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从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1 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57例患者中,男性534例,占46.15%;女性623例,占53.85%;平均(51.34±14.57)岁。138例患者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占11.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女性=0.544,95%CI:0.375~0.790)、少数民族(OR=5.824,95%CI:1.841~18.424)和危险性评估等级高(OR=1.288,95%CI:1.041~1.592)的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高;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情感障碍(OR=0.365,95%CI:0.143~0.933)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336,95%CI:0.115~0.978)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低。结论男性、危险性评估等级高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大,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献检索截止至2019年1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 15.0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I2衡量研究间异质性大小,并选择相应模型定量分析。用Egger's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NOS评分不低于6分),病例组2 423人,对照组40 99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业(OR=3.204,95%CI:1.986~5.169)、不服药(OR=2.592,95%CI:2.250~2.986)、小学及以下学历(OR=2.475,95%CI:2.246~2.726)、男性(OR=2.028,95%CI:1.675~2.455)、精神分裂症(OR=1.907,95%CI:1.472~2.469)、家族史阳性(OR=1.723,95%CI:1.446~2.053)和未婚(OR=1.456,95%CI:1.336~1.587)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合并结果较为稳定。Egger's检验显示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无业、不服药、小学及以下学历、男性、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和未婚是影响高风险行为发生较为可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7年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风险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7 85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 181例,占53.25%;女性3 670例,占46.75%;年龄为6~95岁,平均(35.78±15.93)岁;其中306例患者发生过高风险行为,占3.90%。患者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有4 551例,占57.97%;其次为双相情感障碍1 486例,占18.93%;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 262例,占16.07%。监护人主要为父母,有2 699例,占34.38%;其次为配偶,有1 605例,占2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84,95%CI:1.423~2.494)、11~50岁(OR:9.109~13.584)、外地户籍(OR=1.432,95%CI:1.032~1.987)、其他类严重精神障碍(OR=7.978,95%CI:2.555~24.914)、失业或无业(OR=2.748,95%CI:1.358~5.560)、监护人为父母或子女(OR:1.685~5.114)、既往住院≥1次(OR:6.187~11.734)和既往应急处置≥1次(OR:6.954~21.529)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11~50岁、外地户籍、失业或无业、由父母或子女监护、诊断为其他类严重精神障碍、有住院史或应急处置史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生高风险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取消强制婚检后,成都市居民的意愿、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完善成都市婚检政策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抽取成都市3个区的18~49岁居民共6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未婚居民婚检意愿率为74.8%,已婚居民婚检率为49.5%。阻碍婚检的原因顺位为:平时体检健康没必要婚检、婚检会伤害彼此的信任、害怕有病对方不会结婚、检出有病很丢脸、婚检花费大;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知晓婚检(OR = 2.694,95%CI:1.565~4.639)、支持婚检(OR = 9.945,95%CI:2.010~49.211 )是已婚居民婚检行为的促进因素;年龄(OR = 1.112,95%CI:1.020~1.214)、高学历(OR = 1.889,95%CI:1.045~3.415)和支持婚检(OR = 17.082,95%CI:7.289~40.030)是未婚居民婚检意愿的促进因素;结论 现阶段成都市居民婚检行为的发生仍缺乏一定行动力;在改进婚检项目的基础上尝试免费婚检并且强制执行可能是提高成都市婚检率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区社区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月—2019年12月31日某区社区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2018—2019年住院情况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住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2 305例患者纳入分析,2018、2019年和两年住院率分别为5.47%、5.25%和8.89%。多因素分析显示,41~65岁(OR = 0.620,95%CI:0.421~0.913),未婚(OR = 1.566,95%CI:1.074~2.283),待业(OR = 1.629,95%CI:1.095~2.425),有医保(OR = 2.029,95%CI:1.460~2.821),有病情不稳定史(OR = 2.984, 95%CI:1.754~5.078),1次及以上住院史(1次:OR = 3.691,95%CI:2.509~5.428;2次及以上:OR = 6.402, 95%CI:3.578~11.452),补贴取药次数差(OR = 2.395, 95%CI:1.360~4.218)是社区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婚姻、就业、医保、病情不稳定史和住院史、补贴取药可能是社区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减少患者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健康体检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体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度某区登记在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188例患者资料,参加免费体检患者2 652例,体检率为4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44岁(OR=1.619,95%CI:1.213~2.161)、年龄45~59岁(OR=2.194,95%CI:1.589~3.029)、年龄≥60岁(OR=2.122,95%CI:1.444~3.118)、非户籍(OR=1.570,95%CI:1.362~1.80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保(OR=1.195,95%CI:1.023~1.39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补贴救助(OR=1.877,95%CI:1.628~2.164)或其他(OR=2.178,95%CI:1.583~2.997)、分裂情感性障碍(OR=1.353,95%CI:1.015~1.803)或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2.220,95%CI:1.511~3.261)是患者参加免费体检的积极因素,监护人为亲戚(OR=0.735,95%CI:0.591~0.914)、监护人为朋友及其他(OR=0.429,95%CI:0.314~0.586)、无监护人(OR=0.635,95%CI:0.457~0.884)、服药依从性为间断服药(OR=0.628,95%CI:0.476~0.829)、不服药(OR=0.378,95%CI:0.311~0.460)、初发病年龄≥40岁(OR=0.705,95%CI:0.551~0.904)是患者参加免费体检的消极因素。