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及其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大肠癌的筛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市松江区40岁以上的大肠癌高危人群140 096人进行粪便潜血试验(FOBT),FOBT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同时对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肠镜检查的应答情况,并分析对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FOBT阳性率为16.83%。肠镜检查8 566人,筛查率36.33%。诊断肠癌142例,检出率为1.66%。FOBT阳性率2013年15.78%与2012年18.16%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肠镜检查率明显升高(45.66%,26.0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怕痛(OR=3.01)、认为没必要(OR=1.89)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独立不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0.92)、定期体检(OR=0.75)是肠镜检查顺应性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松江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不高,定期体检、文化程度高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接受肠镜检查,怕痛、认为没必要是拒绝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社区大肠癌筛查后高危人群对肠镜检查的意愿及肠检镜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利于提高大肠癌肠镜检查依从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初筛后阳性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接受肠镜组和未接受肠镜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将大肠癌评估为阳性的患者分为病例组356例,对照组548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OR=1.52,95%CI:1.15~2.01,P=0.004)、有大肠癌相关疾病史(OR=2.18,95%CI:1.56~3.05,P0.001)、仅FOBT阳性(OR=5.49,95%CI:3.84~7.82,P0.001)和FOBT合并问卷阳性(OR=1.98,95%CI:1.23~3.18,P0.001)影响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对无肠镜意愿者进行原因调查发现,排在前5位的原因是做肠镜难受(64.05%)、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或创伤(45.25%)、担心查出大肠癌(41.05%)、做肠镜费用较高(31.02%)和害怕做这方面检查(20.07%)。结论需要加强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推广无痛肠镜,提高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探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对40~79岁上海市奉贤区户籍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筛查46 501人,初筛阳性率为24.07%,无论男性还是女性,70岁以上人群初筛阳性率最高;肠镜检查依从率为45.90%,总病变检出率21.92%,总病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3,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肠镜检查依从率、总病变检出率、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18%、16.41%和9.42%,均低于单一FOBT阳性组(分别为47.94%、23.06%和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上海市奉贤区居民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了解该地区居民大肠癌病变影响因素,为大肠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完成《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与胶体金法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确定初筛阳性人群中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共997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探讨大肠癌筛查病变影响因素。 结果 肠镜诊断阳性结果人数为224人(占22.47%),不同性别、学历、职业肠镜诊断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1.221,95%CI:1.042~1.867),教育程度越高(中学、中专及以上:OR=6.003,95%CI:1.338~31.675)的大肠癌筛查诊断更容易是阳性结果。相反,与职业为其他的人群相比,农民筛查诊断大肠癌为阳性结果的可能性更小(OR=0.039,95%CI:0.015~0.099)。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筛查阳性诊断率高,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是大肠癌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早期筛查时应加强对注高危人群的宣传,提高诊断率,从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的大肠癌筛查数据,进行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方法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作为初筛手段。初筛阳性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松江区2015年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50岁~74岁居民大肠癌早诊、早治效果。结果实际筛查104,447人,初筛阳性率为33.61%。70岁以上人群的初筛阳性率最高,且男性的初筛阳性率高于女性。总病变检出率32.34%,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29.32%,单一FOBT阳性组总病变检出率为33.83%,评估与FOBT联合筛查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34.62%。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应持续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参加筛查的主动性和肠镜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书院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 利用病史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辖区内45~80岁居民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高危人群做进一步电子肠镜检查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书院社区共开展大肠癌筛查3 765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18.9%,初筛高危人群397人,阳性率为10.5%;高危人群中131人接受了肠镜检查,检查率为33.0%,其中确诊大肠癌2例,腺瘤29例,息肉13例.结论 在社区开展病史问卷调查、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当前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需加强居民大肠癌癌筛查的宣教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讨大肠癌筛查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实施方案》,对50~79岁奉贤区泰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人群进行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2 643人中,确定初筛阳性者995例,阳性率为37.6%。其中522例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52.46%。检出病变117例,病变检出率为22.4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28%,女性检出率为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1);筛查出大肠癌3例,大肠腺瘤79例,非腺瘤性息肉35例。结论危险度评估和FOBT相结合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泰日社区大肠癌检出率相对较高,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着重加强重点人群的大肠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市甘泉社区居民2014—2016年大肠癌筛查情况,为今后大肠癌筛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便隐血检测(FOBT)对甘泉社区6 480名50~74岁居民进行大肠癌初筛,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建议至定点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初筛出高危人群1 751人,阳性率为27.02%,其中708人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率为40.43%,检查结果癌前病变171人,检出率为24.15%,大肠癌12人,检出率为185.19/10万。【结论】大肠癌筛查项目对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筛查工作中要加大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宣教力度,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社区大肠癌筛查结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结果 完成初筛11 967人,阳性3 024人,初筛阳性率为25.27%;其中1 598人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5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为今后深入开展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5294名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对于初筛阳性者建议到上海市定点医院做肠镜检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294名居民中,男性2171人(41.01%),女性3123人(58.99%);平均年龄为(63.68±7.94)岁。