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4-3-3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细胞株为模型,Western印迹验证14-3-3ξ在高低转移株中的差异表达;随后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将14-3-3ξ基因导入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通过研究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黏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14-3-3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14-3-3ξ在低转移株PLA-801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转移株PLA-801D,在此基础上,构建成功正反义表达栽体并转染细胞,转染正义栽体后细胞的增殖减慢,黏附能力提高,体外迁移能力下降;而转染反义栽体后细胞的增殖加快,体外迁移能力提高。结论:14-3-3ξ可能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糖多孢红霉菌λC3-SRR突变体的构建及其产物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构建糖多孢红霉菌KR6酶域基因失活突变体,探讨SRR氨基酸相应9核苷酸去除突变体与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的关系。方法:以糖多孢红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出缺少SRR氨基酸相应9核苷酸的KR6酶域DNA片段,并克隆到载体pWHM3上,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3-SRR。将pWHM3-SRR质粒转化糖多孢红霉菌λC3菌株,筛选出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的整合体λC3-A、B和C。λC3-A在无硫链丝茵肽(Thio)的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的原生质体涂R3M平皿,挑选出不能在含Thio的R3M斜面上生长、发酵液也无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的突变菌株λC3-SRR。结果:部分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糖多孢红霉菌λC3-SRR染色体上SRR氨基酸相应9核苷酸已经敲除,Zabspec Fab质谱分析证实λC3-SRR菌株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结论:糖多孢红霉菌KR6酶域SRR氨基酸相应9核苷酸敲除的λC3-SRR突变菌株可以合成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SRR为KR6酶域上NADPH2′-磷酸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前-前-S编码区ORF上游是否具有启动子活性,选取其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77bp的DNA序列,将其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中,构建pCAT3-前-前-S-promoter表达载体,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发现,质粒pCAT3-前-前-S-pmrnoter能够激活CAT的表达,吸光度(A值)是pCAT3-basic的10倍,说明pCAT3-前-前-S-promoter具有启动子活性,为在HBV基因组DNA序列中界定、研究新的前-前-SORF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找白背叶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醇提取,硅腔TLC,低压柱层析分离,光谱鉴定。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Acetyl aleuritolic acid(I),高根二醇-3-醋酸酯(erythordiol-3-acetate)(Ⅱ),东莨菪内酯(acopoletin)(Ⅲ),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红色糖多孢菌A226-YA突变体构建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红色糖多孢菌(前称糖多孢红霉菌)KR6突变体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同时,KR6突变体不合成红霉素。方法:以红色糖多孢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技术扩增KR6酶域中Tyr2699密码子TAC突变为A1a密码子GCC的1000bpDNA序列,克隆到载体pWHM3上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WHM3-YA。将pWHM3-YA转化到A226中,并整合到红霉素合成基因座,经染色体二次重组后筛选TAC突变为GCC的突变体A226-YA,再进行突变体A226-YA产物分析。结果: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构建了红色糖多孢菌突变菌株A226-YA,Zabspec Fab质谱分析结果显示A226-YA突变体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而没有检测到红霉素。结论:突变Tyr2699能有效失活KR6,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的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9岁,L3-4椎体压痛局部稍隆起,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X线平片示:L3-4椎体前1/2可见融合,腰椎以L3-4为中心向后微凸,椎间隙前1/2也可见融合,后1/2明显变窄,L3-4椎前缘呈向后凹的弧形改变,L3-4椎体棘突融合,椎间孔正常,横突、椎弓根未见融合征象,腰椎数为6个。X线诊断:先天性腰椎融合伴骶椎腰化。讨论融合椎为胚胎时期脊椎发育过程中分节障碍,椎间盘未发育或纤维环骨化等。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融合椎在C2-3发生最多见,其次为上胸椎,腰椎少见,此例合并骶椎腰化更少见。融合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完全性融合…  相似文献   

7.
1,25-(OH)2D3对糖尿病大鼠ZO-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ZO-1蛋白的表达,1,25-(OH)2D3对ZO-1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1,25-(OH)2D3组在糖尿病建立时即开始渗透性微量泵按3ng/100g·d皮下给予1,25-(OH)2D3,给药10周处死小鼠,检测血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24hUPE);光镜观察肾小球细胞数,细胞外基质(ECM)聚积;Western印迹检测ZO-1蛋白的表达;免疫金荧光染色电镜观察肾小球ZO-1分布的改变。结论DM组大鼠CysC、尿红细胞、24hUPE均高于1,25-(OH)2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2D3组大鼠较DM组肾小球细胞数减少,细胞外基质聚积减轻(P〈0.05或P〈0.01)。Western印迹示1,25-(OH)2D3组和对照组肾小球ZO-1表达无显著差异,均明显高于DM组(P〈0.01)。免疫金荧光染色显示DM组肾小球ZO-1表达缺失及易位分布明显,1,25-(OH)2D3组ZO-1的表达缺失及易位分布较轻。结论1,25-(OH)2D3可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的增殖,增加足细胞特异蛋白ZO—1的表达,减少其易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1/2-3岁占绝大多数,近年来,接种过疫苗的3-12岁少儿和20-30岁左右成人发病也明显增多。临床症状以上呼吸道粘膜卡他性炎症、特征性颊粘膜费-柯斑和全身性斑丘状皮疹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18F-FLT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的状况,3’-脱氧-3’-^18F-氟代胸苷(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18F-FLT)是此类药物中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示踪剂。^18F-FLT PET通过反映胸苷激酶-l的活性而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4-3-ξ作为凋亡抑制蛋白,近年来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介绍了14-3-ξ的结构特点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该蛋白的配体类型及其拮抗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PRK术后兔角膜上皮层的厚度及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21只兔按右眼-5.0D、左眼-15.0D行PRK。术后第1、3天,1、2周,1、3、6个月分别取角膜,光镜下测定角膜上皮层厚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5.0D组及-15.0D组术后2周以后切削区上皮层厚度都显著超过正常,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正常,-15.0D组尤为明显;两组术后切削区新生上皮PCNA阳性率均明显增高,-5.0D组至术后1个月、-15.0D组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PRK术后可以发生持续性的角膜上皮过度增生,深度切削组尤为明显。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过度增强可能是导致PRK术后角膜上皮过度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70岁;胃底憩室6例,胃窦部憩室3例,胸腔胃憩室1例。8例有临床症状,主要为轻、中度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纳差。7例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病史2个月-4年。  相似文献   