结论 深圳市某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健康体检率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督促规律服药、适当增加体检项目等措施提高患者体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基于某省“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个体因素与服药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患者水平和市州水平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92 099名,其中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有61 656名,依从率为32.10%。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较大(46~<65岁组OR=0.78, 95%CI:0.76~0.80;65~100岁组OR=0.57, 95%CI:0.55~0.59)、男性(OR=0.85, 95%CI:0.83~0.87)、少数民族(OR=0.71, 95%CI:0.63~0.79)、贫困(OR=0.79, 95%CI:0.78~0.81)、病程较长(5~<10年组:OR=0.73, 95%CI:0.70~0.75;10~<20年组:OR=0.72, 95%CI:0.69~0.74;20~<30年组:OR=0.70, 95%CI:0.68~0.73;30~80年组:OR=...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高危行为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和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存在危害他人/自身安全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0例为病例组,近3年未出现过高危行为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情况、家庭及社区管理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组以男性为主,精神分裂症居多(134例,55.83%),平均入院年龄(41.57±13.125)岁,病程(M)11.5年;两组在不同的婚姻状态、精神疾病家族史、病程、暴力行为史、就业状态、家庭经济状况、享受以奖代补政策、自知力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偶或离异[OR(95%CI)=4.487(2.033~9.90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2.017(1.091~4.311)]、无业[OR(95%CI)=2.152(1.053~4.399)]、家庭经济贫困[OR(95%CI)=2.631(1.205~5.742)]、有暴力行为史[OR(95%CI)=6.619(1.305~33.558)]是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离异/丧偶状态、 家族史阳性、家庭贫困、无业、有暴力行为史患者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高危行为的风险人群。在社区服务中应加强管理,降低患者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探索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新思路。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12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2 33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按其是否肇事肇祸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 332例流浪精神病人中肇事肇祸742例(31.8%),其中男性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女性(P=0.001),外省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南宁本市患者(P=0.000),离异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已婚患者(P=0.025);肇事肇祸患者较非肇事肇祸患者更易出现骨折(P0.05),流浪精神病人营养不良比例(70.9%)较高,且传染病发病率(15.5%)高于正常人群;肇事肇祸患者的主要精神病种为精神分裂症(75.9%),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54.4%(37/68)、心境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52.4%(22/42),均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43.9%(563/1 283)(P0.05);研究组出现妄想、幻觉、违拗、易激惹、被动性服从、情绪高涨等阳性症状多于对照组(P0.05),情绪淡漠、思维贫乏、注意减弱、缄默等阴性症状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显示,离异、无职业、精神分裂症、易激惹、幻觉、情绪高涨是肇事肇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有其明显的临床特征。肇事肇祸发生率较高;阳性精神症状促使其肇事肇祸;离异、无职业、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肇事肇祸。建议加强流浪精神病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并将其救助工作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议程;救助医疗机构设立外科及传染病区等,提高综合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年人闲暇时久坐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查数据,对10274名成年人闲暇时久坐行为的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建立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中国成年人闲暇时久坐时长平均为160min/d。其中≤120min/d有2 573人(25.05%),121~239min/d有4856人(47.26%),≥240min/d有2 845人(27.69%),主要是以看电视为主,上海市的成年人久坐平均时长高于其他地区。18~35岁(OR=1.86, 95%CI:1.56~2.21)、36~50岁(OR=1.19, 95%CI:1.05~1.35)、未婚(OR=1.76, 95%CI:1.41~2.20)、初中(OR=1.15, 95%CI:1.03~1.29)、高中及中专(OR=1.48, 95%CI:1.30~1.69)、大学及以上(OR=2.52, 95%CI:2.14~2.98)、失业(OR=1.26, 95%CI:1.16~1.37)、吸烟(OR=1.23, 95%CI:1.11~1.35)、喜欢看电视(OR=1.92, 95%CI:1.64~2.26)、对玩电脑游戏中立(OR=1.25, 95%CI:1.11~1.40)或喜欢(OR=2.71, 95%CI:2.39~3.06)、喜欢阅读(OR=1.37, 95%CI:1.22~1.54)的调查者久坐时间更长。