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误诊原因及治疗经过。结果32例患者确诊后其中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均取得成功,6例行外科主动脉置换术,6例病情稳定出院,13例猝死。住院存活19例,死亡13例。结论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患者体内过氧化还原酶3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8 年8 月 ~2019 年4 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 Stanford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 AD组,另选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 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主动脉组织中 PRD...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心血管急症,该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极易发生猝死。加强认识,早期诊断致关重要。现将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我院确诊的19例AD患者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常造成猝死。1周内病死率为60%~70%,3个月以内病死率达90%以上。现对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32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 32例患者均被确诊,并显示明确的真假腔,DeBakey分型属于Ⅰ型12例,Ⅱ型2例,Ⅲ型18例。结论 MSCT具有可靠、安全无创的优点,对AD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作为检查AD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危重症之一,容易猝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引起误诊。该病曾是少见病,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以及对AD诊断水平的提高,该病有增多趋势。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30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AD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0例AD(主动脉夹层患者)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导依据,操作简单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合理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分析32例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32例AD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剧烈持续胸痛、腹痛,少部分表现为晕厥、腹部搏动性包块、胸腔积血等.病因由高血压引起26例,以中老年病人多见;马凡综合征引起3例,以青年病人多见.超声、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本组误诊18例,首诊误诊率达56.25%.30例AD病人住院存活20例(66.67%),死亡10例(33.33%).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少见和危险的疾病,高血压是引起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青年人主动脉夹层主要由马凡综合征引起.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机理。方法选取我院CT检查典型主动脉夹层共38例,观察AD分型、主动脉受累分支及破口情况;结果 38例AD患者中,A型22例,B型16例;主动脉累及分支111支,其中完全来源于假腔70支,完全来源于真、假腔40支;显示内膜破口40个;结论主动脉受累分支与内膜破口表现出相关性,可能与脉动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约有3%的患者猝死,发病2d内死亡者占37%~50%,发病1周内死亡者占60%~70%。AD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高危重症。现将我科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AD患者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和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主动脉根部病变,二者常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瘤体及急性夹层的破裂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由于主动脉根部病变涉及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瓣,给外科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致猝死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其早期诊断及防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2-2007年7例主动脉夹层猝死病例进行临床尸检病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结果:7例主动脉夹层猝死患者50岁以上4例,40岁以下3例,年龄30~71岁,平均(50.5±15)岁;多有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或)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最初大多为非心血管疾病症状。结论:主动脉夹层致病因素复杂,起病隐匿,常导致猝死;伴有长期高血压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出现突发性胸痛或休克表现时应警惕该病的发生并进行早期干预处理,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张薇  王利新  符伟国 《浙江医学》2017,39(19):1718-1721,1731
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传统治疗方法为以β受体阻断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OMT),但临床发现即使采用积极的OMT,疾病转归仍差强人意。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TEVAR)因其促进夹层动脉重塑的优势和显著的中远期治疗效果被逐渐应用于慢性B型AD的治疗。虽然临床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型AD的TEVAR已有丰富的处理经验,但慢性期B型AD存在裂口多、纤维化程度高、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等特点,TEVAR对其的干预方式及预后等方面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慢性B型AD的TEVAR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及急诊护理,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3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好转出院,有效率66.7%,死亡12例,死亡率33.3%,由护理人员首先发现或提示夹层扩展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包填塞及休克占52%。结论 主动脉夹层通过临床观察及强化急诊护理,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有很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AD)是指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并延伸剥离形成不同程度夹层血肿,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是比较常见的主动脉疾病.AD早期病死率高,约3%的病例猝死,未及时治疗的患者25%死于24 h内,50%在发病2d内死亡,发病1 w内病死率高达60%~70%,1年内病死率达90%.现回顾1991年1月至2005年2月间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UCG)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主动脉夹层28例临床资料,通过探讨AD的早期鉴别和护理特点,以加深急诊科护士对AD的正确认识,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87-118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及治疗,最终降低病死率。方法:对确诊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腹部血管B超可疑的患者通过CT下主动脉造影(CTA)和主动脉数字简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对确诊病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介入治疗,通过术后观察和出院随访评价治疗疗效。结果:10例AD患者均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尽早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针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AD)是由于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而导致内膜撕裂所致,过去曾称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数据表明约3%患者猝死,发病2d内病死率高达50%,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值得引起临床医师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荟萃分析82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情况及诊治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文献报道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82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剧烈胸痛为常见的首发表现,超声联合多排螺旋CT有助于快速诊断。结论:提高对AD的警惕性,及时准确的诊断,对AD患者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nction ,AD)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死亡率极高,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漏诊、误诊率较高,脑疝形成的原因多为颅内出血、占位,经查阅相关文献,主动脉夹层与脑疝在临床上无明确相关性,2016年11月我科收治了1例类似急性脑血管病、脑疝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报道如下,旨在加深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54-156
目的:总结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修复术(TEVAR)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例行腔内治疗的Sanford B型AD病例,其中单纯行TEVAR 17例,颈-颈转流加TEVAR手术2例。结果:19例AD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术中即刻内漏11例,经球扩和随访后消失;围手术期死亡1例,考虑主动脉夹层术后近端逆撕引起;术后1例上肢乏力,7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发热;术后胸腔积液增多2例,术后第3天出现1例,术后半年出现1例;2例杂交手术患者人造血管通畅;随访发现腹主动脉段新发破口2例。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 B型AD疗效明确,能够降低夹层治疗的病死率,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降低逆行性夹层,注意术后胸腔积液的变化、内漏等并发症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