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5例中,急、亚急性穿孔4例,慢性穿孔1例。穿孔部位包括:胃窦小弯侧1例,胃体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球部上壁及前壁各1例,十二指肠球后部后壁1例。溃疡穿孔的CT表现;定性征象有腹腔内游离气体;定位片像有局部管壁增厚,不规则,周围脂肪层模糊;同时能全面地显示穿孔后腹腔内的继发改变。本组5例中有3例未能确定穿孔部位。结论:CT对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很有价值,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但对部分急性穿孔的定应诊断、慢性穿孔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2.
CT游离气体征在早期胃肠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胃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胃肠穿孔的CT表现。结果14例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乙状结肠穿孔5例,肠缺血坏死致回肠、结肠穿孔3例,直肠肿瘤梗阻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CT表现剑突下隐窝积气12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6例,腹膜后间隙积气4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较立位腹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能为胃肠穿孔部位的初步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运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2例、胃穿孔28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诊断率95.00%(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3例(67.35%);胃溃疡穿孔16例(32.65%),其中胃窦前壁穿孔9例(56.25%),胃小弯前壁穿孔7例(43.75%)。腹腔游离气体49例(100.00%),腹腔积液46例(93.88%),胃肠道壁不规则增厚或周围脂肪层模糊23例(46.94%)。结论 通过螺旋CT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以明确患者穿孔的病灶,能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提供快速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通过CT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影像表现.方法:此次研究时间自2017年7月1日开始,至2019年6月30日结束,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6例,均于术前接受CT早期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CT诊断准确率,同时对患者征象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此次3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30例患者穿孔位于十二指肠球处,2例患者穿孔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患者穿孔位于胃部.所有患者腹腔内均存在游离气体影,18例气体影位于剑突下隐窝处,14例气体影位于肝门肝圆韧带间隙处,2例气体影位于腹膜后.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早期以CT诊断准确性高,可通过游离气体对病情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结果:穿孔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穿孔17例,空、回肠穿孔7例,结肠穿孔3例。穿孔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16例,肿瘤2例,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4例,肠伤寒1例,肠系膜扭转2例,外伤2例。手术前CT正确定位24例,正确率为88.9%。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及穿孔局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CT对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6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溃疡穿孔13例(均为近胃小弯侧穿孔),十二指肠球部穿孔42例(前壁34例,侧壁8例),胃癌穿孔1例。36例行穿孔修补术,19例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1例行胃癌根治术。结论及时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关键,手术仍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X线诊断,研究组行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精确判断穿孔位置及大小,从而掌握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合并肠壁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合并穿孔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X线腹平片发现腹部游离气体15例,CT见腹部游离气体18例;21例均发现结肠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伴有肠梗阻8例。CT术前正确诊断肠穿孔18例(85.7%);术前正确诊断肠癌合并穿孔16例(76.1%)。结论 :MSCT对结肠癌合并肠穿孔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急腹症-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急腹症-胃肠道穿孔患者34例,1例行MSCT增强扫描,33例行X线平片、MSCT平扫。对比X线平片、MSCT诊断符合率。结果:MSCT诊断符合率100%(34/34)高于X线平片78.79%(26/33)(P0.05);34例患者,均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所致,诊断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8例(52.94%),胃窦前壁7例(20.59%),胃小弯前壁9例(26.47%);MSCT影像学特征: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影(新月形、小气泡状),11例(32.35%)脏器组织间隙内存在小气泡影(包括肝门区),8例(23.53%)肝十二指肠韧带区,15例(44.12%)肝前间隙内游离气体,均存在局限性、广泛性分布的腹腔积液,穿孔部位:十二指肠腹膜后段穿孔6例(17.65%),十二指肠球、胃部穿孔18例(52.94%),空回肠穿孔10例(29.4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MSCT可更早诊断胃肠道穿孔,且符合率较高,为病因、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早期消化性胃十二指溃疡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例成年人胃十二指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其中胃溃疡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0例。螺旋CT表现剑突下隐窝积气8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7例,腹膜后间隙积气2例,腹腔积液5例及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8例。结论:螺旋CT较X线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胃十二指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有无,并能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消化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约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和溃疡手术病例的21%,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消化性溃疡穿孔的93.8%[1-2]。采用何种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研究重点。。