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西痛风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疾病史、膳食结构和饮酒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痛风家族史、BMI与痛风有关(P0.01);菌藻、蔬菜、水果、猪肉、其他肉类、动物内脏、总禽畜肉、蛋类和总嘌呤摄入量9项膳食因素与痛风有关(P0.05或0.01);啤酒、米酒、低度酒、和总酒精摄入量4个变量与痛风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特征因素后,总嘌呤、总禽畜肉类,动物内脏、猪肉、总酒精、米酒和啤酒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中总嘌呤摄入≥1000mg/d与500mg/d相比OR值为2.5(95%CI,1.3—5.1);总禽畜肉摄入≥150g/d、≥350g/d与50g/d相比OR值分别为1.6(95%CI,1.1—2.5)和2.3(95%CI,1.4—4.0);动物内脏摄入≥50g/d与25g/d相比OR值为4.5(95%CI,2.0—10.3),猪肉摄入≥350g/d与50g/d相比OR值为1.7(95%CI,1.1—3.2)。酒精总摄入25g/d或≥61g/d与不喝酒相比OR值分别为1.8(95%CI,1.1—2.9)和3.2(95%CI,2.1—5.0);自酿米酒酒精摄入25g/d或≥61g/d与不喝者相比OR值分别为2.4(95%CI,1.5—4.0)和4.0(95%CI,2.2—7.3),啤酒类酒精摄入25g/d与不饮啤酒者相比OR值为2.0(95%CI,1.1—4.0)。结论广西农村地区痛风与膳食饮酒有关,动物内脏、自酿米酒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膳食和饮酒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膳食因素与宫颈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膳食因素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 2 0 0 4年 1~ 5月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n =132 )和同期就诊的良性肿瘤患者 (n =133)的相关因素和膳食情况 ,膳食摄入情况的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的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各因素与宫颈癌的OR值及其 95 %CI。结果 在调整非膳食因素的影响后发现 ,深色蔬菜 (OR =0 34,95 %CI =0 15~ 0 76 )和膳食叶酸 (OR =0 36 ,95 %CI=0 14~ 0 95 )是宫颈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趋势检验P <0 0 1)。结论 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膳食因素有关 ,摄入较多的深色蔬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可能会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过少,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痛风的诊断标准仍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临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多途径的综合康复治疗仍是本病的选择.膳食康复可对本病起到逆转病情,延长发作间期,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等作用,是本病综合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186名乳腺癌患者和186名非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膳食调查。结果显露,在摄入的16类食物中,仅有绿色蔬菜,豆浆能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平均每日绿色蔬菜摄入量大于400g时,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降低38%(OR=0.62),平均每日豆浆摄入量大于100ml时,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降低41%(OR=0.59),在19种膳食营养素中,当维生素E,视黄醇当量和维生素C的平均每日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膳食脂肪酸模式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1月14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225例口腔癌新发病例以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4例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人群的膳食脂肪酸模式,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膳食脂肪酸模式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OR值及其95% CI值。 结果  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种膳食脂肪酸模式。以人群中占比最大的模式6(己酸、十三烷酸为主)为参照组,模式1(以长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和模式2(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均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后的OR值及其95% CI值分别为0.47(95% CI:0.25~0.86)、0.45(95% CI:0.21~0.98),其他模式未观察到与口腔癌发病风险有关联(均有P>0.05)。 结论  相对于以己酸、十三烷酸为主的模式6,以长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模式1和以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模式2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科学合理摄入脂肪酸,可能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汪敏  张园  李昕睿  吕小飞  陈裕明  凌文华 《营养学报》2012,34(5):436-440,444
目的应用膳食质量指数(DQI)评价膳食因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病例342例,健康对照571例)设计,利用食物频率问卷获得膳食数据,依据国际通用的膳食评价方法 DQI计算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质量指数评分;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QI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DQI评分高于对照组,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了非膳食因素的影响,DQI最高三分位数组(膳食质量较差)与最低三分位数组(膳食质量较好)比较,OR值为1.690(95%CI:1.139-2.507)。进一步对首次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OR值为1.803(95%CI:1.083-3.001)。结论冠心病人的膳食质量较健康对照差,膳食质量越差,冠心病人的发病风险越高,人们需要重视整体膳食质量,降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膳食因素与男性口腔癌发病的关系,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颌面外科就诊的313例新发男性口腔癌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在其他科室就诊的575例男性非口腔相关疾病患者进行面访调查。