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割放射治疗中剂量、时间因素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经过100年来临床实践证实,分割放射治疗(FractionatedRadiotherapy)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放射治疗原则。影响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决定于细胞损伤后的修复,增殖,细胞周期的重新分布及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氧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根  相似文献   

2.
放射生物学概念在鼻咽癌、食管癌及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对上皮癌的常规分割放疗方案是:每周照射5次,每天1次,每次1.8~2.0Gy,总剂量60~70Gy/30~35次/6~7周左右。这一由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临床方案所包含的生物学基础是近年来认识到的。即:足够的总剂量控制肿瘤,但不增加急性反应;合适的总疗程使正常组织增殖修复;不太大的分割剂量使后期反应组织得到保护。但在临床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分割方案并不都能获得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对某些肿瘤来讲可能需要用其它分割方案。近年来,对总疗程、总剂量、分割剂量、分割次数和间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割与耐受一直是个有争论的同题。我们的研究工作是以猪的皮肤反应为观察指标,并从急性反应(湿性脱皮)和结缔组织的后期反应二方面同时进行。猪的上述耐受反应较人的略高但基本类似。 修复:我们发现,NSD对后期组织反应的耐受是估计不足的,此外,β/β之比跟疗程有关,也跟分割的间隔时间有关。用不完全修复模式来研究,并以半修复时间来表示,发现每天3次,间隔时间为小于一小时,半修复时间为0.38h。当改变分割次数及间隔时间时,半修复时间随之改变,这说明修复过程有2个成分,一是快修复过程,其半修复  相似文献   

4.
有关α/β值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部:读贺晓东等“α/β因子与组织照射体积相关性的探讨”(刊登在1995年第2期)后,有几点质疑,简述如下:1.α/β值仅是产生特定生物效应的靶细胞(不是组织)修复亚致死性能力的表达。早期反应组织靶席胞α/β值较大,后期反应组织靶细胞α/β值较小,表现在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区上,后者较前者更“弯曲”,这也是我们采用超分割(HyperfractionRadiotherapy)方法治疗的主要依据。同时来自不同放射治疗中心的许多研究资料也证实,靶细胞的α/β值是其基本生物学特点,故应用低LET射线照射时,所得到的特定靶细胞的α/β值基本相似。贺文中谈到照射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大鼠颈部脊髓分割照射后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过程。在长疗程照射中,应用Top-up剂量概念,相当于16Gy。脊髓的亚致死性损伤在照射后24h内完成.至少照射后6周内无细胞的增殖。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指数为0.44,不同于早期反应组织。当以每次剂量1:2Gy或1.5Gy,相隔8h照射时,ED_(50)并没有增加。这与不完全性亚致死性损伤修复有关。根据单因素模式分析,α/β为2.1Gy,半修复期为2~7h。可是双因素模式却指出,虽然,α/β值仍为2.1Gy.但其T1/2却为0.7h和4.0h时,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可能不同的修复速度来自于不同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反应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咽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足目前首选治疗手段,大多以体外放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等。由于多野照射,照射面积大,临床上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腮腺急性反应,口腔、口咽粘膜反应,鼻腔粘膜反应,外耳道湿性反应或中耳炎,放射野皮肤反应及全身放疗反应等等。这些放疗反应若护理不当不及时,或因为其它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玉丽  李红卫 《抗癌》2005,(1):17-17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大多以体外放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等。由于多野照射,照射面积大,临床上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腮腺急性反应,口腔、口咽粘膜反应,鼻腔粘膜反应,外耳道湿性反应或中耳炎,放射野皮肤反应及全身放疗反应等等。这些放疗反应若护理不当、不及时,或因为其它原因,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不均等剂量放疗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放射治疗一般采用常规分割疗法疗效不甚满意。为了寻求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食管癌的控制率与生存率,减少放疗反应,国内外学者在改变时间-剂量-分割因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0年7月对8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行不均等剂量与常规剂量放射治疗,以探索其与常规剂量照射法的优劣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每周5次,每次1.8~2Gy的常规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癌症的治疗上,但变更剂量和分割方式的临床研究并不因此而减少或停顿。由于认识到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对分割照射反应的不同与细胞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再增殖、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和再充氧(即4“R”)有关,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应用大剂量8~9Gy照射研究了小肠上皮细胞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速度。但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治疗比率,制定新的治疗计划,分割剂量大小的改变是其中主要环节(如超分割放射治疗等),故了解分  相似文献   