1早期诊断的意义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大量的胃肠内液进人腹腔产生强烈的刺激致化学性腹膜炎,患者剧烈腹痛,可出现休克。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减少胃肠液外溢、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感染有决定性意义。对典型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一般诊断并不难。代方鲁等[3]报道59例胃十二指…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42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部钝挫伤27例,锐器伤15例。所有病例均未口服造影剂,也没有进行增强扫描。结果:穿孔发生在十二指肠5例,空肠12例,回肠9例,结肠18例,直肠1例。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包括:腹腔游离气体(20/42)、腹膜后游离气体(6/42)、肠壁增厚(21/42)、腹腔游离积液(25/42)、肠袢间(系膜)积液(5/42)、系膜浸润(19/42)、系膜血肿(4/42)及肠管扩张积液(4/42)等。结论:肠穿孔的CT所见均为间接征象,单一CT指征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有限,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收集46例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6例中,胃溃疡7例(15.2%),十二指肠溃疡38例(82.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2.2%),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最多,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两者不尽相同.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其临床发病特点,X线钡餐检查仍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B超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B超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初步体会江川县人民医院B超室邮政编码652600龚金镇本文报告经B超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6~71岁,临床诊断:2例阑尾炎并腹膜炎,4例胃肠穿孔可能?2例胆道蛔虫症均行B超检查。结果:8...  相似文献   

16.
穿孔性阑尾炎CT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阑尾穿孔具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图像。观察12项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采用χ2检验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征象,评价这些征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阑尾穿孔最具诊断价值的CT征象。结果 205例中,40例(40/205,19.51%)阑尾穿孔与165例(165/205,80.49%)阑尾未穿孔患者间,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积气、阑尾腔外粪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征象鉴别诊断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依次分别为:脓肿80.00%(32/40)、97.58%(161/165)、94.15%(193/205),阑尾壁强化缺损50.00%(20/40)、98.79%(163/165)、89.27%(183/205),蜂窝织炎37.50%(15/40)、95.76%(158/165)、84.39%(173/205),阑尾腔外积气27.50%(11/40)、99.39%(164/165)、85.37%(175/205),阑尾腔外粪石5.00%(2/40)、100.00%(165/165)、81.46%(167/2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与阑尾穿孔相关(Wald=33.21、16.19,P均<0.001)。结论 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是阑尾穿孔最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超声表现及其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手术证实超声定位的31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部位全部符合。直接声像表现为局部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壁全层中断,胃肠腔内外回声贯通,可见"漏斗征"、"通道征"声像图。间接声像表现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穿孔断端向内塌陷,肝下间隙大网膜增厚包裹等。结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弥补了X线检查无法定位的缺陷,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征象精确判别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术前对121例胃肠道穿孔患者行CT扫描,依据8种CT征象得出结论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就主要CT征象与穿孔部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综合运用主要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部位诊断的正确率达83.5%(101/12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影(P<0.01)、管壁节段性增厚(P<0.01)、管壁局限性缺损(P<0.01)对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征象可在术前对胃肠道穿孔部位作出较为精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影像资料,其中13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16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10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诊断符合10例,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符合14例,10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多层螺旋CT扫描者均明确诊断;患者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表现为肠管内充盈缺损、溃疡、肠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破坏或受压变形;多层螺旋CT扫描表现为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物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十二指肠壁增厚或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胃肠吻合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72例,根据手术中吻合方法分为研究组(吻合器吻合组)和对照组(手工吻合组)。研究组36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Ⅰ术式治疗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对照组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5例,胃窦部溃疡穿孔5例,胃小弯溃疡穿孔6例;采用BillrothⅠ术式治疗20例,BillrothⅡ式12例,Roux-en-y胃肠吻合4例。【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12.0±21.1min)较对照组(165.0±23.8min)短(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3.6±5.6h)较对照组(63.6±10.7h)短(P<0.01),术中出血量(130±10mL)较对照组(220±14mL)少(P<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2例,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