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导管吸氧与面罩吸氧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拔管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O1)和面罩吸氧组(O2),每组各40例。O1组患者在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后采用鼻导管吸氧,O2组则采用面罩吸氧;通过调节吸入氧流量使两组患者在恢复室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均维持在≥95%。比较两组患者的氧流量、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拔管后恢复室滞留时间的差异,并在术后随访时询问患者对于两种吸氧方式的感受。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SpO_2、PaO_2、PaCO_2及拔管后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组的氧流量小于O2组(P0.05);O2组大部分患者在随访时主诉面罩吸氧期间有憋闷感,而O1组患者未主诉有不适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氧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鼻导管吸氧较面罩吸氧需要的氧流量小,且舒适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HFNC)及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20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FNC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水平,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心率和呼吸频率,检测两组心肌损害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48h后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H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O_2、SpO_2、pH值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h、48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8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24h后(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对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血氧指标具有临床价值,且可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流量温湿化系统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27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撤机后均采用高流量吸氧。其中2016年5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2例采用传统湿化方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75例采用高流量温湿化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撤机后护理;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氧48 h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再次气管插管率、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1);吸氧48 h后,观察组PaO_2/FiO_2、SpO_2高于对照组(P0.01,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次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流量温湿化系统能提高ICU患者撤机后高流量吸氧的湿化效果,改善氧合指标,减少再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急性脑外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外伤手术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脱机拔管后采用常规面罩吸氧方式,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RR、SpO_2、PaO_2、PaCO_2等指标及再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脱机拔管接受氧疗后不同时间RR、SpO_2、P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再插管率0%(0/34),对照组为8.82%(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外伤术后气管插管脱机拔管后的氧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相比于传统的面罩氧疗效果更佳,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肺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氧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6~10h,氧流量为6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2d,氧流量为2~4L/min.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2d,氧流量为4~6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回抢救室第一时间(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1、2、3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平均血氧分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PaCO2略高,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1、2天PaO2明显提高, Pa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d后 PaO2、PaCO2基本恢复正常,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肺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三种不同流量设置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低流量组(3 L/min)、中流量组(5 L/min)以及高流量组(7 L/min),每组各30例。观察氧疗72 h前后3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基本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结果 3组氧疗前后PaO_2、PaCO_2、SpO_2配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氧疗前后PaO_2、PaCO_2、SpO_2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两两比较,中流量与高流量组各项指标分别与低流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流量与高流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采取5 L/min或7 L/min流量设置方式,对NRDS患儿氧合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并对其脉搏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寻找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预检进抢救室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的患者,每月上旬为对照组共计150例,吸氧方式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每月下旬为观察组共计150例,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双腔鼻导管吸(SpO_290%~95%、氧流量2~4L/min)、简易面罩吸氧(SpO_280%~90%、氧流量6~10L/min)、贮氧气囊面罩吸氧(SpO_280%、氧流量6~10L/min);两组患者均在30min后分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不同吸氧方式(SpO_2≥95%)的有效率、平均耗时情况。结果与氧疗前相比,氧疗后30min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脉搏氧饱和度在90%~95%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脉搏氧饱和度在80%~90%和80%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不同吸氧方式可行,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可为护士灵活掌握氧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建议可将之推广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20院前急救中应用,为临床及转运患者提供医疗救护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老年AECOPD合并心衰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鼻导管氧疗,观察组给予HFN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生理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转归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插管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48 h 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48 h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 h、48 h pH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 h、12 h、24 h、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 h、12 h、24 h、48 h RR、HR、SpO_2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12 