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 1例心脏血管肉瘤伴房室阻滞 (AVB)。男性 ,43岁 ,多次因头昏、心悸而就诊 ,ECG检查示AVB逐渐由Ⅰ度演变至Ⅲ度。安装起搏器 3周后出现发热 ,抗炎治疗无效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肿块 ,开胸探查明确诊断为心脏血管肉瘤。结论 :AVB病例若发现右房肿块需考虑心脏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射频消融术(RFCA)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AVB)发生的时间、心电图特征及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体会。9例迟发性AVB者中7例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每日氢化考的松用量平均为500(300~800)mg,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9例中8例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8.3(5~15)天;1例遗留Ⅰ度AVB。平均随访5.6(0.5~9)年,1例出院时有Ⅰ度AVB的患者,于3年后复查显示Ⅱ度Ⅰ型及Ⅱ度Ⅱ型AVB,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RFCA后发生的迟发性AVB与放电时发生的一过性Ⅲ度AVB有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2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42例VSD患者在x线透视、经胸超声的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对所有患者封堵术术前、术后即刻、3、7 d、直至出院后1,2个月的12导联心电图作连续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Ⅱ度AVB 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3例.3 d出现IRBBB 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2例、Ⅰ度AVB 4例、Ⅱ度AVB 1例;术后7 d出现IRBBB 4例、CRBBB 3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Ⅲ度AVB 2例.所有AVB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VSD封堵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房室传导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术中及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方法2005年3月至12月,共行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中及术后发生Ⅱ度及以上AVB8例。其中术中发生Ⅲ度AVB2例,术后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发生Ⅱ度AVB3例,Ⅲ度AVB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h至术后第8天,其中2例伴阿-斯综合征,1例给予临时起搏治疗,其余给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利尿、脱水等治疗。结果2例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患者术后未再出现AVB;3例术后发生Ⅲ度AVB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8、18天恢复窦性心律,但有2例出院后再次出现Ⅲ度AVB,1例经转回我院积极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例因院外治疗不及时,未能恢复;3例Ⅱ度AVB分别于术后第5、7、8天完全恢复,期间均出现Ⅱ度Ⅰ型和Ⅱ度Ⅱ型交替现象。结论AVB是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AVB应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为永久性AVB。改进和提高导管技术及操作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例1:男性,26岁。因手外伤疗养期间发现Ⅲ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94年4月来我院。既往健康。体温、血压、血沉、抗℃0”及心肺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所示:卧位连续描记l导联,P-P间期0.92秒,示Ⅱ度1型AVB。坐位连续描记Ⅰ导联,P-P问期为0.88秒,房空间呈1:1传导,但P—Rred期0.44秒,示1度AVB。嘱患者在床上起卧活动后,坐位描记Ⅱ导联,P-P间期0.80秒,P-R间期0.16秒,示正常房室传导。例2男性,29岁。入睡前自觉脉搏不齐于1992年9月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仅心电图发现Ⅱ°Ⅰ型AVB。坐位描记Ⅱ导联时,房室间…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使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为了探讨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现就我院2000年-2005年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男55例,女35例,年龄3~4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心电图改变:期前收缩(早搏)36例,其中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12例,结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 结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 结性早搏2例。传导阻滞:50例(占55%)。Ⅰ度AVB 15例,Ⅱ度Ⅰ型AVB 6例,Ⅱ度Ⅱ型AVB 3例,Ⅲ度AV…  相似文献   

7.
快频率依赖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即3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当心率增速到一定频率时出现单独或连续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心率减慢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的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单纯窦性心率增快时出现Ⅰ°AVB,窦性心率减慢后Ⅰ°AVB消失时有发现,本文报道3个由于期前收缩(PS)之代偿间歇使其后第1个心动的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围术期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VSD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1周内发生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CRBBB)、不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ILBBB、IRBBB)及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各随访1次,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各型心脏传导阻滞的恢复变化情况.结果 共43例发生不同类型心脏传导阻滞,术中发生26例(CLBBB 4例、CRBBB 5例、ILBBB 2例、IRBBB 10例、三度AVB 5例),术后发生17例(CLBBB 5例、CRBBB 2例、一度AVB 3例、二度Ⅰ型AVB 1例、二度AVB 6例).随访1.0~5.0(2.6±1.3)年,33例(76.7%)于出院时完全恢复正常,术后1、6个月时心电图完全正常者分别为86.1%(37/43)和95.4%(41/43).术后2年仍有CLBBB及CRBBB者各1例.所有患者心脏趟声检查均未见心腔异常增大及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 VSD围术期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经积极恰当治疗,95%以上可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VSD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梅峰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7):483-483
患者,男性,68岁。因左侧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收住院。入院后做术前检查心电图,结果为3:1房室传导阻滞(AVB)伴Ⅰ度AVB,拟行起搏治疗。体检:BP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临床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心律失常。入院时心电图诊断为3:2AVB(见图1)。  相似文献   

10.
