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n=30)和热磁组(n=30)。内热针组予内热针治疗,热磁组予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超声弹性成像测定两组双侧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应变率比值(S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两组VAS和NDI均下降(t2.693, P0.05);内热针组VAS和NDI显著低于热磁组(F8.048, 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内热针组各肌肉SR明显下降(F6.22, P0.01),热磁组仅右侧头半棘肌SR下降(F=4.35, 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可提高NCNP患者颈部肌肉弹性,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细银质针疗法治疗部队官兵训练致腰部肌筋膜炎临床疗效以及红外热成像检查在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 96例患者给予细银质针治疗,在针前及针后不同时间点观察针刺区热像图温度变化。结果 96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34例,有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针刺部位温度在针后即刻上升,1 d后温度有所下降,但高于针前(P0.05),7 d后温度下降,低于针前(P0.05),21、30 d温度有所上升,但仍低于针前(P0.05)。结论细银质针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可以明显缓解症状,起效快,疗效持久,安全无副作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在辅助疗效判定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n=30)和热磁组(n=30)。内热针组予内热针治疗,热磁组予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超声弹性成像测定两组双侧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应变率比值(S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两组VAS和NDI均下降(t>2.693, P<0.05);内热针组VAS和NDI显著低于热磁组(F>8.048, 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内热针组各肌肉SR明显下降(F>6.22, P<0.01),热磁组仅右侧头半棘肌SR下降(F=4.35, 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可提高NCNP患者颈部肌肉弹性,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39例接受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证候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功能受限、肿胀、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和关节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透刺合并合谷刺,疗程均为20d。结果:2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是一种简便、快捷、疗效持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717-3718
探讨心理干预在内热针治疗颈肩痛患者中的应用。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颈肩疼痛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内热针治疗,观察组在内热针治疗的同时介入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进行测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并记录和统计患者疗效及需要二次治疗的例数。两组治疗后的SCL-90中躯体化、焦虑、抑郁3项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3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缓解的有效率是8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8.75%(P0.01);且观察组二次内热针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P0.01)。心理干预介入内热针治疗颈肩疼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躯体不适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SWE技术定量测量30例颈肩部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前后斜方肌疼痛触发点的弹性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其主观疼痛强度,分析治疗前VAS评分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的相关性,以及针刺治疗后VAS评分变化值(?VAS)与杨氏模量变化值(?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变化值(?弹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阿是穴针刺治疗前比较,颈肩部MPS患者针刺治疗后斜方肌疼痛触发点弹性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降低(t=6.34、33.36,均P0.001),VAS评分减低(t=10.02,P0.001)。阿是穴针刺治疗前,颈肩部MPS患者VAS评分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572、0.474,均P0.05);阿是穴针刺治疗后,颈肩部MPS患者?VAS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1、0.561,均P0.05)。结论 SWE能客观有效地评估颈肩部MPS患者阿是穴针刺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4 例慢性非 特异性颈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 对照组予以磁振热治疗,观察组予以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椎旁肌与椎体面积比值、颈痛程度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 1 个月,两组患者颈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与 椎体面积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患者颈痛程度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颈痛,增加椎旁肌的横断面积,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背肌筋膜炎采取推拿结合易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收的5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单独推拿治疗。观察组予以推拿结合易罐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腰背部肌筋膜炎采取推拿联合易罐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红外热成像结果选择背部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将诊断为肌筋膜炎的100例患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后,测量患侧与相对健侧的温度(△T=患侧温度-相对健侧温度),根据患侧温度高低选出热组(W组, △T≥0.2 ℃)和冷组(C组, △T≤-0.2 ℃),50例/组,每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再各分2组,25例/组,分别行银质针导热治疗(S组)和神经阻滞治疗(N组),4组分别简称WS、WN、CS和CN组。银质针导热治疗组共治疗1次,神经阻滞治疗组每5 d 1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共行2~3次。在治疗前(0 d)、治疗第1、6、15、30、180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结果随访期内,热组患者在第1、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WS组明显高于WN组(P < 0.05);冷组患者在第15、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CS组明显低于CN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红外热成像进行患区温度判断,热区(△T≥0.2 ℃)选择神经阻滞治疗,冷区(△T≤-0.2℃)选择银质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 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 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10月在襄 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浮针治疗,每2天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治疗,每 天1次。2组均治疗2周,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观察并且比较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2组 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表面肌电中位频 率(MF)指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均较同 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两个时间点联合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 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明显增高,胸锁 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明显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 方肌上部MF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与单纯浮针治疗比较,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 颈椎病,不仅可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加强颈椎稳定性,症状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13.