结果 病例组患者食禽类频率≥1次/天、食鱼类频率≥1次/天、食海鲜频率≥1次/天、食绿叶蔬菜频率≥1次/天、食非绿叶蔬菜频率≥1次/天、规律补充保健品、规律补充维生素片、饮用咖啡、食水果频率<1和≥1次/天的比例分别为1.28%、15.65%、7.35%、74.44%、69.97%、3.83%、2.56%、0.96%、46.01%和11.5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78%、43.48%、24.87%、94.61%、93.22%、12.17%、10.61%、4.52%、51.48%和34.43%,病例组患者饮食喜好较咸的比例(46.64%)高于对照组患者(4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喜好较咸是男性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食鱼类频率≥1次/天、食海鲜频率≥1次/天、食绿叶蔬菜频率≥1次/天、食非绿叶蔬菜频率≥1次/天、规律补充维生素片、规律补充保健品、食水果频率<1和≥1次/天是男性口腔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食用鱼类、海鲜、水果、绿叶和非绿叶蔬菜、规律补充维生素片和保健品、饮食喜好较咸等膳食因素对男性口腔癌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了痛风致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病例选自近2年内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痛风患者26名,每个病例按1:3配比选择对照,要求对照与病例年龄相同(相差5岁之内),性别相同,与病例来自同一地区,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病史,按统一调查表询问调查,用Egreat软件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有11个因素与痛风发病相关,有7个因素在P=0.05水平被选入多因素模型,它们依次是:食海产品(OR.9.267),高血压(OR=6.401),寒冷与潮湿(OR=4.558),肾脏病患(OR=2.84),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OR.2.730),食肉(OR=2.317)和饮茶(OR=0.319。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过少,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随着我国人民生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生发展与膳食息息相关。膳食模式从整体研究膳食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为膳食干预高血压提供依据和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膳食模式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DASH膳食、低钠膳食、DASH联合低钠三种膳食模式降低血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饮食控制知信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19年1—6月明确诊断为痛风的成年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知信行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饮食控制知信行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绵阳市267例痛风患者进行调查,该人群以男性为主(占91.0%),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7.0%),平均年龄(45.31 ± 14.75)岁,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占56.2%),家庭人均月收入以<4 000元为主(占37.8%)。痛风患者饮食控制知信行量表总分平均为(141.03 ± 15.48)分,标准分为(76.23 ± 8.37)分。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50.43 ± 5.37)、(53.17 ± 6.18)、(37.43 ± 4.7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标准回归系数=0.007、0.313、0.180),知识、行为和总得分越高。与农民相比,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员(标准回归系数=0.700、0.677、0.699)知识得分更高。接受过饮食建议(标准回归系数=0.360、0.431、0.949)及知晓尿酸水平(标准回归系数=0.264、0.329、0.152)的患者知识、信念及总得分更高。BMI越高(标准回归系数=-0.012、 -0.149),信念和行为得分越低。服用降尿酸药物(标准回归系数=0.362、0.452、0.256)患者信念、行为和总得分较高。结论 绵阳市痛风患者饮食控制知信行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患者的饮食控制知信行水平差距较大。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痛风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痛风遗传易感基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痛风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l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于2008年2—12月,在山东省随机选取5家医院内科门诊确诊的痛风患者作为病例,同时,选取年龄相近、同民族、同县(市)、同一时间在该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胃肠炎患者作为对照,共调查95对病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生化指标测定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直系亲属患高尿酸血症者(OR=44.142,95%CI:5.832~334.095),喝啤酒量较大(OR=1.539,95%CI:1.017~2.732),经常吃蛤蜊(OR=2.256,95%CI:1.206—4.220),总胆固醇水平高(OR=I.793,95%CI:1.010—3.183),ApoAI—CⅢ-AIV基因簇-75位点A等位基因(OR:1.937,95%CI:1.001~4.983),ApoAI—CIn—AIV基因簇+83位点T等位基因(OR=1.891,95%CI:1.011~3.537),ApoAI—CⅢ-AIV基因簇XmnI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X2(OR=4.417,95%CI:2.211.8.822)的频率升高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痛风的危险因素涉及饮食、血脂指标和遗传基因多态性多个方面,应制定综合防控措施,预防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饮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饮食因素的致病作用。方法 对209例上消化道肿瘤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调查,其中食管癌68对,贲门癌69对,其他部位胃癌72对。结果 结果表明,吃腌菜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分别OR=2.82、5.17、2.92),对3种部位肿瘤均起作用;剩饭菜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危险因素(OR=1.88和OR=1.90);喜咸是贲门癌的危险因素(OR=1.87);绿茶是食管癌和除贲门外胃癌的保护因素(OR=0.20和OR=0.28);水果是食管癌的保护性因素(OR=0.51)。结论上消化道癌与饮食因素有关,但其重要性可因肿瘤部位、暴露剂量、地区等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朱炜  蔡东联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99-1101,1104
