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按照HBV、HCV预防干预措施的不同,划分为3个阶段.1997年7月-2000年7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条件允许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其余患者以输血纠正贫血;不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3年9月-2009年9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全部一次性使用.比较3个阶段患者HBV、HCV感染情况.第1阶段HCV感染率28%;HBV感染率38%;第2、第3阶段HCV感染率均为0;HBV感染率均为11%.强化HBV、HCV感染预防,以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使HBV、HCV感染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规范化复用与一次性使用对感染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关注透析患者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ribaldi等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美国15个透析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与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比例分别为16.8%和2.4%,同时证明了HBV感染与输血的人数和维持血液透析的时间呈现正相关[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了观察,并提出HBV的感染不仅增加肝组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亲合力,还封闭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对其它病毒的易感性增加[2],因此,透析患者非胃肠道传播性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于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肾移植史、外科手术史及输血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163例患者中,感染HBV的患者18例(11.0%),感染HCV的患者14例(8.6%)。感染HCV患者的透析龄最长,为(79.0±51.6)月,同时,感染HCV的患者肾移植病史及外科手术史比例也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分析HCV及HBV首次发现时间,患者感染HCV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感染HBV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前,而发生在透析间期的比例不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感染HCV与HBV患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感染HCV的患者多继发于肾移植、手术及输血,而感染HBV的患者多为原发。因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感染HCV的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择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997-2006年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6例,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透析器复用的关系。结果786例患者中HBV感染45例(4.4%),HCV感染146例(14.2%),(HBV+HCV)感染12例(1.5%),肝炎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通过严格控制,HBV、HCV感染的危险性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镜湖医院1985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数据,调查分析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 1155例患者,HBV阳性总数83例(7.18%),其中原有感染阳性者77例(6.66%),透析后感染阳性者6例(0.57%);HCV阳性总数59例(5.10%),其中原有感染阳性者38例(3.29%),透析后感染阳性者21例(2.01%).透析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原有感染率( P<0.05).透析后肝炎病毒感染,尤以HCV的感染多见,而HBV的感染则少见.原有感染组中,有7例HBV阳性者转阴,2例HCV的阳性者转阴.结论 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广泛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一次性透析器,血液透析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高利 《华西医学》2003,18(1):67-67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的肝炎中的两大类,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均可由输血,静脉和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人类。乙型肝炎在我国属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对肝病的慢性化,严重化,癌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对60例HBV感染者中重叠HCV感染的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状况,我们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方法应用ELISA法对49例乙肝和丙肝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46.9,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有着共同的传播途径,反复接受血液或血渡制品,静脉内吸毒或性传播是造成HCV与HBV合并感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各类肝病(附3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作春  方荫堂 《临床荟萃》1995,10(4):153-15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临床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各类肝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抗-HCV阳性能基本反映HCV的感染。本文报道396例各类肝病中抗-HCV检测结果,观察HCV在各类肝病中的感染情况,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恢复、预后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袁红  蒋秀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4-1445,1447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感染及其相互合并感染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期半年内该院门诊、住院及体检者HBs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阴、阳性结果与其他各项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者合并抗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1),HBsAg阴性者TP感染率更高(P<0.01),HBV感染情况与合并抗HCV抗体阳性没有相关性(P>0.05);双重感染与HBV感染相关(P<0.05),以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相关性最为明显(P<0.05),HIV/HCV重叠感染和HIV/TP重叠感染均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未见HCV、HIV、TP三重感染.结论 HIV感染与HBV感染明显相关,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是否存在双重或多重感染。方法对220例HBV感染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种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肝炎病毒。结果 5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70例(32.8%),单纯HBV感染者150例(68.2%),HBV、HAV二重感染者9例(4.1%),HBV、HCV二重感染者16例(7.3%),HBV、HDV二重感染者28例(12.7%),HBV、HEV二重感染者13例(5.9%),HBV、HCV和HDV三重感染者3例(1.3%),HBV、HDV和HEV三重感染者1例(0.5%)。结论 5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不仅存在双重感染,也存在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35例单纯性HBV感染患者(A组)、35例单纯性HCV感染患者(B组)、35例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D组)为研究对象,均测定其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4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IFN-γ、IL-6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A、B、C三组的IFN-γ水平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A、B、C三组的IL-6水平相比,C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在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实践效果较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肾衰竭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但仍有较多的HD并发症亟待解决,肝炎病毒感染便是其中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肝脏疾患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透析患者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输血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90%以上为HCV所致。本文拟对HD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监测、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1流行病学HCV为一种单链R  相似文献   

17.
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各种肾替代治疗中发展最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1-2].但随着血液透析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肝炎病毒的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并发症、病死率和移植肾功能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和预防血透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十分迫切.作者对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本血透室HCV、HBV感染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抗-HIV阳性献血者伴其他病毒感染6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吸毒、性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与HIV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现将2000~2006年确认的抗-HI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HBV、HCV、TP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属于恶性浆细胞病,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其病因不明。目前已经证实,MM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而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报道较少,为了解HBV与MM之间的关系,我院对MM患者进行了HBV的相关检测,以期探讨HBV与MM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检测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肝炎病毒感染疾病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抗病毒药物研发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促进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临床检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