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治疗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mSBP)及24h平均收缩压(m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可有效降压,且疗效远高于单一用药,并可保证患者肾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选取收入的110例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晚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血脂水平。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达标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脉压差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脂变化不大,观察组血脂下降显著(P0.05)。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较单纯应用左旋氨氯地平能更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收缩压、脉压差、血脂,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幅度(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幅度(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反应性充血值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幅度(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有良好、肯定的疗效,并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26-227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皆实施西医降压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葛根汤与硝普钠联合治疗疗法,对比两组治疗7d后中医症候的积分差异与降压效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皆比入院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对照组血压波动情况比观察组明显(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危象合并症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葛根汤治疗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以平稳降压与缓解患者的中医证候,并且不会引发血糖的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79-3181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和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IM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降压药及抗焦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锻炼,两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降压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段锦可有效改善老年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血压、中医证候,缓解其焦虑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22-3023
选择本院2013年1~11月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分别在干预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各项观察指标,分析观察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心血管事件控制的干预效果。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收缩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干预方式均能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干预对各指标的疗效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黄宇  祝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938-393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28±8.27mm Hg和76.81±5.10mm 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管斑块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降低其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患者的心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73-4074
选取于我院诊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单纯予以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予以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幅度及治疗有效率等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运用厄贝沙坦分散片和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血压更好更快的达标,进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