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931-193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137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比较非重建图像(常规CT检查)与重建后图像的征象检出率和诊断效能,观察MPR和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表明,129例为急性阑尾炎,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急性穿孔坏疽性阑尾炎19例。重建后图像对阑尾显示、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阑尾外壁间径增宽的检出率均高于非重建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阑尾腔内结石、阑尾穿孔、阑尾腔积液、阑尾周围渗液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重建后图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7.08%(133/137)、灵敏度为97.67%(126/129),均显著高于非重建图像(P<0.05);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更高,对各种征象的检出率也更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在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23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及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与CT检查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9.7%、90.2%,灵敏度分别为85.0%、90.7%,特异度分别为43.8%、8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0%、9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4%、58.3%。其中,两者之间准确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与CT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相对来说,CT更具有优势,但超声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2022年1月—12月期间治疗的6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腹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均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对影像学图像及相关数据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其中有2例患者被误诊为腹膜炎。60例病患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出现阑尾肿大的例数最多,为58例(96.67%)、其次是回盲肠壁增厚30例(50.00%)、阑尾结石20例(33.33%)、肠系膜多发淋巴结12例(20.00%),阑尾周围脓肿合并穿孔5例(8.33%)。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阑尾炎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降低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参考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MSCT多平面重建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腹部MSCT增强检查。分别依据超声检查、MSCT多平面重建对是否是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并对诊断信心评分(分3级)。结果MSCT多平面重建较超声检查可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93.8%vs 65.6%,P<0.05)。超声及MSCT均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两种方法的诊断信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检查方法,MSCT多平面重建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和CT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5~12岁小儿患者134例,与术前CT及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灵敏度,比较两组的灵敏度差异;进一步计算急性阑尾炎中单纯与非单纯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12岁小儿急性阑尾炎影像诊断中,CT诊断价值优于超声;而诊断灵敏度差异主要体现在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非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由于临床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依赖影像学辅助检查,而CT扫描增加小儿恶性肿瘤的罹患率,因此可将超声作为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首选检查;当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提示阴性而临床体征进行性加重时,建议再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赞皇县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和超声诊断资料,比较术前B超(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试验组)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率和病因学诊断率。结果阑尾周围脓肿的B超、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率分别为91.7%、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多排螺旋CT检查病因学诊断率分别为69.4%、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CT检查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方法,但在病因诊断方面CT明显优于B超,在老人、小儿等特殊病例诊断中CT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66例病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研究时间2019年5月—2020年10月。患者均采用超声及多层螺旋C 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重建技术诊断,对比分析诊断效果,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采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信度分布在5分的有84.8%,与采用多层螺旋C T诊断的5分可信度比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可信度分值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病理证实66例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发作。多层螺旋CT诊断与超声诊断相比之下,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更高(P<0.05)。多层螺旋CT采取平扫及重建技术观察,将阑尾横径大于6 mm,阑尾管壁横径大于2 mm的检出情况判定为阑尾异常。出现阑尾异常增粗、增大,见阑尾腔积气积液,以及呈现“靶征”,刺猬直接征象,而出现阑尾周围炎性渗出、脂肪间隙模糊,阑尾粪石影,盲肠壁局限性增厚的“箭头征”;阑尾周围脓肿、包块及淋巴结形成,残留的阑尾影以及阑尾周围蜂窝织炎、阑尾脓肿及伴随低位小肠梗阻为其间接征象。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可提升图像的清晰度,通过多平面及多角度的探查,提升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通过不同影像特诊的分析,提高各种疾病分型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应用于足踝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入组患者均完善影像学检查,包括足踝部x线、透视、常规CT及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比上述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于隐匿性骨折的检测成功率。结果:常规螺旋CT检测率为68例(85.0%),X线透视检测率为52例(65.0%),X线正侧位片检测率为0(0%),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应用于隐匿性骨折的检测率为100%,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应用于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疗效确切,能够清晰显现骨折位置及形态,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对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搜集55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比较重建图像与未重建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各种征象显示率。 结果 55例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病理确诊50例,右侧卵巢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盆腔炎1例。重建后的阑尾全程显示率(100% vs 80%)、管壁增厚显示率(92% vs 70%)以及回盲部肠壁增厚显示率(50% vs 2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对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超声检查及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设定行超声检查为对照组,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及手术可切除性情况。研究组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76.47%)大于对照组(23.