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鼻咽癌组织中UPA、UPAR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UPA、UPAR基因及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20例、鼻咽癌无转移患者20例、鼻咽癌仅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0例和鼻咽癌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20例等4组患者组织中UPA、UPA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中UPA、UPAR mRNA和UPA、UPAR蛋白质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鼻咽癌远处器官转移组、鼻咽癌仅淋巴结转移组、鼻咽癌无转移组和慢性鼻咽炎症组.组间表达水平比较UPA mRNA、UPAR mRNA(P<0.05)和UPA、UPAR蛋白(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在每组中UPA与UPAR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UPA和UPA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可随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而发生改变.UPA和UPAR的高表达在鼻咽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蛋白水解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四种蛋白水解酶-鼻咽癌灵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D(CD)、组织蛋白酶B(CB)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Ⅳ型胶原(Col Ⅳ)的分布形式,探讨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机制,为判断鼻咽癌恶性程度和估计患者的预后提供可行性指标,也为鼻咽癌患者应用蛋白酶抑制剂进行新型辅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方法 以单因素设计从疗前鼻咽癌104例中随机化抽取病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慢性鼻咽炎30例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u-PA、MMP-9、CD、CB及ColⅣ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1)u-PA、MMP-9、CD、CB阳性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分别为80.0%,90.2%,89.1%,1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30.0%,40.0%,86.7%),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u-PA、MMP-9阳性表达主要在癌细胞中CD、CB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间质细胞中。(2)鼻咽癌组织中u-PA阳性表达率以及u-PA、MMP-9表达级别在Ⅲ-Ⅳ期较I-Ⅱ期高,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较无转移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MMP-9阳性表达率、CD、CB表达与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u-PA、MMP-9、CD、CB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方式无关。(4)u-PA、MMP-9、CD、CB实质和间质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5)鼻咽癌组织癌巢周围未ColⅣ包绕,癌间质中ColⅣ均呈崩解缺失型。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u-PA、MMP-3、CD、CB呈高水平表达,它们在鼻咽癌扩散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中鼻咽癌细胞的u-PA、MMP-9表达与病期进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这二者均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和估计患者预后的可行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uPA及uPAR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鼻咽癌患者40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浆uPA及uPAR水平,并作uPA与uPA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有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患者uPA、uPAR的含量分别为(2.061±0.387)ng/ml、(2.011±0.389)ng/ml,鼻咽癌无转移患者则分别为(1.468±0.295)ng/ml、(1.134±0.334)ng/ml;对照组uPA、uPAR含量分别为1.137±0.326ng/ml、0.613±0.161ng/ml。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uPA与uPAR存在良好正相关(P<0·001)。结论uPA、uPAR含量增高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 8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①uPA、uPAR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 ,P <0 0 5。②uPA、uPAR在有浸润转移表达率高于无浸润转移 ,P <0 0 5。③uPA、uPAR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相关性。结论 uPA、uPAR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浸润转移相关 ,是反映胰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0%(X2=16.40、15.41,P<0.05).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uPAR阳性表达率为87.5%,高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40.0%(X2=10.12,P<0.05),亦高于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65.0%及对照组的46.7%(X2=5.59、13.61,P<0.05).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与腺上皮细胞uPAR表达有密切关系(rp=0.039,P<0.05).结论: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及腺上皮细胞uPAR高表达可能共同促使异位内膜转移、黏附,侵袭和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源性u-PA及u-PAR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非冠心病(NCAD)组30例,分别检测四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血浆u-PA浓度和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P〈0.001),而SA组与NC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周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u-PA及u-PAR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稳定型心绞痛即有上升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升高较明显,而急性心肌梗死升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Tian Y  Zhang XJ  Li GF  W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94-2496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1995至2011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30例外阴恶性肿瘤的癌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肿瘤组织,以30例正常外阴上皮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通过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外阴组织的表达变化,在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1)uPA和uPAR的表达(A值)分别在正常组织(0.422±0.022,0.431±0.027)、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0.462 ±0.018,0.467±0.015)及外阴恶性肿瘤中(0.508±0.020,0.510±0.0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分期级别升高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 uPA、uPAR在正常外阴组织、VIN及外阴恶性肿瘤的表达中的升高趋势,提示其可能在外阴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组织中uPA、uPAR含量可评估外阴恶性肿瘤的浸润能力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9.