结论 中国成年人闲暇时久坐水平较高,年龄偏低、未婚、失业、高学历的人群中,具有吸烟、平时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游戏机、阅读的行为习惯者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闲暇时久坐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体检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对社区患者的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 220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患者健康体检状况,并探讨影响患者健康体检的因素。结果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体检率为50.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城区(OR=2.756,95%CI=1.985-3.825)、服药(规律OR=1.974,95%CI=1.380-2.823;间断OR=1.948,95%CI=1.238-3.067)、有体检意识(必要OR=5.757,95%CI=4.054-8.177;无所谓OR=1.584,95%CI=1.053-2.382)及监护人为父母(OR=2.359,95%CI=1.367-4.069)或夫妻(OR=1.860,95%CI=1.036-3.339)是患者参加体检的积极因素,而家庭经济贫困(OR=0.614,95%CI=0.444-0.849)、病程≤10年(OR=0.662,95%CI=0.461-0.949)、未曾住精神专科医院(OR=0.704,95%CI=0.514-0.963)、GAS评分≤50分(OR=0.248,95%CI=0.166-0.371)或51-60分(OR=0.500,95%CI=0.340-0.734)是影响患者体检的消极因素。结论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体检率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对体检的认知,关注农村及贫困家庭及督促服药、稳定病情等措施提高体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女性患者精神障碍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依据,疾病活动度、社会支持、贬低-歧视是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量表进行了调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女性SLE患者SCL-90总分为(136.39±48.66)分,高于常模(129.96±38.76)分(t=2.247,P=0.025),289例SLE患者经过SCL-90检出有精神障碍的人数为128例(44.3%)。高月收入(OR=0.770,95%CI:0.604~0.981,P=0.034)是精神障碍的保护因素;高疾病活动度(OR=1.792,95%CI:1.023~3.138,P=0.042)、高贬低-歧视(OR=1.100,95%CI:1.035~1.169,P=0.002)是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SLE患者比一般人群具有更高精神障碍的风险,消除自我贬低、减少社会歧视、积极的就业、提高月收入、进行规范治疗、降低疾病活动度可能有效减轻SLE患者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和凉山州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基本情况、配偶告知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  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的配偶告比例为86.5%(735/850),其中凉山为84.3%(462/548),成都90.4(273/302),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4, P=0.01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成都,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4.962, 95% CI: 1.592~15.465, P=0.006)、确诊时间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OR=9.057, 95% CI: 1.110~73.926, P=0.040; OR=27.746, 95% CI: 3.625~212.392, P=0.001)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在凉山,其他民族(OR=8.195, 95% CI: 3.489~19.244, P < 0.001)、初中文化程度(OR=2.393, 95% CI: 1.248~4.590, P=0.009)、未合并感染(OR=16.146, 95% CI: 2.178~119.692, P=0.006)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家庭内子女数量≥3个(OR=0.325, 95%CI:0.128~0.830, P=0.019)、最近1个月与配偶性行为2~4次(OR=0.513, 95% CI: 0.288~0.912, P=0.023)的PLWHA告知比例更高。  结论  凉山配偶告知比例低于成都,可能与不同地区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家庭关系等因素相关。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配偶告知,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长春市成年居民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评价量表(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对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的长春市成年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长春市成年居民GHQ-12平均分为2.13分,阳性检出率为21.1% ;其中男性阳性检出率16.6%,女性阳性检出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8,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09,95% CI:1.248~1.824)、婚姻状况为丧偶(OR=1.483,95% CI:1.103~1.995)、睡眠时间为<7 h(OR=1.586,95% CI:1.334~1.885)或≥9 h(OR=1.322,95% CI:1.003~1.743)、职业类型为其他(OR=1.245,95% CI:1.002~1.547)、患有慢性病(OR=2.130,95% CI:1.760~2.578)为影响长春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年龄为35岁以上(OR=0.540,95% CI:0.361~0.808;OR=0.497,95% CI:0.328~0.752;OR=0.425,95% CI:0.276~0.656;OR=0.526,95% CI:0.325~0.852)、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00元及以上(OR=0.656,95% CI:0.519~0.829;OR=0.571,95% CI:0.445~0.732;OR=0.567,95% CI:0.432~0.761;OR=0.519,95% CI:0.366~0.737)、饮食规律(OR=0.584,95% CI:0.485~0.704)、进行锻炼(OR=0.583,95% CI:0.480~0.709;OR=0.789,95% CI:0.642~0.971)均为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长春市成年居民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并结合宣讲等方式增加其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江苏省医学生酒精滥用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江苏省医学生酒精滥用现况调查中319例酒精滥用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2匹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对照组638人。