射频热凝与痛点阻滞治疗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射频热凝与痛点阻滞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肌筋膜炎患者分为射频热凝组和痛点阻滞组(每组n=10)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的疼痛评分,1个月后用VAS评价疼痛缓解优良率并观察副作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周,痛点阻滞组VAS评分低于射频热凝组(P<0.01);而在治疗后1个月,射频热凝组VAS评分低于痛点阻滞组(P<0.01),两组在疼痛缓解优良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和痛点阻滞在治疗肌筋膜炎均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射频热凝在治疗1个月后未见复发,疗效优于痛点阻滞。  相似文献   

14.
贾品茹  张静  陆博  成慧 《中国康复》2022,37(5):289-292
目的:研究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肩周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疗程为4周。2组在治疗前(T1)、治疗4周后(T2)、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T3)进行评估,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T2和T3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1时明显下降(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1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1时明显增加(均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T3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较T2时明显下降(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2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2时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和肩关节ROM较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更好,而且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肌内效贴仍能够维持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热针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急性加重期腰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广州新海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急性加重期腰部肌筋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内热针2次(每周1次)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照A组采取中频电子脉冲理疗仪连续治疗14日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照B组仅用内热针治疗2次(每周1次),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周、1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7%、86.7%和93.3%,对照A组为66.7%、73.3%和76.7%,而对照B组为70.0%、80.0%和90.0%,治疗组各时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内热针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急性加重期腰部肌筋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小针刀结合选取扶正固本类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评价此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炎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在缩短此病疗程,减少复发方面的优势。方法:将40例肌筋膜炎患者分均分为2组,每七天治疗一次,共治疗两次。每个疗程结束后VAS、JOA量表评分,同时随访4、6周患者VAS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所需时间、每个疗程结束后的VAS及随访4、6周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扶正固本穴位埋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相对单一针刀疗法疗效更为确切,且能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部残疾指数(NDI)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2例,给予所有患者神经电刺激,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分析两组在视觉模拟评分(VAS)、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电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0.000);治疗后两组的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均有一定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0.000)。结论:使用揿针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锋华 《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目的:探讨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治疗。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及PPI评分及Mell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8%、70.7%,P0.05)。结论:联合平衡针及点压松肩穴可显著的改善肩周炎关节粘连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筋膜内热针在绝经期腰臀肌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门诊就诊的200例绝经期腰臀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筋膜内热针干预,观察组实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筋膜内热针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干预2、4、6、12周后骨密度情况、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血清指标[包括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血清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及干预4、6、12周后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结果:干预2、4、6、12周后,观察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1,25-(OH)2D3、BGP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TRACP5b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6、1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筋膜内热针在绝经期腰臀肌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血清水平,并提高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慢性颈项肩背痛是临床常见病症 ,采用针刺拔罐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浅述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67例 ,男 81例 ,女 86例 ;年龄 1 3~ 73岁。病程最短 1d~ 3年。 1 67例中 ,落枕 1 9例 ,局灶性颈椎病 2 5例 ,颈肌筋膜炎 9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 54例 ,急性颈臂神经痛 1例 ,颈肩综合征1 1例 ,颈肩肌劳损 1 8例 (其中肩胛提肌劳损 1 0例 ) ,背肌筋膜炎 1 7例 ,肩带肌筋膜炎 1 1例 (其中冈下肌筋膜炎 6例 ) ,前斜角肌综合征 2例。1 67例急慢性颈肩背痛临床表现以颈项肩胛背部不同程度的酸痛为主 ,局部易疲劳 ,有时自觉肌肤冰冷 ,喜温喜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