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加权评价法确定活动主题,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服用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存的问题。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服用华法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5.48%提高到活动后的90.14%(χ~2=98.634,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服用华法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INR达标率≥80%)138例和未达标组(INR达标率<80%)71例,术后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影响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华法林的用法、华法林口服时间及华法林的效用认知正确率均高于80%。两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为影响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且依从性较差,其中受教育程度低、居住地为农村、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差均为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的干预,以提高术后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管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住院房颤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并发症情况及再次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及华法林抗凝同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抗凝管理量表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出血并发症及再次栓塞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8年1月—12月164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的抗凝知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抗凝并发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一般资料、疾病资料、抗凝认知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有效问卷260份。260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73例(28.1%),其中发生出血56例(21.5%),发生栓塞17例(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某三甲医院心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抗凝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抗凝知识总得分、抗凝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随出院时间延长,干预后6个月对照组社会支持略有下降,干预组社会支持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有助于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抗凝认知、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等水平,有助于进行华法林抗凝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心脏瓣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2.568,P=0.010)。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473,P=0.019; χ2=4.332,P=0.037)。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061,P=0.014)。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18-1920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抗凝强度的范围。方法选取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华法林服用剂量按INR值范围2.0~3.0调整,观察组华法林服用剂量按INR值范围1.5~2.0调整。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INR抗凝强度的范围1.5-2.0更安全可靠,预后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侯文权  侯文锋  周凌云  徐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18-1819,1822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rothrombin precursor protein,PIVKA-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e,IN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病例组,30例门诊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PIVKA-Ⅱ、PT、INR测定。结果研究组首次服华法林后8h后,血浆PIVKA-Ⅱ浓度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服华法林24h后,PT、IN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2例出现腰大肌血肿,3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脑血栓,经手术治疗、药物调整及护理后均康复。结论上述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的病理变化过程。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等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方法 7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出院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91.4%)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率(94.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抗凝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计45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用药常规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度评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抗凝知识掌握度与抗凝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出院前1d和出院后3个月健康教育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1月1日~2019年5月31日1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总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依从性,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法。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家庭访视来评估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未合并其他疾病、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抗凝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合并其他疾病、未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抗凝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评分;干预组患者经自我管理教育后,抗凝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5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为24例(占20.9%),发生栓塞的患者为11例(占9.5%),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病例选自本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200例房颤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与实验组(常规出院指导+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延伸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3个维度治疗依从性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时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问题,临床意义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按入院的奇偶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测评表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各方面和总评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治疗,饮食控制,INR监测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抗凝治疗的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预见性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