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溶栓、动脉取栓术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脉取栓术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有效率、术后血管再狭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观察组的血管再狭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介入溶栓和动脉取栓术临床效果各有优势,首选介入溶栓疗法,也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支架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超4.5 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超过4.5 h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1例和取栓组58例。溶栓组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取栓组接受Solitaire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2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并于90 d进行随访。结果:取栓组的血管再通率、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94.8%v.s.78.0%,67.2%v.s.41.5%,均P0.05);取栓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取栓组的NIHSS评分优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高于溶栓组的87.8%(P0.05);取栓组的基本治愈率高于溶栓组(50.0%v.s.31.7%,P0.05);溶栓组患者的颅内出血的比例高于取栓组(P0.05);90 d随访,取栓组恢复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治疗可显著改善大脑中动脉栓塞超4.5 h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结合改进的下肢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单纯置管溶栓12例,术后再栓塞率16.67%(2/12),截肢率8.33%(1/12);单纯导管取栓19例,术后再栓塞率21.05%(4/19),无截肢患者;单纯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5例,包括心脏瓣膜置换3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全部治愈;行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斑块剥脱4例,全部治愈;行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9例,全部治愈。本组再栓塞率为12.24%,截肢率为2.04%,介入技术联合手术治疗13例,无术后再栓塞和截肢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介入技术结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成功率高,且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栓塞率、截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采用导引导管取栓和局部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股浅动脉支架放置术后急性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4月,8例下肢股浅动脉支架放置术后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介入引导管取栓及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下导引导管取栓和局部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支架急性血栓形成,疗程短、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急诊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并术中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术后抗凝、溶栓,其中15例术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A组),17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仪治疗(B组)。结果A组10例痊愈,2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2例,截肢率13%,死亡率6.7%。B组13例痊愈,2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1例,截肢率5.9‰死亡率5.9%。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杂交手术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周围血管介入科收治的8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按手术意愿将患者分成两组,取栓术组(45例)给予Fogarty导管取栓术,杂交手术组(41例)给予Fogarty导管取栓术+腔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即时通畅率、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通畅率、保肢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交手术组住院时间、即时通畅率、术后ABI值明显优于取栓术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杂交手术组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明显高于取栓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取栓术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截肢率,术后通畅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52-3953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机械性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NIHSS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溶栓术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及取栓溶栓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留置导管的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早期取栓溶栓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全面、细致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6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静脉溶栓法。Fogarty导管取栓强调取栓应在栓塞发生6~8h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2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行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对照组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或选择性颈动脉顺行介入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前,两组A-R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两组A-Rct均较溶栓前显著缩短(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动脉逆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疗效与常规顺行介入溶栓相同,有利于改善患者眼底视网膜循环水平,提高患者视力,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ogarty管取栓术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动脉切开Fogarty取栓管自远心端取栓及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9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有进心端喷血远心端回血,术后3例出现反复血栓形成,2例截肢,3例侧支循环建立,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随即出现肺动脉栓塞死亡。急性动脉栓塞救肢率达94.7%。经3个月~4年随访(67例,随访率70.5%),发现术前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Fogarty取栓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远离病变血管,可选取相对表浅的部位切开,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Fogarty取栓管可在术中取出大部分血栓,但细小动脉内血栓无法完全取出,故术中及术后予以抗凝溶栓治疗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支架取栓治疗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其中支架取栓治疗组35例,静脉溶栓治疗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治疗后24小时、14天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90天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治疗期间颅内出血转化、临床死亡率等,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支架取栓组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 0~2分)支架取栓治疗组(54.28%)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24.33%)(P<0.05),支架取栓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5.7%)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16.67%)(P<0.05);两组间的总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各亚型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效果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颈内动脉溶栓和血栓内接触性溶栓3种溶栓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静脉溶栓)40例,B组(颈内动脉溶栓)40例,C组(血栓内接触性溶栓)40例。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再通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h、治疗后7d,B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0%,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0.00%,B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5.00%,A组患者的总出血率为12.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再通率为85.00%,B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5.00%,A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起效快、效果好,动脉溶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下肢动脉介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服用通塞脉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介入术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通塞脉片。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手术成功率9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补救性支架植入率、开通的膝下动脉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2例(5%)患者分别死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对照组1例(3%)患者死于心肌梗死。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体保肢率分别为81%和67%,临床症状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分别为17%和14%。2组患者总体保肢率、再血管化率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观察组患者小截肢率低于对照组(14%vs. 33%,P <0.05)。对术前患者肾功能进行分层分析,肾功能正常患者中观察组的小截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vs. 35%,P <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效果确切,通塞脉片有助减少患者术后小截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ACI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97-1398
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部接收的6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作不规则性的肝叶切除手术;B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C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D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取栓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1、2、3年的总生存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A组显著提高(P<0.05);而D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较其他3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与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行Fogarty导管取栓及溶栓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19例,症状改善3例。[结论]加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静脉溶栓患者(对照组)23例,动脉溶栓联合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12例。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包括7d及2周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mRS)评分、7d病死率、24h出血转化率等。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比较,两组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措施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患者,以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不同为依据分组,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0%(21/40)(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加强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优化完善护理流程和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和警惕性,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