一度、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有时与体位有关,近十年来对一~二度(AVB)均采取坐、卧位测试,发现有24例卧位时发生AVB,坐位或稍活动后减轻或消失。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18~56岁。原发病:4例“冠心病”,4例疑有“病毒性心肌炎”,1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史(10例体检发现,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122例心肌梗死患者AVB的发生率及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演变过程和最终预后。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20例发生AVB(16.4%)。17例发生于下/后心肌梗死者,3例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按AVB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早发组(发病8 h内,n=8)和晚发组(发病8 h后,n=12),晚发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早发组(25﹪vs 83.3﹪,P<0.05);早发组对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治疗反应较好(P<0.05);早发组Ⅲ度AVB 7例、Ⅱ度AVB 1例,持续时间短。晚发组Ⅰ度AVB 5例、Ⅱ度AVB 6例、Ⅲ度AVB 1例,持续时间长;早发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晚发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病人中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AVB;8 h之内发生的AVB以Ⅲ度AVB为主,早期发生的AVB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任珍  王永权 《心脏杂志》2006,18(2):F0003
Ⅳ位相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很少单独出现,常与Ⅲ相传导阻滞相偕出现。作者报告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考虑阻滞部位可能位于左束支),最后导致Ⅲ度AVB。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因胸闷,一过性眼前发黑3 d来院就诊。心电图显示P-P间期0.70~0.84 s。窦性频率为71~86次/m in,P-R间期0.24 s。QRS时限为0.12 s,为窦性心律不齐,Ⅰ度AVB,完全性RBBB。心电图显示P-R间期逐渐延长,终于导致P波下传受阻,脱落一组QRS波群,形成典型的文氏现象呈4∶3房室比值传导的Ⅱ度1型AVB。入院后…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改良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4例房室结改良术中3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永久性Ⅲ度AVB发生在消融快通道时,1例—过性Ⅲ度AVB发生在下位法消融慢通道时。3例均发生在放电出现频率较快的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时。针对这3例情况,本文讨论了发生Ⅲ度AVB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以及三度AVB与房室结血供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81例STEMI患者,并将581例分为研究组(合并三度AVB,n=27),对照组(未合并三度AVB,n=554),观察罪犯血管分布,以及房室结血供来源情况。将罪犯血管为右冠脉是否出现三度AVB,分为有三度AVB组和无三度AVB组两个亚组,观察三度AVB与右冠脉远端的左室后侧支发出的房室结动脉有无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中三度AVB的发生率为4.6%,研究组中,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优势型96.3%(26例)、均衡性(1例);对照组中,左右冠脉优势型分别为4.3%(24例)、92.8%(514例),均衡型为2.9%(16例)。三度AVB全部发生于单支冠脉急性闭塞时。其中24例为右冠脉(RCA),2例为左前降支动脉(LAD),1例为左回旋支动脉。当一支或两支血管为慢性闭塞病变,另一支为急性闭塞时均未出现三度AVB。急性RCA闭塞时,是否累及房室结动脉(AVNA)与三度AVB的发生没有关系。结论 STEMI时三度AVB均发生于单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多数发生于RCA急性闭塞时,但与RCA发出的AVNA无关。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即时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下/后壁AMI并发AVB(1°AVB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氨茶碱0.25~0.5g(5mg/kg,5~10分钟注完),30分钟后无效者重复一剂或半剂,连续观察2小时。结果首剂2小时后Ⅰ°AVB9例中有7例恢复,Ⅱ°AVB7例中有4例恢复,Ⅱ°AVB5例中有2例恢复,2例变为21房室传导,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AMI并发AVB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文氏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莫氏Ⅰ型或MobitzⅠ型AVB是良性的。本文旨在分析MobitzⅠ型AVB患者的存活率,并评价年龄、症状、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等危险因素对MobitzⅠ型AVB的影响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外科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度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 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 mm增大.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NRT)慢径路消融期间常见的结性心动过速的周长(CLJT),以探讨手术期间发生的CLJT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慢径路改良治疗的ANRT患者的资料.结果在射频消融期间,86例术中有83例出现了结性心动过速.其中8例出现了AVB(Ⅰ度6例,Ⅲ度2例),另有12例出现了逆行性结-房传导阻滞.在这20例传导阻滞患者中,结性心动过速属于快速性的,其最小周长为301±51 ms;其它63例其最小周长显著延长(529±118 ms,P<0.0001).结论慢径路改良治疗期间所见的周长在350 ms以下的快速结性心动过速预示传导阻滞,为了防止AVB的发生应立即终止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因房室传导阻滞(AVB)行起搏器植入的50岁及以下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植入起搏器的年龄≤50岁的AVB患者, 将入选患者分为操作相关性AVB组和非操作相关性AVB组, 其中非操作相关性AVB组又分为病因已知和病因未明2个亚组, 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年龄分布。结果共纳入420例患者, 首次起搏器植入年龄35.0(25.0, 47.0)岁, 其中男227例(54.0%, 227/420), 无症状患者90例(21.4%, 90/420)。AVB类型:三度AVB 257例(61.2%, 257/420), 莫氏Ⅱ型或高度AVB 147例(35.0%, 147/420), 一度或莫氏I型AVB 16例(3.8%, 16/420)。病因:操作相关性AVB 59例(14.0%, 59/420);非操作相关性AVB患者中, 病因已知104例(28.8%, 104/361), 前3位已知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肌炎。与病因未明的AVB患者相比, 病因已知的AVB患者年龄更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