中,D5胚胎选择性移植组较被迫性移植组临床妊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D6胚胎选择性与被迫性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非PGT周期各类型的胚胎移植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被迫性D3和D6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最低。PGT周期在小于40岁患者的各年龄段中,选择性D5胚胎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D6组,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上SET的临床妊娠情况良好。为避免由多胎引起的围产期并发症,临床医生及患者可以积极推进并选择SET。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包括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461名患者521个周期的资料,按照胚胎移植时有无B超引导分为常规胚胎移植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组(B组),分别有187个周期和33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胚胎残留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A组和B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是35.8%(67/187)和38.3%(128/334),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是17.4%(104/599)和23.2%(179/773),P〈0.01;胚胎残留率分别是3.7%(7/187)和0.3%(1/334),P〈0.01;异位妊娠率分别是3.0%(2/67)和1.6%(2/128),P〉0.05。【结论】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降低胚胎残留率,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妊娠率和降低异位妊娠率,是一种有效的胚胎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包括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461名患者521个周期的资料,按照胚胎移植时有无B超引导分为常规胚胎移植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组(B组),分别有187个周期和33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胚胎残留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A组和B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是35.8%(67/187)和38.3%(128/334),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是17.4%(104/599)和23.2%(179/773),P〈0.01;胚胎残留率分别是3.7%(7/187)和0.3%(1/334),P〈0.01;异位妊娠率分别是3.0%(2/67)和1.6%(2/128),P〉0.05。【结论】腹部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降低胚胎残留率,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妊娠率和降低异位妊娠率,是一种有效的胚胎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05周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成功率的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IVF- ET1 0 5周期患者的年龄、病因和获卵数对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女性年龄是影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年龄 <3 3岁者临床妊娠率 3 0 .7% ,≥ 3 3岁者临床妊娠率 2 0 .1 %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质量均下降 ,妊娠率降低。结论 女性年龄是影响IVF- 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SET)的可行性?【方法】统计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noneSET第3天(D3)胚胎的临床结局,回顾分析治疗方案?胚胎质量?患者年龄以及治疗周期数对noneSET的影响?【结果】 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组2PN受精率(75.7% vs 53.6%, P < 0.05)显著高于常规体外受精(IVF)组,但是临床妊娠率(20.9% vs 21.7%, P > 0.05)和种植率(20.9% vs 22.2%, P >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Ⅰ级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各年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 35组临床妊娠率(30.8% vs 13.9%, P < 0.05)和种植率(31.5% vs 13.9%, P < 0.05)显著高于≥35组;首次治疗周期组临床妊娠率(23.6% vs 18.9%, P > 0.05)和种植率(23.6% vs 19.7%, P < 0.05)与非首次治疗组没有统计学意义;微刺激方案组所用垂体促性腺激素量显著低于长方案和短方案组,但是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其他各组最高?【结论】 胚胎质量是行noneSET的重要参考因素,微刺激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noneSET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血清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 947个IVF ET周期的资料。【结果】在控制性超排卵中 ,按注射HCG日血清孕酮浓度不同分 3组 ,依次为≤ 2 86nmol/L(0 9ng/mL)组、>2 86nmol/L~≤ 9 5 4nmol/L(3ng/mL)组、>9 5 4nmol/L组 ,IVF ET的种植率分别为 2 2 2 0 %、19 75 %、11 83%,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45 91%、42 4 0 %、2 6 5 3%。孕酮 >9 5 4nmol/L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其它组低 ,经 χ2 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明显升高时 ,IVF 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女性年龄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女性年龄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997 年7 月~1999 年1 月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共1 072 个治疗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χ2 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年龄与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总生化妊娠率26.03% ,总临床妊娠率22.85% 。按年龄≤29 岁、30~34岁、35~39 岁和≥40 岁分组,其生化妊娠率分别为28.69% 、26.49% 、21.99% 和8.33% ,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68 % 、22.96% 、19.09 % 和8.33%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VFET生化及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年龄对IVFET妊娠率有明显影响,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3 年1 月到2004 年1 月233 个病人进行的268 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 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回声类 型、LH 峰日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和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 个周期中58 例妊娠, 妊娠率 21.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30.8±3.0) 岁vs (31.9±4.0)岁, P=0.035) ] 。年龄≤35 岁组其 LH 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厚于>35 岁组( 10.2±1.8 mm vs 9.3±2.0 mm, P=0.007) 。移植1、2、3 个胚胎的妊娠率 分别为13.3%、18.2%和23.8%, 三组间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别。LH 峰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在妊娠组和未妊 娠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年龄显著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移植胚胎的个数和子 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对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 value of a single maternal serum 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assay 11 d after embryo transfer in ART pregnancies and to predict pregnancy outcome. Methods A total of 384 pregnancies after embryo transfer were included. Inviable pregnancies were defined as biochemical pregnancies, ectopic pregnancies and first trimester abortions. Ongoing pregnancies were defined as singleton pregnancies and multiple pregnancies whose gestation were achieved more than 12 weeks. Serum β- hCG concentra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On the post embryo transfer d 11, the mean β-hCG concentration of the ongoing pregnancy group (323.7±285.2 mIU/m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viable pregnancy group (81.4±68.1 mmIU /ml) (P<0.001). In multiple gestations, the levels of β-hC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singleton pregnancies. If the β-hCG level was between 10 mIU/ml and 50 mIU/ml,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biochemical pregnancies and ectopic pregnancies was 81.8%, the negative predic- tive value was 94.4%. If the level was less than 100 mIU/ml,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first trimester abortions was 80.8%,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7.8%. If the level was greater than 250 mIU/ml,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was 83.3%,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4.4%. Conclusions A single serum β-hCG level on d 11 after embryo transfer has good predictive value for clinical pregnancy outcome i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cycles and helps to plan the subsequent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