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2.
<正>阿胶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产于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而以山东平阴县东阿镇所产者最为著名,故名阿胶。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1],因其补血效果明显,故有补血"圣药"之称。  相似文献   

3.
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如此反复5~6次后,再将熬出的阿胶汁滤去杂质,用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阴干结块,方成人药的阿胶.  相似文献   

4.
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如此反复5~6次后,再将熬出的阿胶汁滤去杂质,用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阴干结块,方成入药的阿胶。上等的阿胶以颜色乌黑、透明光亮、无腥臭气、经夏不湿软者为佳。阿胶主产于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而以山东平阴县东阿镇所产者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5.
阿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有"补血圣药"之称。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对阿胶的名称、基原、加工炮制、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与考证。阿胶的药用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其异名包括驴皮胶、盆覆胶、傅致胶等;随着朝代的更迭,阿胶的原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牛皮为主—牛皮、驴皮混用—驴皮为主—驴皮,阿胶的制作原料由最初的牛皮为主更迭为驴皮,探究驴皮胶取代牛皮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二是对牛皮胶与驴皮胶功效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应用。阿胶的加工炮制方法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阿胶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炙和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熬和蒸,以及炒时加用辅料的方法,如宋朝的"蛤粉炒"、清朝的"蒲黄炒"等,辅料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阿胶的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大大增强了其补血养血、疏肝调肝、益气清肺的功效。因此阿胶的应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从历代医案尤其是清宫医案中,可以看到翔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正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的宝贵中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出东阿,故曰阿胶。"阿胶作为皇帝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供天府。"唐《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注明:"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明代已以驴皮为主,  相似文献   

7.
晨明  高正国 《中医药文化》2014,(1):F0003-F0003
景点简介 阿胶,亦称驴皮胶,功主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注:出东阿,故名阿胶。原齐国之阿邑,秦置东阿,县治屡变,其地下水富含矿物质,煮胶能提纯增效,古多作坊,产真胶,尤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熬制者最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广大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运用,阿胶的炮制在方法、工艺、辅料等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现综述如下。 1 阿胶的制备原料和规格 1.1 制备原料 《中国药典》[1]明确阿胶为用驴皮熬制,但在历史上驴皮并非制作阿胶的唯一原料,如明代李时珍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张氏[2]经过研究认为,隋唐以前有用鹿、马、牛、驴等皮制作阿胶原料的多样性,到唐代才逐渐认识到驴皮胶药用比牛皮胶要好,从而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有学者[3]从…  相似文献   

9.
关于奇恒之府,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细细推究,男女脏腑同也,而女子有女子胞这一奇恒之府,男子不缺一府乎?男子之精又盛于何处呢?虽然《诸病源候论》中有“精藏于玉房”或“精室”之说,但何又为玉房、精室呢?前人多以肾代之,故《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似说命门即男之精室,那么女子亦当以右肾藏精血、主生殖,何言以系胞?从而说明肾并非  相似文献   

10.
<正>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和生殖与肾精的物质功能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阴阳元气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既能充养脏腑,化生气血,又能聚贮于肾而化生为生殖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到,精是生命的基础,无论先天后天之精,五脏六腑之精以及生殖之精都匿藏于肾,同源而相通。若肾精充盈,内则五脏敷华,阴阳匀协,气血冲和;外则体态强健,肌肤润泽,容颜焕发,耳目聪明。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河南中医》2000,20(1):25-25
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转归均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脑为奇恒之腑,由髓汇聚而成是为髓海;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放精足则令人能力坚强,智慧灵活。又如金希云:“人之灵机记忆皆在于脑,小儿精少脑本满,老人精虚脑渐空,故记性皆少。脑原于肾,非明证乎。”《医方集解畔}养之剂》谓:“人生精与志,皆藏于紧,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通于心,则迷惑善忘也。”“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故肾精衰败则脑髓不充,而出现精神思维活动的异常,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丧失,神志呆钝…  相似文献   

12.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释评:“肾者主水”,指肾藏精的功能。有两层含义:一指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盛,乃能输泻于肾并藏之,使肾精充盈;一指五脏功能健旺是保证肾正常泻精的前提。本句从肾精的正常排泄与五脏六腑之精密切相关的角度,论述肾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不  相似文献   

13.
答:《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汇集于眼睛,从而产生精明视物的作用。又云“骨之精为瞳了”,所谓瞳子即瞳孔,因为肾主骨、主水,故称之为水轮,属肾;“筋之精为黑眼”,所谓黑眼即黑睛,因为肝主筋,风气通于肝,故称之为风轮,属肝;“血之精为络”,所谓络即眼之二眦,因为心主血,故称之为血轮,属心;“气之精为白眼”,所谓白眼即白睛,因为肺主气,五色主白,故称之为气轮,属肺;“肌肉之精为约  相似文献   

14.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这说明肾为藏精之脏,为生殖之本,天癸之源。且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二脉隶属于肝,肝肾又精血同源,故不孕症的产生与肝肾二脏及冲任失调关系甚为密切。但四者之中,肾为根为本。故笔者验证于临床,治疗不孕症多从治贤入手而获良效。今不揣浅陋简述如下: 一、补肾填精法适用于肾精亏虚、冲任失充之不孕  相似文献   

15.
1精室理论渊源于《内》、《难》,成形于唐容川《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难经·三十九难》:“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从而明确了肾、命门与生殖机能的关系,也明确了女子胞的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16.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17.
《灵枢经·大惑论》说:“筋之精为黑眼”。肝主筋,精生气,气成形。有形的“黑眼”应为黑睛及其后面的包含物。肝与胆互为表里。后世医家对黑眼及其与肝胆的关系认识,如《审视瑶函》记载:“黑睛属肝”,“瞳神乃肾胆所聚之精华”,“神膏由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积而成者”,  相似文献   

18.
龟鹿二仙胶又名《四珍胶》,出自《医便》卷一,龟鹿二仙胶由龟板胶、鹿角胶、人参、拘杞组成。人以精、气、神为根本,精不足则无法生气,气不足则无法生神,然而补精必以滋味纯厚的药品为主,具《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日: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藏于腹,能通任脉,故取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玄微,神工之能事也!再加人参、枸杞,益气生精,四者合一,可达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的境界,久服可延年益寿,故有二仙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少女崩漏,属现代医学所指之“青春期功血”范畴。其发病机理与肾气盛衰至关密切。盖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内寄真阴真阳,《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焉。”子宫属肾所主,是肾脏藏精之所。而少女肾气未充,发育未臻完善,封藏之能未固,所以必然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每至经行如崩。若因肾阴不足,相火内扰冲任,迫血妄行,亦可致经行淋沥难净。故有“少女崩漏,责之于肾”之说,故益肾固冲为少女崩漏常用之治法。其具体治法又分为四种。一、益肾填精固冲止崩  相似文献   

20.
“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183;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原文主要论述了水肿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素问&#183;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即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而完成。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使“清者”上升,布散全身;一方面使“浊者”下降而化为尿液,注入膀胱。故《素问&#183;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水液的代谢虽与肺脾等脏密切相关,但其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依靠肾来完成。《景岳全书&#183;肿胀》篇亦说:“风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因此说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