14.
99Tcm-MIDP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99Tc^m标记2-(2-甲基咪唑-1-基)-1-羟基乙烷-1,1-二膦酸(MIDP)用于骨显像的可能性。方法以2-甲基咪唑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MIDP。以SnCl2为还原剂,加入5mg MIDP,在pH值7.0下加入^99Tc^mO4^-溶液,室温放置8min即得^99Tc^m-MIDP。于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1.0MBq(0.2m1)^99Tc^m-MIDP,在不同时间断头处死小鼠。取心、肝、脾、肺、肾,肌肉、骨和血等,称重后测量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骨中放射性与各组织中放射性的比值,并计算血药清除动力学方程和各参数。新西兰兔静脉注射^99Tc^m-MIDP后于不同时间显像。结果MIDP的制备总收率为34.3%。^99Tc^m-MIDP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0%。在3h时小鼠骨摄取^99Tc^m-MIDP的量(Am.骨)为14.19%ID/g,Am.骨/Am.血为94.60,血药动力学方程为C=18.849e^-0.254+3.568e^-0.0194。兔显像结果表明,3h时即可获得清晰的骨显像图。结论^99Tc^m-MIDP制备方便,骨显像清晰,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新型骨显像剂:  相似文献   

15.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附1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涛  陈惠恩 《放射学实践》2003,18(7):499-501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CT确诊的121例,259个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按年龄、合并突出的椎间盘、突出的间隙、程度和类型分别分组。结果:①以L4-5合并L5-S1突出最常见,85例(70.25%),其次为L3-4和L4-5,14例(11.57%)。②轻、中度突出为主,194(74.90%);而重度和极重度突出主要见于L4-5和L5-S1,63/65(96.92%)。③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上部腰椎间隙较多见,本组L2-3和L3-4占45.83%(11/24)。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应密切结合临床设定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吗啡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吗啡主要在肝脏与葡糖苷酸结合并产生两种代谢产物:吗啡-3-葡糖苷酸(M3G)和吗啡-6-葡糖苷酸(M6G)。M6G能结合阿片受体,动物实验显示其镇痛作用比吗啡强,不良反应较轻微。M3G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较低,没有镇痛作用,且动物实验表明M3G能对抗吗啡和M6G的镇痛作用,可能参与吗啡耐受的形成。本文综述了吗啡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存档腰椎正位片1167份,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测量L3-4、L4=5,L5~S2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和L3、L4椎板下缘至同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在1167份腰椎正位片4个年龄区组中,L3-4、L4-5和L5~S1 3个椎板间隙均依次增大,L4椎板下缘至L4椎体下缘的距离比L3椎板下缘至L3椎体下缘的距离明显减小。结论:腰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的精确测量对临床实施腰椎间盘切除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加权运动磁共振成像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30例经活检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放化疗前、放化疗1个月后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2WI,横轴面T2WI、T1WI、DWI、IVIM(12个b值,范围0~2000s/mm2)。双指数模型测得病变区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拉伸指数模型测得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扩散分布系数(DDC)。测量各扫描时间点肿瘤最大面积及相关参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病灶的D值、f值、DDC值在放化疗后升高,分别由0.642×10-3mm2/s,18.8%,0.84×10-3mm2/s升高至0.777×10-3mm2/s,36.3%,2.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D*值在放化疗前后分别为0.775,9.59×10-3mm2/s至0.486,39.8×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相关参数可动态监测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的细微变化,D值、DDC值能有效监测放化疗疗效,f值可作为放化疗疗效的潜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1病历简介 男,31岁。间断性四肢抽搐10余年,头外伤3个月,听力下降2个月,视物不清5天入院。无明显诱因四肢抽搐10余年,每年发作1-2次,发作时紧握双拳,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伴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每次持续2-3min,以夜间发作及劳累后明显。入院前3个月从床上摔倒在地,当地医院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23岁。颈部酸痛、活动受限伴左手麻木1周。体检:颈部僵硬,C1-3棘突压痛。左手3-5指触觉和痛温觉减退,四肢肌肉略萎缩,肌张力轻度增高,肌力普遍在Ⅳ级左右。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健反射对称性活跃,Hoffmann征可疑阳性。腹壁反射减退。双侧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