11.
加速分割及超分割放疗原理及临床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 《肿瘤防治研究》1988,15(4):217-219
 在放疗领域,现在一般采用的分次放疗方案(即每日200rad×1次照射,每周照射五日)是1934年Coutard所创立的,已被认为是常规的放疗方法.近卅多年来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受照射后的细胞动力学改变,放射基础及临床工作者利用肿瘤细胞及细胞群受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现象(主要是再修复,再增殖,再分布,再氧化)进行了放射治疗新方案的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124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60例,1次/d,2Gy/次,5次/周,总剂量70Gy,35次,7周;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组64例,先常规照射40Gy,20次,4周,然后改为每日照射2次,(1.3~1.5)Gy/次,间隔4h~6h,10次/周,超分割照射(26~30)Gy/20次,总量(DT)(66~70)Gy/6周,全部病例均采用10MV蛳X线照射。结果: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反应无显著差异。1a,2a,3a局控率后超组优于常规组(P<0.01),1a,2a,3a生存率后超组高于常规组。结论: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长期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患者能很好耐受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长期生存者晚期并发症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3.
再照射 ,特别是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再照射较少使用。然而 ,最近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 ,一些组织具有长期修复放射损伤的能力和较强的再照射耐受 ,再程放射治疗重新为医生所重视。合理的再照射治疗要求谨慎地判断该治疗的治疗比 ,精确地了解各种器官的再照射耐受情况。一、动物实验资料1.早期反应组织 :(1)皮肤和黏膜 :所有实验均显示皮肤在可耐受剂量范围内照射后 2个月内可再照射全部耐受剂量的 90 %~ 10 0 % [1,2 ] 。小鼠下肢皮肤在接受单次 15~ 30Gy照射后间隔 2个月以上再照射与没有接受照射的皮肤相比无差异 ,但是当在照射后 1个月再…  相似文献   

14.
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停机或其它原因常被迫停止照射,停照期间,肿瘤细胞的修复和增殖,造成剂量生物效应的衰减。但晚期反应组织增殖缓慢,一般大于6个月,因此正常组织的晚期放射反应几乎不存在相对于照射期间的剂量生物效应的衰减。对此,TDF的剂量衰减公式已不再适用。 为了克服肿瘤细胞的增殖效应,应该在至少不延长总治疗时间的前提下补量。这里仅讨论外照射时的情况。在补量时,主要考虑晚期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以补到具有相同晚期反应所需的剂量为限。在重新计算剂最时暂时可使用不带休积修正的L-Q模型作为参考。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放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 35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4例,Ⅱ期21例 ).鼻咽部和锁骨上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治疗.结果: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3%、91.4%、74.3%、94.3%.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2-3级分别为22.9%和45.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结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对初治者早期鼻咽癌可以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低.能降低靶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急性反应,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临床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子豪 《癌症进展》2003,1(2):131-136
近代放射治疗建立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基础上,上述三个领域近期的发展对放射治疗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放射物理学的三维立体定向(3D-CRT)的出现和应用,使肿瘤体外放疗更加精确;根据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分割(照射)成果,使临床放射治疗设计出不同的分割治疗方案,其中受普遍关注的是超分割照射、加速超分割照射;临床肿瘤学的进展使得各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在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模式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余子豪 《癌症进展》2003,(3):131-136
近代放射治疗建立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基础上,上述三个领域近期的发展对放射治疗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放射物理学的三维立体定向(3D-CRT)的出现和应用,使肿瘤体外放疗更加精确;根据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分割(照射)成果,使临床放射治疗设计出不同的分割治疗方案,其中受普遍关注的是超分割照射、加速超分割照射;临床肿瘤学的进展使得各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在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模式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图像引导放射(IGRT)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并接受保乳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IGRT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靶区及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急性毒性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IGRT组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均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RT组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Ⅱ度急性皮肤毒性反应。放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IMRT和IGRT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法放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IGRT具有更高的放射治疗精准度,能更好地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的疗效与疗程的长短密切有关。当疗程延长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就下降,甚至生存串也下降;若要取得与常规分割放射相同的肿瘤控制率,就必须提高照射总剂量。根据现代肿瘤增殖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已知这是由于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残留肿瘤细胞进行着加速的再增殖(Repopulation)。Withers等曾指出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期间肿瘤倍增时间从原来的60天左右缩短为4天左右。本文主要介绍治疗前肿瘤潜在性倍增时间(PotcntiaI doubling time,Tpot)的研究方法及国外学者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肿瘤放射治疗的方法近年来处于变革之中,如预测肿瘤敏感性,潜在倍增时间(Tpot)及α/β值的测定等方法。根据这些数据,临床上采用了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等等治疗方案。但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期的治疗结果,除EORTC随机分组的研究外,尚没有更多临床阳性研究结果。本期上海的放射生物学概念在鼻咽癌、食管癌及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对晚期反应组织的研究,上海的大鼠脊髓分次照射的修复过程,说明晚期放射反应组织的修复是很复杂的。总之在时间剂量方面的改革很有可能提高放疗疗效,应组织较多单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