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冬 《临床医学》2016,(12):86-87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行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研究组3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内出血量、卧床时间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开放椎间盘开窗术,利于患者术后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TESSYS技术治疗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集术前及术后14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改良Mac Nab评价情况。结果:35例患者随访3个月到2年不等,平均随访9.6个月。术后历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JOA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显著(P0.01);改良Mac Nab评价:优27例,良6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达94.29%。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开展及应用,通过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日趋成熟,并以其微创优势和良好的疗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院于2012年7月引进并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对比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诊断为单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两种单节段手术患者30例,其中16例患者行PTED术,14例行椎板间开窗术,记录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卧床时间等,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大于6个月的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手术临床疗效,所得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PTED组优良率为87.50%,传统开窗组优良率为71.42%,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结合传统术式与经皮穿刺技术的优势能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摘除病变髓核,直接解除椎管内压迫,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出血量l、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eh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椎板开窗术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共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及MacNab评分法评定。结果 6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下肢VAS评分(7.12±0.70),术后1年下肢VAS评分(2.2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3.7±0.87)升高到术后的(22.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2例L5-S1突出,由于髂嵴过高,阻挡手术入路,术中改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3例患者术后复发,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整体优良率83.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椎间盘系统技术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治疗后关节优良情况、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显著,可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障碍等症状,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手术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测评入院时和TESSYS椎间孔镜术后(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结果: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分别为(2.90±0.88)、(1.57±0.50)、(1.57±0.74)和(2.14±0.65)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71±0.84)(P均<0.01);ODI分别为(26.60±8.12)%、(21.80±10.05)%、(24.70±12.13)%和(20.02±10.41)%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80±12.08)%(P均<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17例,良2例,可2例。术后优良率为90.47%,3例老年患者于术后出现腰背肌肉痉挛,予神经阻滞、药物和理疗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TESSYS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确切,术后应用适当的综合治疗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度、腰椎功能及围术期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更少(t=6.583、4.956、20.777,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05);两组术前1 d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0.204、0.948、0.71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对比疗效、并发症、疼痛度、腰椎功能及围术期指标。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90.00%)高于对照组(8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8,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更少(t=6.583,t=4.956,t=20.777,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0.05);术前1d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t=0.204,t=0.948,t=0.710,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10.00%)低于对照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7,P>0.05)。 结论 LDH应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可取得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相近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相比较而言,经皮椎板间入路操作更为简单,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ELD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时,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Mac Na优良率为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 00%(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平均年龄56岁,第3~4腰椎5例,第4~5腰椎18例,第5腰椎~第1骶椎7例,予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统计治疗结果,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问卷方式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2.63±5.47)min,未见硬膜囊破裂,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8例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1例患者上位出口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有麻木,予以理疗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1周后二次行开放手术后疼痛缓解。随访6~8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可保留运动节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选取的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评分指标。结果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57±1.08)分,腰椎功能评分为(26.43±8.55)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62±0.88)分,腰椎功能评分为(81.12±9.17)分,治疗后的两项评分情况均得到改善,同时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早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由Hijikata于1970年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正式开启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时代。之后逐渐推广,后来Yeung、Tsou等不断对手术器械、手术步骤进行完善~([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年在我国广大医学同仁的努力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也逐渐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治 疗的 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 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介质、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 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 );术前两组血清多巴胺、 5- 羟色胺及 P 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观 察组血清多巴胺、 5- 羟色胺及 P 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 );手术前后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两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 1 例。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及并发症 发生率少等优点,能够解除脊髓神经压迫,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椎间孔镜下经皮椎板间入路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5例.两组均行微创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A组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B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A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8.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9例;随访时间6月~22月,平均随访13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月、6月、12月、22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MacNab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2.0版本),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4.21%,重复测量数据的Bonferroni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经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例(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25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术后两组患者腰痛症状均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治疗1个月与3个月JOA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仅对照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与传统开放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术与椎板间开窗术在中青年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方法选取20例LDH中青年患者分组治疗,采用椎板间开窗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椎间孔镜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疼痛及ODI评分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80%,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青年LDH的治疗中,椎间孔镜术与椎板间开窗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相比椎板间开窗术,椎间孔镜术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上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中青年LDH提供新思路,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