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机体的氧化供能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除贫血外,铁缺乏也会影响体内氧的运输和组织有氧能量代谢水平,表现为最大摄氧量下降、耐力下降、自主活动减少、劳动能力下降等。本文综述了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对体能以及劳动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体能和劳动能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铁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球亿万人的健康、生命质量和生产能力,是最普遍的微量营养索缺乏,尤其影响婴幼儿、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的健康.铁缺乏的不良健康影响和社会后果有贫血、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发育迟缓和母婴死亡率上升.在传统膳食几乎不能提供可利用的铁并且疟疾等传染病流行的发展中国家,妇女儿童是受铁缺乏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的铁缺乏,低收入家庭的孕妇和婴幼儿尤甚.  相似文献   

3.
铁缺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除了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外,还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包括情绪、运动和认知等多个方面。认知能力包括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缺铁可导致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减退,特别是数学成绩下降。且铁缺乏越严重,认知能力就越低下。补充铁可以明显改善铁缺乏人群出现的上述状况。本文就铁缺乏与认知方面的研究报道、铁缺乏影响认知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缺铁性贫血是影响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健康问题,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缺铁会造成婴幼儿智力和认知的永久损害,使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低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预防婴幼儿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炜林  曹臻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92-3895
妊娠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近年产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括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现状,探讨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对孕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动物实验中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对子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膳食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铁缺乏症(ID)的晚期表现。全球有66%~80%的人口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一半以上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了各年龄层次人群的精神状态、生理活动及工作能力,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认为,低铁生物利用率是导致IDA和ID的主要原因之一,膳食因素可显著影响铁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铁缺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维生素A治疗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维生素A缺乏与铁缺乏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以及维生素A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维生素A用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为降低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发病率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贫血妇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常州市妇女贫血状况及对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探讨有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于2004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常州市2个区4个乡镇的1 017名20~60岁妇女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KAP问卷调查.在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对同一检测点的1 250名20~60岁的妇女再次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KAP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04年常州市被调查的妇女贫血率39.53%,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平均知晓率58.30%,正向态度率为75.13%,铁强化酱油食用率为35.25%.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妇女的贫血率下降为28.56%,其中2次调查相同妇女的贫血率从63.89%下降为30.00%;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33.60%;正向态度率比干预前提高17.12%;铁强化酱油食用率比干预前提高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1.结论 在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妇女贫血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6月~7岁儿童的贫血及铁缺乏情况, 为有效防治婴幼儿贫血及铁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 095名6月~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测定。结果 研究对象2 095人中, 检出贫血患儿331例, 检出率为15.80%;铁缺乏的有392人, 检出率为18.71%, 贫血患儿中铁缺乏人数为114, 检出率为34.44%;贫血及铁缺乏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小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结论 合肥市农村地区贫血及铁缺乏仍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且年龄越小, 贫血及铁缺乏发生率越高, 建议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宣教, 指导家长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 引导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0.
幼儿铁缺乏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在发展中国家,1岁以内婴儿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已大大下降,这主要得益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铁强化配方奶的使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和英国,1~2岁幼儿日均摄入铁量低于其它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铁缺乏率为30%,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大于10%。1~2岁幼儿缺铁性贫血将长期阻碍其精神运动功能的发育,而且纠正贫血后这种影响仍可能存在。另外,现已证实缺铁可增加机体对铅的吸收,当血铅水平达到10μg/L时就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所以必须预防幼儿缺铁,尤其是1~2岁幼儿。目前,幼儿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非常…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城区0~6岁儿童VitA缺乏与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VitA缺乏(VAD)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分层抽取0~6岁儿童共10 784名,采用微量荧光光度法检测VitA含量.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血红蛋白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儿童VAD患病率分别为9.98%、20.19%、21.88%、42.86%;随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显著增加,VitA正常、可疑SVAD及SVAD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6%、7.40%、10.12%;随血清VitA水平下降不仅贫血患病率增加,而且贫血程度增加.结论VAD与铁缺乏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铁和叶酸等微营养素的缺乏可导致早产、出生缺陷、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以及学习或劳动能力下降等.育龄妇女是微营养素缺乏的高危人群,而且最容易发生贫血[1,2].我们于2007年对陕西省育龄妇女血红蛋白状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高危人群,亦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HP感染与许多胃肠外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对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我们进行一些临床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贫血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血液透析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肾单位损害导致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力下降[1].铁缺乏也参加了贫血的发生[2],同时造成患者对EPO治疗反应不足,因此,血透患者接受EPO治疗需常规补充铁剂[3],现将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近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14年中国青少年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贫血提供体能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点校抽取7,9,12,14岁学生共71 687名,测定对象血红蛋白含量指标,计算贫血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检出率与体能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青少年贫血率为13.0%(男生为11.9%,女生为13.8%),比2010年下降1.2百分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年龄、性别、地区、50 m跑、耐力跑成绩是贫血检出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其中50 m跑、耐力跑成绩与贫血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 应重点防治乡村、女生、7岁和14岁青少年贫血的发生,重视体能项目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全国有两亿多人患缺铁性贫血。为干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卫生部于2003年9月启动了“铁强化酱油控制和干预我国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贵州、江苏、河北、广东、吉林、北京、广西7个省(区、市)开展,覆盖3000多万目标人群。监测显示,这些地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原有基础上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翠云 《中国校医》2002,16(2):190-191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之一 ,在营养不良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地区发病率达 5 0 %以上。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 ,体力下降、行动及学习能力降低 ,应积极预防。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缺乏铁质 ,影响二价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 ,阻碍血红素与珠蛋白构成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 ,儿童每日需要吸收 1~ 1.5mg铁 ,需进食含铁量 10~ 15mg的食物(食物中的铁吸收率为 10 % )。正常人铁的排出量很少 ,食物中的铁一般足够补偿代谢。现就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防治简述如下。1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1 机体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医疗装备》2011,24(2):43-45
运动训练会导致铁代谢发生紊乱,从而使运动员发生缺铁性贫血。运动导致缺铁的原因可能在于吸收下降、摄入不足、丢失增加、溶血以及机体应激等方面。而铁缺乏时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在运动实践中铁的补充对防治铁缺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补铁更应该建立在一个有效的临床指导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铁缺乏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们早就认识到贫血可以导致机体出现不适和衰弱。虽然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迄今最常见的是铁缺乏。在某些工业化国家铁缺乏发病率为1%到20%,对于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30%到40%。近来尤为令人注意的问题在于尽管铁缺乏并没有严重到足以引起贫血的程度,然而却可以对功能产生许多影响。包括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与免疫能力;影响学习;行为表现;体力活动和工作量;可能还包括体温调节。这些不良作用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补充铁而完全改善。铁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很复杂,不仅仅只是一个铁摄入量的问题,还有膳食中存在的其它成分会影响铁的吸收。此外,在很多病理情况下,如月经过多、钩虫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都会促发铁缺乏。 铁缺乏对功能的影响这一问题无论在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受到重视,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应该强制实施。联合国大学已建立了专门收集铁缺乏影响证据的机构,并且正与国际贫血问题顾问小组(The International Anemia Con-sultative Group)合作开展各种人群铁缺乏预防实施办法的研究:强化大众食品,提供含铁量合理的食物,减少摄入能降低铁吸收的食物或改变摄入时间,防止血液损失。 本文就是对目前关于人群铁缺乏性质、后果、预防方面一些可靠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铁是合成红细胞中主要成分--血红蛋白的原料,当身体铁缺乏时,就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长期明显铁缺乏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形成缺铁性贫血,也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摄入、吸收铁的量太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以及身体需铁增加(生长发育期、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