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白术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噻唑蓝(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白术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乙酰氧基-6E,12E-二烯-8,10-二炔-3-醇(1),3-乙酰氧基-6E,12E-二烯-8,10-二炔-1-醇(2),6E,12E-十四碳二烯-8,10-二炔-1,3-二醇乙酸酯(3),12-异戊烯酰氧基-14-乙酰氧-2E,8Z,10E-三烯-4,6-二炔-1醇(4),12-异戊烯酰氧基-14-乙酰氧-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5),白术内酯I(6),白术内酯Ⅱ(7),白术内酯Ⅲ(8),双白术内酯(9),杜松脑(10),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1),3β-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11酮(12),7-羟基香豆素(13),二十八烷酸(14),十七烷酸(15),7-ɑ-羟基-β-谷甾醇(16)。结论: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白术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5为首次从苍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宫颈癌He La细胞系具有较好抑制作用,IC50为15.6μmol·L~(-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赤芍的化学成分。方法:取川赤芍(3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4次,提取液过滤后合并,减压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相应的5个部位,石油醚部分、二氯甲烷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各部位分别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从川赤芍中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5R,6R)-1,8-dihydroxypin-2-en-4-one (1),(2-hydroxyl)-phenyl-methyl-β-D-xylopyranoside(2),flufuran (3),6'-O-vanillylpaeoniflorin (4),2,5-二羟基肉桂酸甲酯(5),(1S,2S,5R,6R)-1,8-dihydroxypin-4-one (6),palbinone (7),4-O-甲基芍药苷(8),4-O-乙基芍药苷(9),苯甲酰氧化芍药苷(10),苯甲酸(11),没食子酸(12),没食子酸甲酯(13),没食子酸乙酯(14),β-谷甾醇(15),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6)。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芍药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橘叶为常见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橘叶水煎液对小鼠乳腺炎有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研究橘叶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和70%乙醇对橘叶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小孔树脂(MCI)柱色谱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综合运用硅胶,MCI,ODS,聚酰胺,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结合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陈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红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树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结论:化合物4~12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文以阐明延胡索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为延胡索中药化学研究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深入开展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萃取粗分离的手段得到延胡索根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n-Bu OH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法及ODS反相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粗分离部位进行精细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1D和2D-NMR数据以及MS数据分析,并通过与文献数据的对比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单体,均为生物碱类成分;其结构分别为d-紫堇碱(1),四氢黄莲碱(2),四氢巴马汀(3),四氢非洲防己胺(4),紫堇球碱(5),四氢药根碱(6),去氢延胡索甲素(7),脱氢海罂粟碱(8),8-氧化二氢黄莲碱(9),普罗托品(10),taxilamine(11)和pontevedrine(12);其中,化合物12的结构是通过系统的1D和2D NMR研究完成的修正后的结构。结论:化合物6和11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2的结构经分析验证为1,2,9,10-四甲氧基-6-甲基-4H-二苯并[de,g]喹啉-4,5(6H)-二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蜂蜜曲菌素(mellein,1),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羟乙基)苯酚[2-(2-hydroxyethyl) phenol,3],(3R)-甲基亮氨酸甲酯[(3R)-mellein methyl ether,4],(3R,4S)-4-hydroxymellein(5),2-羟基苯甲醛(2-hydroxybenzaldehyde,6),3-苯丙-1,2-二醇(3-phenylpropane-1,2-diol,7),苯乙二醇(1-phenyl-1,2-ethanediol,8),恩镰包菌素B(enniatin B,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E,24R)-ergost-7,22-dien-3β,5α,9α-riol-6-one,10],环-(S-脯氨酸-R-缬氨酸)[cyclo-(S-Pro-R-Val),11],4-hydroxy-8-O-methylmellein(12),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cyclo-(S-Pro-S-Phe),13],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cyclo-(D-Pro-L-Ile),14],环-(D-脯氨酸-L-亮氨酸)[cyclo-(D-Pro-L-Leu),15]。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毕武  申洁  姜保平  肖培根  何春年 《中草药》2022,53(20):6380-6387
目的 研究茶条槭Acer tataricumsubsp. ginnala树叶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实验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从茶条槭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plexin B(1)、3″-O-galloyl-benzyl-O-α-L- 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没食子酸甲酯(3)、没食子酸(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来苏糖苷(7)、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 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2″,6″-二-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2)、3,6-di-O-没食子酰基-1,5脱水葡萄糖醇(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糖苷(14)、山柰酚-3-O-(2″-没食子酰基)-α-L-鼠李糖苷(15)、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6)、槲皮素(17)、山柰酚(18)、1-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9)、茶条槭素B(20)、茶条槭素C(21)、茶条槭素A(22)、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23)。结论 化合物1210121619为首次从本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210121619同时为本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8121416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西特色药材退黄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退黄藤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维生素E(2),二十四烷酸(3),蒲公英赛醇(4),豆甾-4-烯-3,6-二酮(5),十七烷酸(6),二十六烷酸甘油酯(7),豆甾-4-烯-6β-醇-3-酮(8),二十七烷酸甘油酯(9),没食子酸乙酯(10),东莨菪内酯(11),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2),没食子酸(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及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大孔树脂50%乙醇部位和无水乙醇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1),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2),槲皮素(3),木犀草素(4),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5),洋李素(6),7,4'-二甲氧基山柰酚(7),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8),9S,12S,13S-三羟基-反-10-十八烯酸甲酯(9),异鼠李素-4'-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硬脂酸(12)和β-胡萝卜苷(13)。结论:以上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茵陈配方颗粒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1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滨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璐  刘艳丽  李笑然  许琼明  刘春宇  杨世林 《中草药》2017,48(17):3480-3485
目的研究孜然芹Cuminum cyminum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法、高压快速制备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NMR、MS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孜然芹籽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芪苷(1)、6β-羟基甘草次酸(2)、乌苏酸(3)、槲皮素(4)、原儿茶酸(5)、(6R,7E,9R)-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6)、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7)、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松香(9)、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10)、枯茗酸(11)、cuminoside A(12)、木犀草素(13)、芹菜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黄酮(15)。结论化合物2、3、6~10和14为首次从孜然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对HepG-2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连翘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苯基)乙基-6-O-[(4-羟基苯基)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木通苯乙醇苷B(2)、2-(4-羟基苯基)乙基-6-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6''-O-香豆酰-1''-O-[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表松脂素(8)、(+)-1-羟基-2-表松脂素(9)、连翘脂素(10)、(+)-表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素(12)、(-)-落叶松脂素(13)、rel-(7R,8''R,8S)-forsythialan C(14)、rel-(7R,8''R,8R)-forsythialan C(15)、(7''S,8R,8''R)-异落叶松脂素(16)、罗汉松脂素(17)、罗汉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甘密树皮素B-β-D-吡喃葡萄糖苷(19)、(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0)、(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10-O-β-D-桃金娘烯醇苷(22)、neryl-β-D-glucopyranoside(23)、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连翘环己醇酮(25)和阿魏酸甲酯(26)。结论 化合物134192426为首次从连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4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518对HepG-2和MCF-7细胞系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活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丹芍药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山丹芍药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水提醇沉法制备样品 ,氯仿、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聚酰胺柱分离 ,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水饱和正丁醇提取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分得 9个化合物 ,鉴定为牡荆素、槲皮素、金丝桃苷、芦丁、芍药苷、原儿茶醛、儿茶素、丹参素和柠檬酸。结论 :上述成分系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报道。  相似文献   

