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应用超声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超声引导下肾活检的患者于术后立即、术后4h、8h、72h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出血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其中术前无镜下血尿22例,观察术后血尿情况,回顾性分析尿液观察及超声造影在肾活检术后的应用价值,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病理。结果:超声造影检出肾及肾周血肿38例,检出。肾及肾周血肿伴活动性出血8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肾及肾周血肿时,在穿刺点周围出现异常无增强区,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造影剂自穿刺点呈喷泉状或细线状流向肾周,并在肾周的无增强区域内形成异常的高增强区域。术后4h、8h、72h超声造影检出活动性出血分别为2例、1例、1例;术前无镜下血尿的2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镜下血尿17例,占77.2%,均在术后1~2d消失。结论:肾活检术后应定时行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4例,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7例,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4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1例.分别给予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11例中保守治疗4例,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6例,手术探查1例.保守治疗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10例中的7例获随访1~3年,愈后良好,未发现肾性高血压、肾功能受损、肾积水、肾脏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探查1例因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创伤严重术中出血行病变肾脏切除术.结论 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腰腹部撞击. 伤,医源性创伤如ESWL、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等操作后.CT和B超检查是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主要诊断方法.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尽量避免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4岁.腰部不适1个月,超声检查:右肾下极见大小约63 mm×52 mm×66 mm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呈较均匀中等回声.CDFI:以周边环状血流为主.超声诊断:右肾下极占位,考虑良性.术后病理:(右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影响肾周及肾包膜下血肿产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155例,收集资料如患者性别、年龄、CKD分期、肾脏深度、穿刺用时、穿刺针数、操作医师、能否配合操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术后血肿产生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血肿组两组间CKD分期、肾脏深度、能否配合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CKD分期>1期、肾脏深度≤20mm、患者不能配合操作是术后出现血肿的危险因素(P=0.009、0.010、<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诊断肾脏病变有效、安全的方法,多种因素会影响术后血肿的产生,训练患者呼吸配合操作可减少术后血肿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十字定位法”肾穿刺活检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超声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05例超声实时引导下“十字定位法”肾穿刺活检患者的成功率、穿刺活检肾小球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05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中,除1例患者穿刺病理提示为脂肪组织,其余患者肾活检均获得10个以上的肾小球数,肾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9%(104/105)。全组术后超声检出肾周及包膜下血肿25例(23.8%,25/105),其中,血肿长径>25 mm者5例;肉眼血尿者7例(6.7%,7/1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5%(32/105)。 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超声实时引导下“十字定位法”肾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损伤血肿和活动性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肾损伤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肾穿刺活检术后损伤24例,闭合性肾损伤4例,计算两种方法对肾损伤血肿及活动性出血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或超声随访检查证实.结果 常规超声对肾血肿的检出率为67.86%(19/28),超声造影对肾血肿的检出率为92.86%(26/28),高于常规超声(P<0.05),且造影后血肿范围更明确.常规超声难以诊断肾损伤血肿内的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诊断26.92%(7/26)肾血肿伴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特征为肾血肿形成时,血肿区始终无造影剂进入;肾血肿伴活动性出血时,造影剂自受损血管溢出,形成不规则的异常增强区.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诊断肾损伤血肿,准确计算血肿范围和判断活动性出血,对发现肾穿刺活检术后合并的血肿及出血具有特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肾活检选择哪侧肾脏更为合适,探讨更为安全的超声引导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肾活检病例,共2 458例,其中左肾穿刺409例,右肾穿刺2 049例。对比两组间术后血肿大小情况及两组肾小球穿刺数目,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右肾术后血肿长度及宽度均小于左肾,大血肿发生率左肾术后发生率12.5%,明显多于右肾术后6.8%(P0.01),且穿刺所得肾小球数量,右肾为(24.47±10.22)个,左肾为(21.60±9.52)个,两组间P0.001。结论选取右肾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更为安全,且取得小球数目较多,能保证肾病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肾小球疾病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术后给予精心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9例排尿困难患者,经诱导排尿8例,行留置导尿管1例,1 d后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出现肉眼血尿3例,应用止血药物48 h后转为镜下血尿,1周后消失;术后2 d发生1例肾周血肿,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结论:护理上重视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并给予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肾穿刺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令艺  徐文娟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55-955,957
