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据估计,2002年全球有近50万新发病例和27万死亡病例;我国每年约有13.8万新发病例,5万死亡病例。我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宫颈癌的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11.35/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89/10万,再到本世纪初的2.86/10万,然而,中西部地区宫颈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现将目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多的医生了解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面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1990年4月~1994年7月对400例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进行了复方中药膜、二氧化碳激光和复方重铬酸钾治疗,并与未治疗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转癌率(1%)显著低于对照组(7%,P<0.01);治疗组的转常率(59%~79%)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同时治疗组的进展率(1%~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提示上述3种方法治疗宫颈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特别是复方中药膜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0年4月 ̄1994年7月对400例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进行了复方中药膜、二氧化碳激光少复方重铬酸钾治疗,并与未治疗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转癌率(1%)显著低于对照组(7%,P〈0.01);治疗组的转常率(59% ̄79%)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同时治疗组的进展率(1% ̄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提示上述3种方法治疗宫颈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特别是复方中药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居第1位[1]。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5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估计为11万,约占1/4。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因此,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临床检查手段1.1肉眼观察肉眼观察是用5%醋酸对宫颈染色后直接观察,病变区域变成白色为阳性。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培训,费用低和快速、可行,适用于大人群筛查;缺点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大约在50% ̄70%之间[2],筛出的病例大部分是浸润性癌…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居第1位。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5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估计为11万,约占1/4。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因此,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奁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1.血压分界线我国高血压联盟确定的正确与异常血压分界线是140/90mmHG,欧洲国家倾向于采用WHO/ISH推荐的160/95mmHg。据国际高血压联盟(WHO)1997年资料,提出报告的27国中,14个国家采用140/90mmHg,13个国家采用160/95mmHg。即使有的国家采用160/95mmHg作为诊断的分界线,但一些国家仍采用140/90mmHg作为控制血压的指标。2.高血压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中国学龄儿童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既无症状又无明显病因的血压偏高儿童较集中的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9.
李丽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4):694-696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腹腔镜已能完成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难度较高的手术,其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其为宫颈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和微创治疗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宫颈癌治疗前病情评估、治疗抉择及器官和功能保留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腹腔镜诊治宫颈癌的指征、可行性、安全性、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76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病灶进行检查,予以弹性分级,并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织相对硬度增高,与对照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即上皮内瘤变(CIN)相对硬度与对照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urvivin原位杂交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5例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为观察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45例为对照1组,正常宫颈组织45例为对照2组.入试者均行Survivin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Survivin在对照2组、对照1组、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2.2%、48.9%和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在宫颈癌Ⅰ期、Ⅱ期和Ⅲ期中的阳性率,在宫颈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和在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vrvini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作为宫颈癌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35-1137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患者2 0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育龄妇女病理证实无CIN病变者1 000例作为对照人群。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均集中在20~49岁,20~39岁最为集中;宫颈癌主要集中在30~49岁及≥50岁年龄段,以30~49岁构成比例最高。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在20~29、30~39岁构成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CINⅡ组和CINⅢ组与宫颈癌组在20~29、40~49、≥50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户籍情况及性生活年限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HPV感染、性生活年限过长及非本地户口等。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前期病变,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和经组织学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康医学》2017,(17)
目的:探讨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SCC-Ag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SCC-Ag水平,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SCC-Ag水平。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宫颈癌Ⅱa期患者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Ⅰ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SCC-Ag水平均明显低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Ⅱa期患者SCC-Ag水平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宫颈癌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者。结论:SCC-Ag是重要的宫颈癌肿瘤标志物之一,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PV分型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纳入研究的宫颈癌组和CIN组,选择宫颈活检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不同分型HPV的阳性率及DNA含量、抗凋亡分子和细胞周期分子的m RNA含量。结果 CIN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阳性率以及DN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阳性率以及DNA含量高于CIN组(P0.05);三组受试者宫颈组织中HPV-31、33、51、52、58的阳性率及DNA含量无差异(P0.05);CIN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Bcl-2、Survivin、Cyclin D1、CDK1的m RN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Bcl-2、Survivin、Cyclin D1、CDK1明显高于CIN组(P0.05);HPV-16和HPV-18的DNA含量与Bcl-2、Survivin、Cyclin D1、CDK1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β=0.774~1.293,R=0.694~0.818,P0.05)。结论 HPV-16和HPV-18是造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型HPV,会增加抗凋亡分子和细胞周期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超高速弹性剪切波对经过筛选的78例已婚成年女性进行诊断,选择其中TCT提示无上皮内瘤样病变者30例,设为A组(正常组);TCT提示鳞状细胞异常且经病理确诊为癌前病变者(即CINⅠ、Ⅱ、Ⅲ)30例,设为B组;TCT及病理均提示鳞状细胞癌且临床分期为Ⅰb期者18例,设为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便获得杨氏模量平均值。结果 A组的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平均值为(21.81±3.87) kPa,B组为(21.27±3.21) kP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灶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为(97.55±87.17) kPa,C组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为(24.47±9.66) kPa,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上没有明显帮助,但能给宫颈浸润癌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新柏氏液基细胞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6月在本院接受宫颈TCT检查的患者3 859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 (the bethesda system)标准,细胞学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cannot exclude HSIL,ASC-H)者、所有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其以上鳞状上皮病变者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活检,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TCT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3 859例TCT检查者中,ASC-H40例(1.04%), LSIL48例(1.2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1例(CINⅡ25例,CINⅢ6例,分别占0.65%和0.16%),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例(0.05%),与病理活检符合率分别为82.5%、70.8%、90.3%和100%.经统计学处理,TCT对HSIL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符合率显著高于对LSIL的诊断符合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阳性患者年龄分布以31~40岁组为主,占43.2%.结论 TCT技术结合TBS分级标准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可靠,特别对HSIL以上病变准确性高.对生育年龄妇女,特别是31~40岁组妇女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3)
目的:探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_2)对于预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2 482例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HC_2技术进行HPV检查,阳性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 482例患者中阳性789例(31.8%),阴性1 693例(68.2%)。阳性患者中232例进行宫颈活检。高危型HPV在慢性炎症、CINⅠ、CINⅡ、CINⅢ级以及宫颈病变中感染率分别为75.6%、92.2%、95.9%、100%、100%。HC_2用于HPV检查,其阳性率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符合率,其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HC_2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高,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