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12-913
目的探究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86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血清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07%)低于观察组(95.35%),血清PCT、CRP、WBC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能有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清PCT、CRP、WBC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米诺环素治疗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41例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口服米诺环素;对照组(20例)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静脉滴注,联合口服米诺环素,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细菌学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BC、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米诺环素治疗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脑脊液细菌培养、耐药情况及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28 d病死率。结果本组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敏感率为95.8%,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极高。24例均给予替加环素50 mg(首剂10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连用3~15 d;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酌情联合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洛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及万古霉素。其中14例治疗有效,临床有效率58.3%,细菌清除率54.2%,28 d病死率为41.7%。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优者替加环素治疗时间明显延长,28 d病死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加环素可作为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选择,并需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酌情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53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单用替加环素,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有效率70.4%(1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10/26)(P0.05),但两组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对38.5%,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3%对15.4%,P0.05)。结论大剂量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可提高替加环素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株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如何治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氟喹诺酮类和糖肽类全部耐药)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难题[1-2].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医院内暴发流行在目前临床上尤为棘手.本研究筛选出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00株,进行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如何治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氟喹诺酮类和糖肽类全部耐药)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难题[1-2].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医院内暴发流行在目前临床上尤为棘手.本研究筛选出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00株,进行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如何治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氟喹诺酮类和糖肽类全部耐药)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难题[1-2].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医院内暴发流行在目前临床上尤为棘手.本研究筛选出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00株,进行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治疗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PCT、DAO、内毒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内毒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促进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6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结合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分析其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且呈现广泛耐药的趋势。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0.98,P0.01);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75,P0.05);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负相关(r=-0.74,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频度呈负相关(r=-0.84,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的使用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取6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余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通过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悬液制作脓毒症模型,30 min后血必净组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于制模后6、12和24 h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肝脏组织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分析肝脏组织TCTP表达阳性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TCTP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脓毒症组肝脏炎性受损,血必净组肝组织炎性损伤较脓毒症组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6、12和24 h TCTP阳性细胞表达评分(分)明显升高(7.33 ± 0.82、10.67±1.21、7.67±1.21比2.50±1.05,均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血必净组6、12和24 h肝组织TCTP阳性细胞表达评分(5.83±0.75、7.50±1.05、5.67±1.37)均降低(均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6、12和24hTCTP表达量明显增加(1.94±0.59、3.20±0.72、1.96±0.55比0.93±0.24,均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血必净组6、12和24 h TCTP表达量(1.38±0.36、2.03±0.49、1.30±0.30)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血必净有利于减轻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肝脏的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表达TCTP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试验组予以阿米卡星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时间,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WBC、CRP、PCT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1.38%较对照组74.14%高(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感染灶吸收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血清WBC、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予以阿米卡星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细菌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及炎性指标。结果:B组的有效率为80.00%,优于A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细菌清除率为60.00%,优于A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能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阿奇霉素治疗阴性菌高危因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阴性菌高危因素CA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其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促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测定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促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治疗后WBC及血清PCT、CRP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阴性菌高危因素CAP疗效较好,可较好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细菌清除率,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的效果。方法108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别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静脉泵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替加环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7天评定2组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记录2组治疗7d后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及治疗第7、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7天APACHEⅡ评分[(17.2±5.1)、(11.1±4.1)分]、WBC[(15.72±4.76)×10~9/L、(10.12±3.87)×10~9/L]、PCT[(3.43±1.50)μg/L、(0.80±0.16)μg/L]水平较治疗前[APACHEⅡ评分(18.8±5.3)分、WBC(19.12±6.34)×10~9/L、PCT(6.56±2.54)μ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3、7天APACHEⅡ评分[(17.7±4.6)、(15.5±4.2)分]、WBC[(16.28±4.16)×10~9/L、(15.70±4.65)×10~9/L]、PCT[(5.23±1.54)μg/L、(2.17±0.56)μg/L]水平较治疗前[APACHEⅡ(19.2±5.8)分、WBC(18.87±5.52)×10~9/L、PCT(7.12±2.87)μg/L]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PCT水平及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WBC、PC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d后细菌清除率(72.9%)、治疗有效率(77.1%)高于对照组(40.0%、46.7%)(P0.05);观察组治疗第28天病死率(20.8%)低于对照组(41.7%)(P0.05)。结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满意,并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临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在不同标本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2012年9月临床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株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抗生素的耐药率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而且部分抗生素耐药率下降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鲍曼不动杆菌近一年内耐药性升高明显;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出现波动性变化。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肺炎克雷伯菌却有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从呼吸内科和ICU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肺炎克雷伯菌仅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亚胺培南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抗生素的耐药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抗生素使用的控制措施有了成效;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因来自不同标本和不同科室发生不同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鲍曼不动杆菌作为院感的常见细菌,形式不容乐观,加强院感控制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面综合护理在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脱机成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体温复常及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各科室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以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药敏)试验,在上述方法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时,再使用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79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13.8%。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急诊科、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等,除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重症监护病房为89.0%~97.1%,胸外科为84.2%,急诊科为59.6%~97.9%,呼吸内科为66.4%~93.5%,神经内科为56.7%~73.0%,心内科为13.3%~2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体外药敏活性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作为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加强药敏监测,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各科室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以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药敏)试验,在上述方法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时,再使用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79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13.8%.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急诊科、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等,除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重症监护病房为89.0% ~97.1%,胸外科为84.2%,急诊科为59.6% ~ 97.9%,呼吸内科为66.4% ~ 93.5%,神经内科为56.7% ~ 73.0%,心内科为13.3% ~2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体外药敏活性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作为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加强药敏监测,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接诊的12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每次50mL,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每次1.6mg,2次/天,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血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hs-CRP、PCT水平及细菌清除率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3.33%,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抑制炎症的进展,能够改善血清PCT及hs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鲍曼不动杆菌(Ab)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1-3],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4-6]。本研究拟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对照,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