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应用诊断胰腺癌价值高,具准确性、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结果、CT重建图像及薄层肺部扫描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多层螺旋CT征象检查中管壁增厚、腔内外病变、阻塞性病变、转移性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率(95.92%)与手术病理(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肺癌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泉州滨海医院收治的9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扫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与诊断效能。结果:9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有85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共检出78例,检出率为91.76%(78/85);X线片共检查出64例,检出率为75.29%(64/8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至本院急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执行CT常规轴扫及MPR、CPR后处理重建,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MRP、CPR及联合两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在100例疑似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80例为急性阑尾炎,20例为非急性阑尾炎。在20例非急性阑尾炎患者中,5例右侧附件炎,10例盲肠憩室炎,2例Crohn病,3例正常。M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75.0%(60/80),特异度为50.0%(10/20),准确度为70.0%(70/100);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81.2%(65/80),特异度为60.0%(12/20),准确度为77.0%(77/100);MPR联合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87.5%(70/80),特异度为75.0%(15/20),准确度为85.0%(85/100)。MPR联合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PR或CPR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联合CPR可互相弥补单一诊断中的不足,明显提高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及时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单发肺结节应用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的价值。方法:选取射阳县中医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单发性肺结节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多排螺旋CT平扫检查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并通过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单发性肺结节征象检出率,同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多排螺旋CT平扫和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诊断单发性肺结节的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单发性肺结节恶性病变患者共49例,良性病变患者共32例;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方法的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牵拉征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平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诊断单发性肺结节阳性率为60.49%,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阳性率为56.79%;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诊断单发性肺结节的灵敏度(91.84%)、特异度(87.50%)、准确率(90.12%)、阳性预测值(91.84%)、阴性预测值(87.50%)高于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77.55%、75.00%、76.54%、82.61%、68.57%),其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及辨别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临床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诊断急性阑尾炎及鉴定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临床病理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65例,检出单纯性急性阑尾炎15例(单纯组),化脓性阑尾炎29例(化脓组),穿孔坏疽性阑尾炎例21例(坏疽组),诊断准确率95.71%,灵敏度96.92%,特异度80.00%。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CT征象均存在肠壁增厚、阑尾粪结石、肠瘀张表现,比较化脓组与坏疽组同单纯组阑尾周围渗出、阑尾管径扩展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化脓型阑尾炎、坏疽型阑尾炎在阑尾管腔直径、管壁厚度、周围脂肪密度、管腔外积液、箭头征等征象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也有所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多层螺旋CT征象,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常规扫描读片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的读片结果与常规横断位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联合应用阑尾显示率达到100%(60/60),阑尾外径增大、阑尾壁增厚的显示率也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提高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患者真菌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常规X线检查与多排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疑似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9例,经常规X线检查与多排螺旋CT分别检出44例、47例。49例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经真菌培养,曲霉菌占40.82%;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4.6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24%;热带假丝酵母菌占8.16%;其他菌种占4.09%。多排螺旋CT对于空洞型病变的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常规X线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81.63%、69.23%、79.03%和0.446,多排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91.84%、84.62%、90.32%和0.724,多排螺旋CT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结论:多排螺旋CT较常规X线检查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306-2307
56例检测发现胰腺肿块的患者均行超声和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统计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和超声技术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病例数,结合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记录并对比分析胰腺癌患者和胰腺炎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的CT值。多排螺旋CT检查胰腺癌的准确率为90.69%,而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51.16%,多排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测技术,且胰腺癌患者的CT值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明显高于非胰腺癌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辅助诊断胰腺癌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提高癌症检出率,并能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5.35%;各病理分型间CT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可提高诊断率,将误诊、漏诊率减低,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诊断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片与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资料,比较16排螺旋CT与X线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与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2%、88.89%、95.95%,X线片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1.54%、66.67%、79.73%,前者均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31、13.27、11.44,P0.05);16排螺旋CT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31%,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7%。结论 16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判断梗阻部位及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