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1975~1984年间,在山东南部一稻乡,对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媒介能量的纵向观察结果,初步获得现场验证。组成因子的定量分析中,人血指数的野外捕蚊方法、沉淀试验结果与间日疟的升降相一致;叮人率的计算采用傍晚室外人帐法,用头3小时媒介按蚊数÷2.5,是符合实际的。讨论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包括气象条件、水稻治虫与否、抗疟技术措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0~1982年在一个间日疟疫区,用同法收集各按蚊种的生态资料,算出其媒介能量。通过比较各按蚊种媒介能量的大小,推断当地的主要传疟蚊种。从调查地点共捕到13种按蚊。有四种数量较多的按蚊收全了资料,求出了媒介能量。以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大;其媒介能量的月分布与当地疟疾罹患率月分布呈正相关,推测它是当地传疟主媒。 相似文献
3.
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叮人率和媒介能量临界值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2~1994年湖南、福建等7个省、直辖市疟疾监测试点县媒介调查资料,试用Macdoneld(1957)提出的基本繁殖率公式,估算中华按蚊叮人率和媒介能量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地区,当叮人率低于6.7或媒介能量低于0.44时,基本繁殖率很可能已降到临界值1.0以下。 相似文献
4.
宋世忠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1):67-68
目的:了解象山半岛中华按蚊传播疟疾潜势。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调查方法计算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和预期传染期寿命等参数,再按照Carrett-Jones公式求取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中华按蚊基本繁殖率平均为1.22,其中7月份最高,为4.16。结论:虽然当地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全年接近1,但在特定时间段内,中华按蚊具有一定的疟疾传播能力,存在疟疾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摸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主要传疟媒介,制订科学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于1994~1995年在不同场所以定时定点的方式对独龙江河谷地带按蚊相、人房成蚊密度及季节消长、按蚊幼虫密度及季节消长、人房按蚊栖息习性、按蚊幼虫孳生习性、传疟作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按蚊2亚属5种,多斑按蚊为优势按蚊种,占按蚊捕(捞)获总数的91.5%;疟原虫自然感染率为0.05%;间日疟、恶性疟原虫人工感染率分别为53%和60%;密度与当地(独龙江河谷地带)疟疾流行程度呈正比。[结论]经过较全面系统的检查研究证实多斑按蚊是独龙江河谷地带的主要传疟媒介,并提示了有效控制当地多斑按蚊传疟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社区医学杂志》2015,(17)
目的了解郴州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选择桂阳县、宜章县和汝城县等3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媒介按蚊种群监测,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监测时间为6—10月,每半个月开展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诱蚊灯法共捕获按蚊15 654只,均为中华按蚊,雌性按蚊11 874只,雄性按蚊3 780只,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0.11,P0.05);双帐人饵诱捕法共捕获按蚊3 709只,均为中华按蚊,人诱平均密度为61.82只/(人·夜),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为73.00只/(人·夜);19:00—06:00中华按蚊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最高时段为19:00—20:00,为9.75只/(人·夜)。结论中华按蚊是郴州市主要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均较低,在以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疟媒介按蚊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