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CRF)脾虚证大鼠下丘脑脑肠肽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探讨黑地黄丸治疗CRF脾虚证候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肾衰脾虚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模型组、空白组、黑地黄丸高剂量组、黑地黄丸低剂量组、对照组,灌胃治疗12周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hrelin和SS两种脑肠肽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Ghrelin和SS的mRNA表达降低(P0.05),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GhrelinmRNA表达增高(P0.01),黑地黄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下丘脑SS mRNA表达增高(P0.01或P0.05)。黑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下丘脑Ghrelin和SS的蛋白定量,和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证候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5/6肾切除的方法复制CR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黑地黄丸组和尿毒清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结果黑地黄丸能明显提升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大鼠Hb、ALb水平,显著降低大鼠血清SCr,水平,显著降低血浆GAS、MTL值,显著提高血浆(VIP)、生长抑素(SS)值。结论黑地黄丸能调整肾衰大鼠胃肠道机能的紊乱,从而改善肾衰大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胃和十二指肠组织中胃促生长素(Ghrelin)、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通过5/6肾切除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黑地黄丸高剂量组、黑地黄丸低剂量组,另设10只空白组。治疗结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黏膜中Ghrelin、S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黑地黄丸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Ghrelin和SS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表达,和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地黄丸能增加Ghrelin和SS在CRF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的表达,这对它能改善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脾虚证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益肾安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益肾安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安合剂,对照组30例采用醛氧淀粉.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CRF患者血Cr、BUN、血浆白蛋白(ALb)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3%,对照组为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肾安合剂能明显改善CRF患者肾功能,调节细胞因子,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毫火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MTL、SS和GAS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毫火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胃黏膜评分和PC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GAS、MTL和SS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黏膜评分和PC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评分明显降低,P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隐痛、乏力、纳差、胃脘胀满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AS、MTL和SS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AS和MT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S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清MTL、SS和GAS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谢玲玲  周金岳  宣冰 《新中医》2019,51(6):67-69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MTL、GA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运动,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证胃黏膜组织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Hp阳性CAG病人63例,其中肝胃气滞证32例,胃阴不足证31例;胃黏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组织中GAS、MTL、SS含量,以比较萎缩性胃炎Hp阳性与阴性及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证的激素表达水平。结果: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胃黏膜组织内GAS、MTL水平表达高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胃黏膜组织内SS水平表达低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GAS水平表达高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MTL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SS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结论:Hp感染能影响GAS、MTL、SS在CAG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肝胃气滞证组GAS水平表达高于胃阴不足证组;肝胃气滞证组SS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研究化湿降浊中药辅助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清GAS、SS、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加用化湿降浊中药治疗,28 d为一个周期,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Cr、BUN和Ccr水平及血清GAS、SS、Leptin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水肿腹胀、血清Cr、BUN及血清GAS、Leptin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上述3项中医证候评分、2项肾功能指标及2项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SS和Ccr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SS和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 化湿降浊中药辅助治疗可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同时通过降低血清GAS、Leptin水平,且升高血清SS水平,舒张胃肠平滑肌,进而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9.