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肾穿刺 )是肾脏疾病的常见检查 ,有助于明确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 ,有助于观察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 ,为肾脏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院自1994~1999年共行肾活检8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B超定位下行肾穿刺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肾包膜下血肿、肉眼血尿。其中并发肾包膜下血肿伴肉眼血尿8例。女性6例 ,男性2例 ,年龄最大45岁 ,最小14岁。2术前术后常规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检查 ,术前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穿刺目的及操作过程 ,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2.2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定位实时引导下肾活检技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定位实时引导下肾活检的患者326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定位实时引导下肾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26例患者经过2~4次穿刺均取材成功符合活检标准,未出现取材不良标本,取材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并发症8例,其中肉眼可见血尿4例,肾周血肿2例,肾包膜下血肿2例,发病率为2.45%。结论:超声定位实时引导下肾活检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肾病辅助检查技术,经皮肾穿刺活检进行实时监控引导确保了穿刺取样的成功率,其并发症因素与左、右肾穿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顾惠英  王玉  沈云 《全科护理》2014,12(1):26-27
[目的]总结151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51例住院接受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病人给予全面细致的宣教、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151例病人均穿刺成功,出现肉眼血尿2例,肾包膜下血肿1例,未见术后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病人的护理是穿刺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0岁,因右侧腰部绞痛6d,伴尿频入院。尿常规实验室检查:大量血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数12.6×109/L。即往史:3年前因膀胱癌行膀胱局部切除,术后常规行化疗药物丝裂霉素20mg/次膀胱灌注半年。超声所见:右肾窦区分离1.0cm,右侧输尿管起始部内径0.3cm;右肾下极包膜下局限性积液,宽度0.4cm。诊断: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端稍扩张,右肾包膜下少量积液。结合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临床给予抗炎治疗。1周后复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173例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血压、肾功能、穿刺次数、穿刺针型以及穿刺肾别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173例患者肾穿刺活检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0例(11.56%),其中肉眼血尿3例(1.73%),肾周血肿17例(9.8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3例在穿刺术后出现了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影响肾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0例肾病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根据肾穿刺活检术前、术中、术后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认为周到、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郝健  徐丽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48-2349
目的:探讨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检术的综合护理经验。方法:对59例B超引导下小儿肾穿刺活检术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术后并发轻度血尿2例(3.4%),24h后渐消失。无术后感染、大出血、肾包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认真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保证肾穿刺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肾活体组织检查是肾病科一项重要的诊断检查技术。目前国内肾穿刺多采用静脉尿路造影荧光屏直视下定位(简称IVP)及B超导向下经皮肾穿刺定位进行。从1992年起我们采用在CT导向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穿刺活检术的技术水平,提高临床诊断质量,现就92~95年完成的有完整资料的15例介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57例弥漫性肾病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活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快速自动肾穿刺活检弥漫性肾病患者 2 5 7例 ,所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以检出肾小球作为取材成功 ,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结果 左右肾下极共进针 62 2次 ,获 3 95 2个肾小球 ,平均每例进针 2 .42次 ,取材成功率 97.2 8% ,左肾下极取材成功率略高于右肾下极 ;不同进针次数取材成功率不同 ,且随着进针次数增加 ,取材成功率亦增大 (P <0 .0 5 )。病理类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多见。结论 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男,7岁。因发现右肾积液,右肾穿刺造瘘术后2个月入院,2个月前因发热、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右肾重度积液,予以右肾穿刺造瘘留置造瘘管,引流液量为每日1000ml。入院查双肾B超示右肾重度积液,右肾大小为:164mm×90mm,右滑盂分离86mm,实质变薄。右输尿管逆行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局部呈斑片状显影,右侧输尿管迂曲畸形环绕腔静脉后走行,其上段并可见不规则狭窄征象,中下段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考虑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19.
肾穿刺活检术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用肾穿刺针经背部皮肤刺人肾下极抽取肾组织的一种获得肾脏病理标本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Ⅲ。由于肾穿刺活检术为有创检查,易发生以创伤出血为主的多种并发症,我科2003—11—2008-11对35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了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取得了很好的诊疗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肾穿刺活检术后迟发性大出血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32岁。因恶心、呕吐、乏力10 d余以肾衰竭收入院。PE:一般情况可,BP 160/110 mm Hg,HR 84次/min。实验室检查:Cr 1 227.9μmol/L,BUN 9.42 mmol/L;血常规示Hb 84 g/L;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行血液透析、降压等对症治疗。为进一步确诊及指导治疗,行B超引导下肾活检术。术前1 d、术后第3天和第5天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术后第10天行血液透析4 h,低分子肝素用量2 500 U。透析结束后2 h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腰部剧痛,BP 130/80 mm Hg,HR 104次/min,B超发现右肾包膜下血肿,范围7.7 cm×2.5 cm;血压进行性下降。立即予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血压正常,B超未见血肿继续增大。例2:女,41岁。因尿中泡沫多伴尿检异常2个月以蛋白尿待查收入院。PE:一般情况可,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水肿;BP 126/78 mm Hg。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性(+++),定量7.6g/24 h;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正常。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穿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