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 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抗肿瘤治疗的27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hemotherapy-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ventory,CGISI)、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癌症疲乏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79例患者均完成研究。204例(73.1%)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糖尿病均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BMI过低、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及糖尿病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医特色护理及癌因性疲乏相关概念,综述中医特色护理在癌症晚期癌因性疲乏病人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应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为中医特色护理在癌症晚期癌因性疲乏病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6.
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n=63)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同时采用融合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对两组患者应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evised Piperfatigue scaleRevised.PFS)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疲乏程度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Piper疲乏修正量表总评分(4.55±0.78)及疲乏程度(中度及以上疲乏16%)均低于对照组(5.42+-1.28)分(中度及以上疲乏63%);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总评分(7.12±1.89)高于对照组(6.0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分别为6.49,4.99,Z=5.802;均P〈0.01);干预后Piper疲乏修正量表各维度及SQLI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期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的科学认识,以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生活质量.方法:主观抽样癌症患者家属143名,采用自制问卷表调查其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结果:在认知方面,本组143名癌症患者家属中,94.41%没听说过癌因性疲乏,认为癌症患者出现疲乏属于正常现象;只有9.09%的家属认为癌因性疲乏会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有必要告知医师采取措施治疗.在应对方式方面,91.61%的家属认同癌因性疲乏与日常生活中的疲乏一样可通过休息、睡眠等方式缓解;93.71%的家属认为癌因性疲乏主要由放化疗引起,待放化疗结束癌因性疲乏会自然消失,无需干预.结论:癌症患者家属对癌因性疲乏存在认知错误、重视不够和应对不良的情况,应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正确引导,督促癌症患者家属与患者协同积极对抗癌因性疲乏,将癌因性疲乏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癌因性疲乏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癌症疲乏自评量表(piper fatigue self-rating scale,PFS)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分析患者癌因性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正念减压心理干预。采用CFS、QLQ-C30、HAMD以及HAMA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癌因性疲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正念减压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癌症姑息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50例)采取知信行教育模式予以干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况,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疲乏总分、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等癌因性疲乏状况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及生活感受等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介绍CRF的定义、特征及相关概念,通过案例分析CRF的前置因子和后果,并介绍其评估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CRF分析,可促进护理人员对此现象的认识,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干预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目前灸法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与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八大数据库系统展开全面检索,并辅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的人工查阅,采集灸法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将检索时间定为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19日,并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已纳入文献展开质量评估,最后再运用RevMan5.3应用软件展开统计与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计1 355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灸法在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总有效率、Piper评分量表评分、卡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简易疲乏量表评分、EORTC-QLQ-C30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结论:灸法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但仍需更多质量较高、样本数量更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癌性疲乏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16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运动、睡眠及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状况.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Ⅰ组40例、观察Ⅱ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温水足浴、适当运动以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Ⅰ组加用中药足浴,观察Ⅱ组予中药足浴并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疲乏评估量表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估,比较3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及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Ⅰ组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疲乏程度较对照组和观察Ⅰ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和观察Ⅰ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能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目的抽样方法,调查上海某三甲医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77名喉癌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94.8%喉癌患者经历癌因性疲乏,整体疲乏、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疲乏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63?0.53、3.13?0.67、3.34?0.99、3.88?0.98和4.13?1.55。其中中度疲乏发生率分别为:87.3%、86.0%、77.6%、78.7%和88.2%。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疾病分期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与疲乏显著相关(p<0.05)。结论:喉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大多患者处于中度疲乏,吸烟、疾病分期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化疗前3个疗程的符合乳腺癌诊断患者110例,于化疗前1~2d、化疗中5~7d、化疗后5-7d3个时间点进行癌因性疲乏的测量。结果 化疗中和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等程度,化疗前、中、后的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P〈0.01),化疗后5~7d疲乏最重。化疗前、中、后疲乏程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2.0625,P〈0.01)。影响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化疗前有医疗方式(t=2.24,P〈0.05)、化疗方案(t=2.18,P〈0.05)和疗程(t=3.59,P〈0.01);化疗后有医疗方式(t=2.53,P〈0.05)和化疗方案(t=2.2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和重视癌因性疲乏,尤其是应加强对化疗中5~7d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指导,使护理干预更有依据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