刘华  章一凡 《四川中医》2020,38(7):127-130
目的:观察清热护胃汤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清热护胃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治疗前、治疗8周后消化道激素水平[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血清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7(IL-17)]胃排空功能(5h胃排空率)变化,以及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5.92%(47/49),高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TL、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TL、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5h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8.16%(4/49),低于对照组的30.61%(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护胃汤辅助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改善疗效,提高Hp清除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90例,分为脾胃虚弱证30例、脾胃湿热证30例、胃络瘀血证30例。空腹经胃镜取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后,立即称重、均浆、离心取上清液,-70℃保存。同时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和血浆,也于-70℃保存。同批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泌素(Gastria,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清中EGF、GAS和血浆中MTL、SS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不同证候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结论:胃黏膜及血中GAS、MTL、SS、EGF的异常表达,及其调节关系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是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渴丸联合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消渴丸,开始10丸/次,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血脂康胶囊,2粒/次,口服,2次/d.对照组予以格列本脲片,开始2.5 mg,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两组均每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消渴丸和格列本脲用量.疗程均为12周.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测量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检测MBL.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HbA1c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对照组LDL-C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BL为(0.71±0.25) mg·L-1,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MBL为(0.40 ±0.21)mg·L-1,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结论:消渴丸联合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血糖及血脂均能有效控制,并能上调MBL水平,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聋左慈丸加味联合声治疗对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声治疗,观察组在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聋左慈丸加味内服。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用焦虑自评量表,睡眠自评量表(SRSS)和肾精亏虚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SOD,MDA,GSH-Px和T-AOC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1.936,P0.05);观察组患者耳鸣残疾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鸣残疾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THI,SA,SRSS和肾精亏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和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声治疗的基础上,耳聋左慈丸加味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可减轻耳鸣严重程度和耳鸣残疾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并对焦虑和睡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声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以及对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0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3次/d,2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培土止泻汤内服,1剂/d,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IBS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RP和AQP-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腹痛、腹泻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状况、饮食影响、睡眠状况、日常运动、精力改变、日常社交和工作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GP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QP-8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IBS-D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GRP水平和升高AQP-8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10 mg,3次/d,饭前0.5h口服;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者,加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1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肝胃不和症状,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的72.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优于对照组的67.44% (P <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积分及肝胃不和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躯干功能(PF)、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身体疼痛(BF)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法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香砂枳术颗粒对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肠激素、胃半排空时间、症状评分等临床指标的影响,考察其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香砂枳术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胃肠激素(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症状评分等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脾胃虚弱证FD患者乙酰胆碱酯酶及胃动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排空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指标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个别指标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效果(P0.05);两组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枳术颗粒对脾胃虚弱证FD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道激素增强FD患者胃动力有关,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芩温胆汤加减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血糖水平、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海南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脾胃虚弱型DGP患者纳入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抽取静脉血比较血糖、胃肠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胃排空试验和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胃排空功能及胃电活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两组睡眠质量,利用胃轻瘫主要症状严重指数量表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降低(P0.05),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降低(P0.05),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及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升高(P0.05),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降低(P0.05),胃排空时间缩短(P0.05),胃窦部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胃电节律升高(P0.05),PSQI评分降低(P0.05),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数秒后缓解;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型DGP患者胃潴留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并可通过降低血清CCK水平刺激MOT和GAS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增加胃动力缩短胃排空时间促进胃电活动恢复,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型的疗效以及对直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和PAR4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于IBS-D患者共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基础治疗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制定标准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2次/d;治疗组采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和排便情况;检测两组直肠黏膜中PAR2和PAR4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和10 d中排便急迫天数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PAR2和PAR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可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排便情况,提高临床疗效,下调直肠黏膜PAR2和PAR4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FC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通便药采用酚酞片口服,100 mg/次,2次/d;促动力药采取多潘立酮片,1片/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右归丸加减,1剂/d,分2次内服,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CFC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FC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右归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CF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SOD水平和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AMCC)脾虚瘀毒证患者应用益气解毒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MCC脾虚瘀毒证患者62例,分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四君子汤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益气解毒消癌方煎剂口服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分别随访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时间、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别。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0.65%)高于对照组(54.84%)(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51,25.54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8.77,20.75个月(P0.01)。在对两组患者中30例肝转移患者随访中,观察组15例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25%,高于对照组15例患者的46.77%(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MCC脾虚瘀毒证患者应用益气解毒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可其增加肝转移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血液肿瘤标志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杜蕊  邢敏艳 《天津中医药》2023,40(11):1388-1393
[目的]探讨分析凉血化瘀方佐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热瘀阻证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DR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化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眼部相关指标变化及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速度(CRV)、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DV、PSV及Vm高于对照组(P<0.05),CRV、RI及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以及血管瘤体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