h、24 h、48 h PaO_2/FiO_2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12 h、24 h、48 h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48 h 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应用于老年AECOPD合并心衰患者中,可纠正高碳酸血症,改善pH值与氧合指数,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心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拔除气管导管后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19-06期间我院中心ICU收治的患者156例,行自主呼吸试验(SBT)试验后符合拔管程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高流量组和常规组,分别予拔管后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和储氧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心率以及临床结局,包括48 h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高流量组70例,常规组86例,高流量组拔管后24 h PaO_2/FiO_2高于常规组,呼吸频率及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低于常规组,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较储氧面罩吸氧能改善ICU患者拔管后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和循环,且可降低撤机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和总住院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氧合作用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氧疗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呼吸内科入住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控制感染、解痉平喘、促进排痰、纠正呼吸衰竭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氧疗,观察组病人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病人在氧疗前、氧疗24h后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_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基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氧疗前PaO_2、PaCO_2、R、SpO_2、CAPS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氧疗24h后PaO_2、PaCO_2、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氧疗24h后CA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AECOPD病人氧合,能够有效地改善病人缺氧症状、纠正二氧化碳潴留、提高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效果优于常规氧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吸氧结合内镜面罩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鼻导管吸氧法,观察组采用预吸氧结合术中内镜面罩吸氧法,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Sp O2均于胃镜检查1 min时降低,随后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 O290%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在检查前采用面罩预吸氧3~5 min,可有效提高机体氧储备能力,术中使用内镜面罩给氧可明显减轻和预防静脉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缩短胃镜检查时间,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不同给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麻醉苏醒室发生低氧血症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双孔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观察两组病人入苏醒室后即刻(T1)、入苏醒室30min(T2)2个时间点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调查两组病人对T2时间点的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恶心呕吐及胸闷不适的满意度;观察病人在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病人组内吸氧前后PaO_2、SPO_2比较,吸氧后T2时间点PaO_2、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心率减慢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能有效改善氧分压和生命体征,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术后患儿近距离面罩吸氧与单鼻塞吸氧管吸氧的配合程度及效果.方法 将19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给予单鼻塞吸氧管吸氧,观察组给予近距离(面罩距离口鼻1~2cm)面罩吸氧,比较2组吸氧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及2组患儿吸氧期间的配合程度.结果 2组吸氧后5 min及10 min的脉搏氧饱和度均优于吸氧前,其他指标与吸氧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所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吸氧的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近距离面罩吸氧应用于患儿能够获得更好的配合,同时也能很好的改善手术后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体位循环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取半坐卧位,观察组采用体位交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6 h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呼吸氧合,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次性医用口罩内双侧鼻塞吸氧的效果,并与鼻导管与面罩吸氧比较。方法选取2012-03—2014-10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用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3~4 L/min;B组用普通面罩吸氧,调节氧流量6~8 L/min;C组用双侧鼻塞吸氧,并加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调节氧流量2~4 L/min。结果给氧0.5 h后观察血氧饱和度C组均高于A、B组(P0.05)。结论一次性医用口罩内鼻塞吸氧,使得患者吸入的氧浓度较稳定,不受呼吸频率、潮气量、张口呼吸的影响,而且方法简单,避免了氧中毒的危险,较鼻导管与面罩吸氧更能很快纠正低氧血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O_2、PaCO_2及PaO_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_2、PaCO_2及PaO_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126例接受心脏手术且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接受HHFNC。比较两组拔管后血气情况、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并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拔管后2 h、6 h和12 h时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逐渐升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有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明显改善成人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再次插管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90例LC术病人随机分为氧流量2 L/min组(n=30)、4 L/min组(n=30)、6 L/min组(n=30),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持续双腔鼻导管吸氧6h后检测SpO2指标.[结果]3组病人吸氧6h后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3,P=0.024),其中氧流量4 L/min组SpO2指标最为满意.[结论]LC病人术后持续鼻导管吸氧最适宜的氧流量为4 L/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氧疗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短期加大氧流量到4L/min,氧浓度为37%,2h后,继续低流量吸氧.对照组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1.5L/min,氧浓度为27%.氧疗2h后复查动脉血气.结果观察组氧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期加大氧流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持续低流量吸氧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减轻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妇科150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术后给予持续低流量(2L/min)吸氧4~6h;对照组70例,术后无吸氧支持。观察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表现。结果妇科腹腔镜术后给予吸氧干预的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无吸氧干预的对照组。结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