慢性便秘、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在大肠癌危险因素分布中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0.07%、9.84%和9.41%。本次初筛阳性例数为1847人,阳性率为34.89%,其中,男性774人,女性1073人,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检查人数为312人,检查率为16.89%,镜检查出癌前病变21例,检出率为396.68/10~5,确诊为大肠癌的有6例,大肠癌检出率为72.34/10~5。结论上海市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对大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加大医疗保险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有效提高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让这项活动惠及更多的市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一轮大肠癌筛查结果,为优化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1-2013年青浦区参加大肠癌筛查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阳性检出情况及检出瘤别情况,对大肠癌检出期别和危险度评估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参加筛查的居民88,405人,总筛查阳性21,446人,阳性率为24.26%.其中,问卷评估阳性7,660人,阳性率为6.8%.接受肠镜检查的居民5,644人,其中确诊为癌的198例,腺瘤1,004人;腺瘤及中、重度异型增生合计1,047例,息肉与肠炎共计469例.检出大肠癌患者Ⅰ期127例,占全部病例的6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肠癌的发病与6种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有无慢性腹泻(OR=5.83,P<0.05)、有无慢性便秘史(OR=5.44,P<0.05)、有无粘液或血便史(OR=5.11,P<0.05)、有无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OR=5.19,P<0.05)、有无慢性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OR=6.04,P<0.05)和近10年来有无经历过对精神造成较大创伤或痛苦的事件(OR=5.14,P<0.05).结论 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可以有效地检出上海市青浦区居民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泽镇大肠癌筛查效果及其大肠癌人群分布特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索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成本效益,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统一标准的危险度评估表和便隐血检测,对符合条件自愿参加筛查的人群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评估为高危人群的和FOBT阳性人群的建议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由消化内科和病理科对肠镜结果进行判定。结果大肠癌筛查人数12,011人,参与率达80%,占整个青浦区筛查对象的13.58%。高危人群625人,占全区高危人群的8.16%,比例明显低于全区高危人群(χ2=94.928,P0.01)。FOBT阳性人群4,089人,占全区FOBT阳性人群的26.76%。肠镜数1321人,腺瘤272例,占整个青浦区腺瘤筛查结果的27.1%,明显高于青浦区平均水平(χ2=8.229,P0.05)。检出一例大肠癌的成本为11,283.5元,其中dekus A期的筛查成本为19,132.9元,deckus B期的筛查成本为27,503.5元。检出腺瘤272例,筛查成本为1,617.9元。结论金泽镇大肠癌发病更具有隐匿性。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生存年限上,早筛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医院就诊人群。应加大对大肠癌的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市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方法对1000名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开展大肠癌患病风险评估,并进行大便隐血试验(FOBT),对问卷结果和FOB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0名居民中,女性560人,占总数56%;男性440人,占总数44%;评价高危险度的人占总样本的11.6%,其中男性55人,女性61人;FOBT检查为阳性的总样本的占2.8%;在这些人中患慢性疾病以及有一级亲属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病可能性却与年龄呈现高相关;慢性便秘史、黏液血便史以及直系家庭癌症史与FOB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4.38(95%CI:1.71-11.21,P〈0.05),8.86(95%CI:2.37-32.96,P〈0.05)和4.89(95%CI:1.60-14.91,P〈0.05)。结论即使在危险评估中显示阴性的人群,仍有FOBT检查为阳性的可能性,大肠癌筛查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对于检查为阴性的人群同样需要进行相关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蚌埠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为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蚌埠市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筛结果及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蚌埠市居民大肠癌初筛2 552人,年龄50~74岁,以60~69岁为主,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1,城市居民占51.88%。初筛阳性674例,初筛阳性率为26.41%,其中653例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96.88%。共检出病变392例,异常率为60.03%,以结肠息肉(65.5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52)、男性(OR=1.439)、粘液血便史(OR=6.197)、慢性便秘史(OR=4.162)、慢性阑尾炎史(OR=3.931)、吸烟(OR=3.083)的蚌埠市居民肠镜检出异常的风险较大。结论 蚌埠市居民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肠镜依从性较好,肠镜异常检出率较高,异常以结肠息肉为主,影响当地居民肠镜异常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动员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探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效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常住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的两步筛查模式,初筛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初筛58 215人,初筛完成率99.07%,初筛阳性率25.44%,肠镜依从性41.87%,大肠癌检出率0.45%,腺瘤检出率46.40%,总病变检出率35.74%,男女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33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检出率不断上升,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8,P<0.001)。结论 大肠癌筛查能有效地检出居民大肠癌及腺瘤等病变,对于大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3—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大肠癌筛查结果,为优化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填写危险度评估表结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的两步筛查法,对2013—2016年东明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完成初筛13 669人,初筛完成率为99.63%,初筛阳性率为30.84%;其中849人参加肠镜检查,肠镜依从率为20.14%,大肠癌检出率为1.18%,管状腺瘤检出率为3.18%,总病变检出率为15.43%,单纯危险度评估阳性者肠镜依从性低于单纯粪便隐血检测阳性者、危险度评估和粪便隐血均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2,P<0.001);总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目标人群(50~74岁)病变检出率高于非目标人群(<50或>7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01)。【结论】大肠癌筛查效果明显,但肠镜参与率等指标偏低,提高肠镜参与率的措施尚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 0 1 2年天津市嘉陵道社区6 0~7 4岁常驻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找出该社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大肠癌的筛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8 0 4 7例符合要求的社区居民,采用《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 O B 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肠癌初筛,初筛为高危人群者转入上级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精筛。结果 2 0 1 2年该社区6 0~7 4岁居民大肠癌初筛阳性率为6.0%,不良生活史和慢性便秘史是初筛阳性人群较常见的高危因素,女性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初筛阳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6 5~6 9岁年龄段的人群最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大专组和文盲组大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该社区F O B T初筛和结肠镜精筛顺应性低。结论应加强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治意识,并根据居民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特点,有重点地开展大肠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