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3. 0T磁共振ASL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 0T磁共振MRA、3D-ASL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分析MRA、3D-ASL诊断结果。结果 本研究7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阳性48例,阴性24例。MRA诊断敏感度为70. 83%,特异度为62. 5%,准确度为68. 06%; 3D-ASL诊断敏感度为95. 82%,特异度为87. 5%,准确度为93.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 0T磁共振3D-ASL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优于MRA,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52-1453
观察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加权成像(ASL)在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运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缺血半暗袋面积。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提示,DWI和ASL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ASL与MRI阳性检出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缺血半暗带面积,DWI和ASL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均可用于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病灶的血流灌注提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MRI技术(pCASL)、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3D-TOF-MRA与pCASL检查,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血管造影,以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狭窄判断的一致性。结果以DSA为对照,pCASL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91.14%,特异性为77.78%,准确度为89.7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553,P0.05);3D-TOF-MRA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灵敏度为87.34%,特异性为55.56%,准确度为84.0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吻合度较弱(κ=0.331,P0.05)。结论尽管pCASL、3D-TOF-MRA分别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pCASL和DSA吻合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董泊 《临床医学》2011,31(7):83-84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安全,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MRI)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抽选我院64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检查。脑梗死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结合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信号异常面积分成ASL>DWI组、ASL≈DWI组和ASL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和颈动脉中膜增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阻力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具有无创、简便的优势,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磁共振DWI结合T2WI对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DWI结合T2WI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经体表显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诊断符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结合T2WI检测前列腺疾病科学有效,特异性较高,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方法,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神经介入溶栓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行静脉溶栓治疗者34例,作为对照组;以DSA神经介入溶栓术者3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97.06%,均高于对照组的44.12%、79.41%(均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卒中复发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2%(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应用DSA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并改善神经功能状况且复发率较低及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2016年收治的1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并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后期随访过程中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后期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技术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院缺血性心脏病患者76例(心肌缺血区域共83个)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和1.5T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种磁共振技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及检测左室参数值[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舒张末容积(EDV)、在收缩末容积(ESV)]。结果3.0T磁共振扫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4.74%(72/76)高于1.5T磁共振诊断符合率77.63%(59/76),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95.18%(79/83)高于1.5T磁共振检出率72.29%(60/83),P<0.05;在检测左室EF、SV、EDV、ESV水平方面,3.0T磁共振扫描检测值均高于1.5T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3.0T磁共振技术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且能更准确测定左室功能指标,为临床诊治及评定患者心功能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2016年9月本院诊治为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92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临床诊断时所选用的不同检查方案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46例,前者应用超声诊断,后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对比两组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观察组动脉闭塞、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斑块误诊率4.17%、4.00%与5.56%均比对照组20.83%、20.00%与22.00%低(P0.05);两组肠系膜下动脉病变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两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诊断效果和价值比超声优,能够减少误诊发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具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治疗后SSS评分为(68.54±6.8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抽取7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维脑路通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维脑路通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应用疏血通联合维脑路通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30例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左侧与右侧的海马体积和颞叶沟回间距。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有利于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在血清低PSA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月-2019年度1月的血清低PSA前列腺癌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100例,对其实施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将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项指标。结果: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诊断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与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血清低PSA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实施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取得显著价值,能显著提高检出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的检验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X线检查;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其两组诊断符合率和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阳性48例,所占比96.00%;阴性2例,所占比4.00%)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0.00%(阳性35例,所占比70.00%;阴性15例,所占比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与对照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14.00%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的检验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体会。方法: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6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6.67%、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敏感度96.67%以及特异性90.00%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4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6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97.76%、特异性96.72%、灵敏性98.63%,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3.28%、漏诊率1.37%,较单一检查低(P<0.05)。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灌注扫描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0例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常规扫描,而后加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检查,分析两种灌注技术所获得的肿瘤各灌注指标在不同颅内肿瘤中的差异,比较两种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ASL与DCS灌注检查在颅内肿瘤各自对应最大血流量值(TBF max)/对侧白质脑血流量(CBF)、TBF max/对侧灰质CBF、TBF max/对侧半球CBF数值比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灌注检查的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TBF max/对侧白质CBF、TBF max/对侧灰质CBF、TBF max/对侧半球CB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灌注检查结果与DCS均一致(P0.05)。与手术病理学结果比较,常规MRI扫描的颅内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43%(57/70),加ASL灌注检查之后的诊断符合率为87.14%(61/70),略高于常规扫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L能够获得与DCS类似的颅内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但ASL完全无创、可重复性高、检查程序与后处理简单,对脑胶质瘤术前级别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作为MRI常规检查的重要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煤工尘肺(CWP)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脂四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浓度(HGB)的情况。方法选择CWP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观察组,选择单纯CWP患者93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脂四项、hs-CRP、HG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血脂四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HG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同年龄组HGB水平60岁以上各组病例与60岁以下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GB对CWP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