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促进猪皮肤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1CAM阳性细胞数为(18.42&;#177;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177;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77;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77;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177;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177;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CI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V.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1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77;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1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7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CAM阳性细胞数在治疗后1~24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中炎症反应不足;V.A.C能迅速增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创面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 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V A 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V.A.C.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 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部分苏木精-伊红染色,部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部分组织匀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伤后第3天活组织内的ICAM阳性细胞数为(18 42±2.94)个/400倍视野,MPO活性为(2.60±0.35)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组MPO活性在治疗后第3天增高至(10.54±1.6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降至(2.34±1.14)活力单位/g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MPO活性为(3.50±0.83)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6天增高至(7.14±0.90)活力单位/g组织;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6天,两组MPO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 A.C.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肉芽组织中的ICAM阳性细胞数增至(88.53±14.98)个/400倍视野;对照组常规换药第9天ICAM阳性细胞数才增至(123.07±14.23)个/400倍视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ICAM阳性细胞数在治疗后1~24 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中炎症反应不足;V.A.C能迅速增强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创面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观察不同负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后创面愈合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唐都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用电雷管在10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40个爆炸伤创面,按随机数分为5组:对照组、-10 kPa治疗组、-15 kPa治疗组、-20 Pa治疗组和-25 kPa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对照组,-10,-15,-20,-25 kPa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8&;#177;1.6),(27.1&;#177;1.5),(25.8&;#177;1.0),(26.4&;#177;1.1),(27.8&;#177;1.4)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创面面积为(10.76&;#177;0.42)cm^2,治疗3 d后扩大至(13.30&;#177;0.43)cm^2,随后面积逐渐缩小;各治疗组从治疗后第1天(伤后第4天)起创面面积维持不变或略缩小,其后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6 d,创面深度由(1.65&;#177;0.25)cm加深至(2.43&;#177;0.25)cm,治疗后19 d,肉芽组织长满伤口.各治疗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深度就开始变浅;-15 kPa治疗组伤后第9天肉芽组织已长平伤口,其他治疗组肉芽组织于第14天内填满伤口.治疗前各组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3&;#215;10^7 CFU/g,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第3天,各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215;10^5 CFU/g,治疗后第6天降至1&;#215;10^4 CFU/g.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第9天才降至(19.54&;#177;3.67)&;#215;10^5 CFU/g;治疗后第19天仍高达(3.26&;#177;0.83)&;#215;105CFU/g.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创面的创面面积、深度和细菌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25~-10 kPa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组织中的细菌数,以-15 kPa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观察不同负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后创面愈合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唐都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用电雷管在10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40个爆炸伤创面,按随机数分为5组:对照组、-10kPa治疗组、-15kPa治疗组、-20Pa治疗组和-25kPa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对照组,-10,-15,-20,-25kPa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8±1.6),(27.1±1.5),(25.8±1.0),(26.4±1.1),(27.8±1.4)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创面面积为(10.76±0.42)cm2,治疗3d后扩大至(13.30±0.43)cm2,随后面积逐渐缩小;各治疗组从治疗后第1天(伤后第4天)起创面面积维持不变或略缩小,其后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6d,创面深度由(1.65±0.25)cm加深至(2.43±0.25)cm,治疗后19d,肉芽组织长满伤口。各治疗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深度就开始变浅;-15kPa治疗组伤后第9天肉芽组织已长平伤口,其他治疗组肉  相似文献   

5.
