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913-1914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并开展糖尿病护理品管圈小组,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并分析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考核优秀率、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活动后,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7.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考核优秀率为96.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增加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疼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共同分析影响疼痛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环节护理质量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疼痛知识考核合格率、疼痛护理记录到位率、疼痛患者主动告知率及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临床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建立QCC活动小组,采用QCC活动的相关管理方法实施拟定主题、把握现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成果评价等步骤,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效果。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程度得到提升。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实施QCC活动,能明显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的健康意识程度、住院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转归状况和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83.89±18.63)次/分、LVED(58.43±16.83)mm、LVEF(38.69±12.74)%、BNP(122.67±26.78)pg/L,对照组患者心率(76.87±25.39)次/分、LVED(63.67±21.23)mm、LVEF(35.67±11.84)%、BNP(156.78±52.23)pg/L,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复发率和入院超过2次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糖尿病品管圈,对糖尿病圈员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患者满意度问卷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糖尿病品管圈后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护理风险,有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糖尿病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识别与评估糖尿病护理风险因素,选定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病房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从86.6%提高到97.3%,全院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率从74 .3%提高到98.6%,全院护士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从91.7%提高到99.1%,修订了末梢血糖测定流程、笔式胰岛素注射器使用流程、胰岛素保管使用流程。 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护士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疼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共同分析影响疼痛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环节护理质量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疼痛知识考核合格率、疼痛护理记录到位率、疼痛患者主动告知率及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临床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院94例CH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健康知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45/47)高于对照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可提高CHF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能提高其健康教育得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12月期间收治人院的7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6rain步行试验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与同年9~10月期间73例进行6min步行试验但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做对照,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运动后血压、心率及运动中最高心率更趋于正常,平均运动距离更远(P〈0.05)。结论:6min步行试验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重要方法,在进行评估试验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对防止发生不良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通过分析现状,针对重点缺陷制定相应措施,从简化签署知情同意书步骤、调整预约登记区布局、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合理改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善,观察品管圈开展效果。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的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8项无形成果指标均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QCC活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CC活动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耳鼻喉科全部护理人员11名开展品管圈活动,由50名患者共同参与,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工作能力、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护理文书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人均差错护理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健康教育时间、基础护理时间、总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文书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重视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分批进行QCC知识培训,并在全院护理单元开展QCC活动,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计我院开展QCC活动情况及论文发表情况。结果:QCC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临床护理操作、护理管理、患者安全、患者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问题,QCC成果形成7篇论文,4篇已发表,3篇待发表,1项专利正在申请中。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开展QCC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压疮高度危险患者254例,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赛肤润按摩、睡气垫床等常规预防措施;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的136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品管圈活动要求进行系统管理。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护士与患者/家属的相关认知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15.25%),患者/家属压疮防护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的压疮护理能力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压疮防护能力及患者/家属压疮预防依从性,从而降低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综合分析护理服务缺陷,提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改进方法。方法 2014年8月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于8—12月开展活动,立足于医院现状,明确存在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制定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院内患者不满意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综合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改善,对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择55例慢性心力衰竭焦虑住院患者,标记为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并随机选择综合护理未实施前55例慢性心力衰竭焦虑住院患者,标记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均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高磷血症、导管感染、穿刺部位渗血、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作意识、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及净化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ICU血液净化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汤翠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62-136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实践对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而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入量记录准确率和护理质量,以及入院和出院时6 min步行试验(6MWT)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品管圈护理干预后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6MW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6MWT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患者的提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电话回访率、床旁护理落实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实践可明显提高患者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保证护理干预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6MWT、ADL、GSES、MMSE、SAS和SDS评分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