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四川省资中县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模式研究中的应用,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四川省资中县2所乡镇中学2 805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8类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为4类:高危险行为组有69人,占4%;高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组321人,占20%;中等危险行为组479人,占30%;低危险行为组727人,占46%.非留守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也分为4类:高危险行为组62人,占5%;高缺乏体育锻炼、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组78人,占6%;高意外伤害行为388人,占32%;低危险行为组681人,占56%.结论 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高危险行为在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聚集方式不同,发生概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了解湘西州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情况及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2 251名中学生,其中留守1 124名,非留守1 127名,并对其长时间上网、网络成瘾、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留守中学女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13.69%)高于留守女生(7.19%);非留守初中生(18.84%)、高中生(18.07%)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高于留守初中生(11.96%)、高中生(12.59%);农村非留守中学生(9.59%)网络成瘾的报告率高于农村留守中学生(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上网以游戏为主,心情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不愉快(OR值分别为6.452,1.850,3.263,3.045,P值均<0.05);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单亲、其他家庭类型,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心情不好、父亲学历为初中及高中(OR值分别为2.400,2.558,4.801,3.821,1.794,2.582,P值均<0.05),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246,P=0.001).结论 非留守较留守中学生更易发生精神成瘾行为,应引导其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控制上网时间,并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初中版),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银川市8所初中11 ~16岁学生1600名就过去1 a发生的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2.8%,其中打架、吸烟、喝酒、网瘾、赌博、看过色情书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13.6%,23.2%,58.6%,20.8%,11.5%;女生分别为3.5%,12.1%,49.1%,12.1%,5.1%);家庭类型、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关系、教育方式、教育类型、教育态度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减少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 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事件(F=12.695, P<0.001)、惩罚事件(F=8.306, P<0.01)、丧失事件(F=19.256, P<0.001)和健康事件(F=9.138, P<0.01)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24%的变异, 因果结构模型的适配指标为RMSEA=0.067, GFI=0.936, IFI=0.965, PGFI=0.579。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人群;而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现阶段新沂市中学生伤害行为发生的现状,为当地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和学校制订相关的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沂市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校共107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获有效问卷1027份。结果新沂市中学生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1.7%。各种伤害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是扭伤(18.7%)、自伤(7.6%)、跌坠伤(7.0%)、他伤(6.0%)、烧伤/烫伤(5.4%)。学生严重伤害的发生场所主要是家中(53.3%),其次依次为公路、街道或交通场所(24.2%),因病缺课休息1天最多(60.0%);学生严重伤害主要表现为割伤、刺伤或捅伤(45.0%),其次为骨折或关节脱臼(35.0%)。多数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因身体缺陷或长相而被取笑及消极情绪行为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发生率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结论伤害问题不容忽视,为学生提供一个没能伤害的安全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通常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出国移民或劳务,或国内外地务工达3个月或0.5a以上,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18岁以下的儿童[1-2].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均较差,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安全教育,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所以容易出现健康危险行为和意外伤亡事件[3].为了解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差异,笔者于2013年10月对957名湘西州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体育锻炼、日常饮食行为现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凤凰县4所中学1 3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的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16.56%)高于留守组(11.87%),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min的留守中学女生(89.72%)高于非留守组(81.52%),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报告率城市非留守中学生(8.80%)高于城市留守中学生(2.35%),参加体育锻炼态度为不积极的报告率非留守高中生(25.07%)高于留守组(16.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喝牛奶行为报告率留守中学男生(73.61%)高于非留守组(62.02%),偏食行为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31.88%)高于留守组(21.18%),常吃甜食行为报告率农村非留守中学生(30.61%)高于农村留守组(2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针对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情况的不同问题,应积极开展促进身体健康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浙江省桐庐县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08年4月对在校中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1-3]。本文就中学生故意和非故意伤害的危险行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欺凌、羞耻倾向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欺凌行为问卷、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和青少年自伤行为调查问卷对辽宁省4所学校760名初一至高三农村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6名农村留守中学生有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21%;自尊、欺凌、羞耻倾向分别与自伤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2~-0.131,P 0.01);欺凌与羞耻倾向在自尊与自伤行为之间具有多重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54%;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在"自尊→欺凌→自伤行为"路径中,欺凌的中介效应值为-0.029 (95%CI:-0.042~-0.141),表明欺凌在自尊与自伤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在"自尊→羞耻倾向→欺凌→自伤行为"路径中,羞耻倾向和欺凌的中介效应值为-0.014 (95%CI:-0.031~-0.109),表明欺凌与羞耻倾向在自尊与自伤行为关系间起着链式中介效应。结论通过增强自尊心,减少欺凌事件和降低羞耻倾向水平可有效防范农村留守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世纪中叶以来,意外伤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0世纪青少年重要的健康问题,对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近些年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以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害往往无法弥补。伤害对我国教育事业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对广州市中学生伤害的状况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了解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市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2 459名中学生,对近1 a来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芜湖市中学生总伤害发生率为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以及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神经质维度得分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76,0.899,1.176,1.450,1.195和1.316).结论 中学生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京津两地中学生有意伤害危险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意伤害通常是指因个体间暴力或自我指向性暴力 ,如自杀等所导致的伤害。本研究是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的一部分 ,其目的在于初步掌握青少年有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的基本轮廓 ,为开展监测、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1.对象与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1991年版和1995年版《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编制《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其中除包括受试者的基本背景状况 6项外 ,涉及有意伤害危险行为 12项 ,主要为携带危险物品、打架、与学校有关的暴力、自杀等危险行为。调查采用不记名自我报告式行为评定。我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 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初中和高中的1 88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中学生步行违规率8.2%,骑车带人和骑车双手离把发生率分别为27.2%和15.0%,攀爬屋顶或其他危险地方、在玩滚轴溜冰等时不戴保护装备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30.0%,过去12个月故意伤害过自己的学生占15.2%,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学生分别占12.1%、6.9%和1.6%。结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情况和行为特征的异同,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整群抽取贵州省某贫困县4所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各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知识和行为方面,除个别项目外,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获取知识途径以同学同伴传授为主,非留守儿童则以父母教导为主;调查对象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获取知识有强烈需求。结论学校应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意外伤害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探讨家庭功能对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8所高中共计1 448名高中生,通过“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和“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进行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和家庭功能调查.结果 银川市高中生1a内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77.3%,8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饮酒(50.3%)、打架(23.3%)、吸烟(17.2%),且男生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家庭功能障碍者占29.9%,家庭功能障碍的高中生喝酒、打架、网瘾、赌博、自杀未遂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者(P值均<0.05).家庭功能、家庭教育方式、性别等因素与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功能、教育方式方面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高中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哈尔滨市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学生伤害干预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2个区、县10所学校的2 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 3.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内发生伤害1次及以上的发生率为8.77%,伤害发生的密度为14.80%;伤害发生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跌坠伤(39.39%)、扭伤(30.30%)和锐器伤(9.76%);伤害发生的形式以自伤(59.26%)居多,其次是他伤(40.74%);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伤害发生的部位不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伤害发生的部位也不同;未发生伤害与发生伤害的学生,在父母的教育方式、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12.051,P0.05)。结论树立伤害可防的意识,依据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伤害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制定干预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