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江苏省医学生饮酒率为44.59%,酒精滥用发生率为8.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4.800,95% CI: 2.487~9.262)、家庭人均月收入 < 2 000元(OR=4.660,95% CI: 2.600~8.350)、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6 000元(OR=1.764,95% CI: 1.142~2.725)、家庭人均月收入>10 000元(OR=2.395,95% CI: 1.456~3.941)、饮酒是适应社会必须(OR=1.768,95% CI: 1.071~2.920)、饮酒不一定是适应社会必须(OR=1.948,95% CI: 1.311~2.894)、性格外向(OR=1.651,95% CI: 1.126~2.423)、有一些情感压力(OR=1.812,95% CI: 1.283~2.558)、情感压力很大(OR=7.207,95% CI: 3.970~13.085)和吸烟(OR=5.352,95% CI: 3.325~8.612)与医学生酒精滥用有关。  结论  江苏省医学生酒精滥用情况与民族、性格、吸烟、情感压力、对饮酒是否为适应社会必须的态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关,应该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降低酒精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就业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现状并探索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高血压预防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RDS)法在成都市抽取≥18岁非成都市户籍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患病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调查就业流动人口2351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9.8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1岁[31~45岁(OR=1.979,95%CI=1.466~2.670)、46~60岁(OR=3.673,95%CI=2.758~4.892)、≥61岁(OR=6.240,95%CI=4.272~9.116)]、吸烟(OR=1.597,95%CI=1.064~2.396)、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OR=1.429,95%CI=1.091~1.871)、超重(OR=2.577,95%CI=1.475~4.503)、肥胖(OR=3.954,95%CI=2.204~7.094)及职业为运输/仓储(OR=1.972,95%CI=1.177~3.304)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OR=0.614,95%CI=0.472~0.799)、不饮酒(OR=0.714,95%CI=0.557~0.916)、无高血压家族史(OR=0.687,95%CI=0.556~0.848)是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市就业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重点关注男性、老年、运输/仓储职业、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积极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控策略,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寻找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征。  方法  利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寻找COVID-19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和早期临床特征。  结果  荆州市累计报告1 580例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重症病例占比23.61%(373/1 58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9岁(OR=2.342,95% CI:1.803~3.043)、确诊病例(OR=2.772,95% CI:1.735~4.428)、有心脑血管疾病(OR=2.872,95% CI:1.542~5.349)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OR=1.881,95% CI:1.105~3.202)、发热(OR=1.845,95% CI:1.340~2.541)、乏力(OR=1.616,95% CI:1.246~2.097)、气促(OR=1.870,95% CI:1.197~2.923)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  结论  年老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例及早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淋巴细胞比降低的COVID-19病例均需警惕其重症化演变。  相似文献   

18.
万珠珠  蔡鹏  许欣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47-4249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青羊区老年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老年居民伤害事件的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选取 2010-2014年于成都青羊区到哨点医疗机构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60岁以上患者监测资料,并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模型老年居民严重伤害事件的高危人群为:75以上老年居民(OR=1.36,95%CI:1.21~1.54);非本市老年居民(OR=1.41,95%CI:1.28~1.67);仅接受小学教育者(OR=1.28,95%CI:1.10~1.48);伤害发生于冬季者(OR=1.17,95%CI:1.02~1.33);伤害为车祸者(OR=1.67,95%CI:1.37~2.00);伤害发生于有偿工作时(OR=3.27,95%CI:1.96~5.43);伤害发生于患者多部位(OR=2.32,95%CI:1.84~2.93);伤害后每延迟1 h就医,伤害事件就越可能更严重(OR=1.04,95%CI:1.03~1.05);其低危人群为:女性(OR=0.81,95%CI:0.74~0.89);有工作的老年居民(OR=0.84,95%CI:0.75~0.94));伤害非为骨折者(OR=0.12,95%CI:0.11~0.15)),相反的也就是,男性,无业退休的老年居民,伤害为骨折的老年居民为其高危人群。结论 多个因素与老年居民严重伤害相关,我区应针对老年居民制定具体有效的卫生政策,降低老年居民伤害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CHARLS 2015的387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自评健康比例仅28.2%。童年健康状况不好(OR=2.928, 95%CI: 2.298~3.826)、住宅商用(OR=1.528, 95%CI: 1.024~2.281)、居住地为农村(OR=1.467, 95%CI: 1.164~1.85)、夜间睡眠时间(OR=0.862, 95%CI: 0.828~0.91)、饮酒(OR=0.735, 95%CI: 0.583~0.927)、戒酒(OR=1.862, 95%CI: 1.301~2.665)、人际交往(OR=0.791, 95%CI: 0.651~0.962)、工作类型非农业(OR=0.608, 95%CI: 0.44~0.84)、住房有洗澡设施(OR=0.817, 95%CI: 0.669~0.999)与老年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需要将老年健康干预时间前移,并从个体到环境因素加强对老年健康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