12.
山丹芍药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山丹芍药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水提醇沉法制备样品 ,氯仿、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硅胶、聚酰胺柱进行分离 ,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和结论 :从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得 6个化合物 ,为丹参酮ⅡA、苯甲酸、阿魏酸、隐丹参酮、β-谷甾醇和熊果酸。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 :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 11种成分 ,鉴定为牛蒡子苷 (Ⅰ )、连翘苷(Ⅱ )、连翘酯苷 (Ⅲ )、甘草苷 (Ⅳ )、甘草素 (Ⅴ )、染料木素 (Ⅵ )、芒柄花素 (Ⅶ )、大豆素 (Ⅷ )、6 甲氧基大豆素 (Ⅸ )、3,3′ ,4 三甲氧基鞣花酸 (Ⅹ )和绿原酸 (Ⅺ )。结论 :染料木素、大豆素、6 甲氧基大豆素和 3,3′,4 三甲氧基鞣花酸为首次从银翘散群药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小孔树脂(MCI),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豆酸(1),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顺式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4),咖啡酸甲酯(5),阿魏酸甲酯(6),丁香酸(7),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原儿茶醛(9),香草醛(10),丁香醛(11)。结论:化合物3~11均为首次从过山蕨属中分离得到。对从过山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11个化合物采用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ike)活性测试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7,9~11均有一定活性,四者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 70,11. 70,12. 23,13. 52μmol·L~(-1);在浓度1. 0×10~(-4)mol·L~(-1)下,其他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活性。  相似文献   

15.
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相、凝胶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分离和鉴定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为7R,8R-苏式-4,7,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儿茶素-7-O-β-D-葡萄糖苷(2),紫丁香酚苷(3),松柏苷(4),党参苷II(5),(Z)-4-羟基肉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羟甲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7),苄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2E)-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9),(2Z)-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10),2-苯乙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党参苷I(12),3-羟基-2-{4-[(1E)-3-羟基丙-1-烯-1-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2E)-4-羟基-2-己烯酸(14),(2E)-3-甲基-2-戊二酸(15),5-乙酰莽草酸(16),色氨酸(17),腺苷(18),烟酸(19),咖啡因(20),5-(甲氧羰基)-2-吡咯烷酮(21)。结论:2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9、11、13和21为首次从臭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果实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小孔树脂凝胶(MCI),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5个酚酸及其苷,分别为绿原酸(1),新绿原酸(2),隐绿原酸(3),松柏苷(4),咖啡酸(5);4个黄酮及其苷,分别为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6),金丝桃苷(7),芦丁(8),槲皮素(9);1个柠檬苦素苷,为limonin diosphenol 17-β-D-glucopyranoside(10);1个生物碱,为去氢吴茱萸碱(11)。结论: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二维核磁波谱确证,首次完整报道化合物10的氢谱数据。鉴于吴茱萸的基原有3个(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通过对照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对3种植物基原的吴茱萸药材进行成分确认,从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中首次鉴定出绿原酸(1),新绿原酸(2)和隐绿原酸(3),从石虎中鉴定出金丝桃苷(7)。  相似文献   

17.
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心木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分心木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side(1)、nudiposide(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3)、4,5-二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uriside A(7)、儿茶素(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成焕波  刘新桥  陈科力 《中药材》2012,(7):1088-1090
目的:研究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杠板归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H-NMR谱、13C-NMR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杠板归中分离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咖啡酸甲酯(2)、原儿茶醛(3)、槲皮素(4)、生松素(5)、儿茶素(6)、二氢槲皮素(7)、二氢槲皮素3-O-β-D-木吡喃糖苷(8)、13-羟基半日花-8-(17),14-二烯-19-醛(9)、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海南五层龙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五层龙Salacia hainanensisL.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和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卫矛醇(galactitol,1)、肌醇半乳糖苷(α-D-galactopyranosylcyclitol,2)、桫拉希醇(salacinol,3)、棉子糖[D-(+)-raffinose,4]、芒果苷(mangiferin,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