宫颈鳞癌组织中Maspin、UPA和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aspin、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C1N和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0%,明显低于正常组、CIN组(P〈0.01);UPA、MMP9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3%、61.6%,明显高于正常组、C1N组(P〈0.01);Maspin、UPA、MMP9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aspin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下调,UPA、MMP9呈过表达,在宫颈鳞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原(pro-UK)和尿激酶(UK)干预犬脑栓塞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变化,及其与溶栓效果的关系。方法自体动脉血凝固制备栓子,使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脑栓塞模型。栓塞2h后,分别用pro-UK和UK溶栓,分为A、B 2组,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实验前(0 h)、治疗后2h和3h时u-PA和u-PAR的变化。结果犬脑栓塞后2 h给予不同溶栓药处理,2 h后造影证实:A组6只中血管开通5只,B组6只中血管开通2只;A组溶栓后2h、3h血浆u-PA值比溶栓前(0h)升高(P<0.01),且2 h比3 h时u-PA值高(P<0.01);B组溶栓后2h、3h与0h时比较u-PA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间2h、3h时u-P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和2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浆u-PA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u-P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犬脑栓塞溶栓后纤溶系统的变化,血管开通比例较高,血浆u-PA增高明显。血浆u-PAR在pro-UK、UK溶栓后变化不大,与犬血管开通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鼻咽癌患者her2基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her2基因在DNA水平的变化并弄清her2癌蛋白在部分鼻咽癌中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45例原发性鼻咽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her2基因在D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细胞核her2信号为1.92±0.10,有2个her2信号和2个17号着丝粒信号核占75.5%±9.3%;与之相比,45例鼻咽癌中无一例有her2基因拷贝数的变化;Her2癌蛋白过表达见于33%(15/45)。但各年龄、性别和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er2癌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无关,其产生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2例乳腺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Wang SG  Chen CH  Li DJ  Li K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642-1644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 (LNR)反义寡核苷酸硫代修饰片段 (AS OD)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酶 (u PA)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析浓度 12 μmol/L的LNRAS OD在作用 4 8h后对QBC939细胞u PA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LNRAS OD能明显抑制人胆管癌细胞表达u PA ,与正常对照相比 ,其u PAmRNA水平下降了 30 0 % (P <0 0 5 )。结论 胆管癌细胞u PA基因表达水平与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 ,抑制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能够使胆管癌细胞u PA基因表达下降 ,提示层粘连蛋白受体在介导胆管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寅峰  张志刚  高山 《上海医学》2001,24(3):169-172,T003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Ⅰ型抑制因子(PAI-1)在狼疮性肾炎(LN)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50例不同类型的LN和10例原发性肾小球轻微病变的肾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法比较观察了u-PA和PAI-1在肾小球的表达强度,并与肾小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和Ⅳ型胶原染色强度作相关分析。结果u-PA和PAI-1在各型LN病变肾小球中的表达,均比肾小球轻微病变明显增强(P<0.05或<0.01),并以LN-IV型为最明显。PAI-1的染色反应强于同组的u-PA,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肾小球u-PA和PAI-1的表达均与PCNA阳性细胞核数呈正相关(P<0-05)。而且PAI-1的表达还与肾小球内IV型胶原沉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中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与肾小球的病变程度和病理类型相关,并可能是影响狼疮性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p16 mRNA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16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16 mRNA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RNA探计的原位杂交技术,对20例散发性鼻咽癌(NPC)患者及3个NPC家系中NPC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mRNA检测,探讨p16 mRNA的异常表达在NP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20例鼻咽炎患者的鼻咽部组织做为对照。结果:2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8例,p16 mRNA阳性表达为40%(8/20),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 mRNA阳性表达。结论:p16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提示p16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鼻咽癌VEGF-C、VEGF-D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②方法采用改良的S-P免疫组化法标记VEGF-C、VEGF-D。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③结果VEGF-C、VEGF-D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④结论VEGF-C、VEGF-D可调控鼻咽癌淋巴管的生成,并为鼻咽癌患者的抗淋巴管生成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