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lt;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骨科创伤及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植皮手术治疗,将1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采用心理护理、健康训练和VSD技术,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6±0.48)次、(10.86±2.37)d、(14.52±3.19)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9.48±1.49)次、(22.24±4.73)d、(30.38±7.62)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愈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27%(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9.88%,显著低于对照纽患者29.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是专门针对骨科创伤创面进行的护理方法,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加快创伤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急诊四肢Ⅱ类手术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VSD组38例,采用VSD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手术及引流方法治疗。观察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总费用(不含内置物)等。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含内置物的治疗总费用四个计量指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VSD组也明显优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四肢Ⅱ类手术创面时,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创面氧分压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局部氧分压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创面模型12只并随机分组,其中实施VSD手术6只(负压组),以不同负压值(-75 mmHg、- 125 mmHg、- 225 mmHg和-35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吸引7d,分别于各时间点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 Pt02)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VSD敷料和创面大小的变化;用细菌培养检测创面有无厌氧菌生长;用光镜观察HE染色后创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愈合情况,并同时设立建模前实验兔(正常组)、VSD假手术实验兔(假手术组)和建模后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各6只进行对照。结果 负压组PtO2为(1.68±0.03) kPa且7d内逐步降低,常规组Pt02为(2.82±0.37) kPa,正常组Pt02为(5.79±0.50)kPa,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和正常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负压值的增高,同一时间点的Pt02进一步降低;术后5s时即降为初始Pt02的80.94%。VSD敷料经负压吸引后面积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min即缩小为原敷料面积的65.36%。经物理负压治疗,负压组创面面积较常规组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时缩小为初始面积的62.82%。其中- 350 mmHg组的创面变化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压组创面未见厌氧菌生长。结论 VSD技术可显著降低创面PtO2,且未见厌氧菌生长。- 350 mmHg压力下可显著缩小VSD敷料,协助收敛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在小型猪背部去中厚皮片后的创面上应用不同含量、剂型的外源性透明质酸,于术后第3,7,14,21及28天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创面的上皮化速度快,真皮中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其愈合后的组织结构更接近正常皮肤。结论:外源性透明质酸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并能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糖尿病足(DFU)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2月我院84例DFU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清创敷药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VSD联合常规清创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统计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氧疗对术后感染伤口愈合时间及渗液酸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创伤性伤口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比较两组渗液酸碱度(pH值)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创伤性感染伤口实施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氧疗能够调节患者pH值,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体表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的大小对治疗体表感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体表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16kPa、-50kPa、-70kPa3个不同的负压值,观察各组负压引流后3~5d平均创面引流量、体温、创缘皮温及观察创面治疗期间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通过两两比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个不同负压组平均创面引流量经方差分析,F=26.983,P<0.01,有显著性差异,再经两两比较LSD法,-16kPa组分别与-50kPa、-70kP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50kPa与-70kPa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50kPa与-70kPa组引流效果较好,体温、创缘皮温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3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体表感染创面应用-70kPa压力有效地减少创面引流量、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缩短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较少,-70kPa为较佳负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与常规负压封闭引流两种技术在治疗褥疮上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经负压封闭给药(给药组)技术治疗与常规封闭负压(VAC组)治疗49例褥疮患者(52处创面),随访时间6~12个月,详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治疗2周前后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等资料.将临床观察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给药组与VAC组治疗前后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2.8±1.9)%与(7.0±1.2)%,两组创面面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3.453,P<0.001).给药组较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更能促进创面愈合.(2)给药组与VAC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31.9±5.8)d与(57.9±17.1)d,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2,P<0.001).(3)给药组较VAC组相比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P=0.028).(4)给药组较VAC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8,P=0.030).结论 经负压封闭系统给药技术治疗褥疮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细菌污染,较常规封闭负压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组收治患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者16例,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制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例创面植皮后愈合,3例创面直接缝合愈合,8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准确、有效、及时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避免患者每日换药的痛苦,减少伤口感染,愈合快。  相似文献   

16.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 对5例慢性创面患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第3天的创面引流液为急性创面对照。用Zymography法测明胶酶活性,并用薄层分析仪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1例的活性MMP-2帮另1例的活性MMP-2较对照组高,两例的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两种酶活性之和)较对照组活性高。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慢性创面渗出液中活性MMP-2,活性MMP-2及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过低或活性过高均可能是慢性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封闭负压引流能调节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刨面为模型,选左侧耳背的刨面为治疗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右侧耳背创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利用微循环观察和分析系统检测创面形成即刻、治疗后6.24h,3,6和9d创面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VAC治疗后各时间点(6,24h,3,6和9D),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P&;lt;0.01)在治疗后6,24h,3和6d,VAC组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显著增加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8.
程绣  祁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932-4933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慢性创面的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扩创后选用武汉维斯第公司生产V SD材料置入创面、半透性薄膜粘贴覆盖、持续负压吸引负压至60 kPa。重视心理护理。观察引流液、负压变化、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感染等。结果:2008-09/2009-01 11例创面经换药难愈达1个月以上,面积3 cm×4 cm~6 cm×7 cm。持续负压吸引5~9 d,创面缩小30%,经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促进慢性创面愈合。术后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专业化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创面愈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了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获得满意疗效的38个创面护理案例.并对创面处理方法与护理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所需的材料及操作方法、护理上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正确的摆放体位、维持适当的负压、观察创面的变化及转归和做好早期康复介入.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第3天的创面引流液为急性创面对照。用Zymography法测明胶酶活性,并用薄层分析仪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1例的活性MMP-2和另1例的活性MMP-9较对照组高,两例的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两种酶活性之和)较对照组活性高。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慢性创面渗出液中活性MMP-2、活性MMP-9及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过低或活性过高均可能是慢性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封闭负压引流能调节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