目的 通过研究膳食钙和奶类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4-9月期间进入一项肥胖干预试验筛选阶段的119名大专院校女生为病例组,年龄18~22周岁;同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体重正常的同校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以1∶1配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及人体测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钙和奶类摄入量对肥胖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钙和奶的摄人量同BMI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膳食钙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高及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最低摄入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19和0.05,P值均<0.01);奶类的中高和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最低摄入水平的保护性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36和0.16,P值均<0.01).BMI与钙的摄入(r=-0.38)和奶的摄入(r=-0.25),体脂百分比与钙的摄入(r=-0.37)和奶的摄入(r=-0.26)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膳食钙及奶类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且与肥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青 《职业与健康》2010,26(4):446-448
目的研究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与膳食结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从上海市宝山区3所小学的学生中筛选出112名肥胖儿童,同时随机抽取112名正常儿童,通过问卷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摄入的膳食结构比较,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生活习惯和受遗传因素影响来比较,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与食物摄入量、高油脂、高糖、静止的生活方式和父母肥胖的遗传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 使用 2015 年广东省慢性病及营养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成人居民进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一般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广东省成人居民的膳食模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得到5种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盐酱油膳食模式、水果奶类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红肉谷薯类膳食模式、酒饮料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的广东省成人居民血清尿酸差异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尿酸均值最高的膳食模式为酒饮料膳食模式(355.31 μmol/L),均值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329.26 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的膳食模式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30.07%),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23.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OR=2.25,95%CI:1.19~4.27)和酒饮料膳食模式(OR=2.76,95%CI:1.34~5.71)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水果奶类膳食模式可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及较低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关,是预防高尿酸血症提倡的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和酒饮料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膳食危险因素及合理营养干预。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中探讨痛风/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膳食危险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NOS(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以膳食因素相关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为效应指标,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汇总以及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进食多量红肉、海鲜、酒精、加糖饮料、天然果汁(富果糖)的人群较进食少量者罹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比值比(OR)值分别为1.39[95%可信区间(95% CI)1.18~1.63,P<0.000 1]、1.59(95% CI 1.33~1.90,P<0.000 01)、3.14(95% CI 2.17~4.53,P<0.000 01)、1.69(95% CI 1.17~2.43,P=0.005)、1.46(95% CI 1.18~1.80,P=0.000 5)。而进食多量乳制品、蔬菜(包括富嘌呤蔬菜)、咖啡者较进食少量者罹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OR值分别为0.50(95% CI 0.40~0.64,P<0.000 01)、1.01(95% CI 0.85~1.19,P=0.95)、0.48(95% CI 0.30~0.78,P=0.003)。结论 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避免或限制摄入红肉、海鲜等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酒类、谷物糖浆或高浓度果糖;不需限用富嘌呤蔬菜;鼓励规律摄入乳制品、咖啡。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居民膳食结构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浙江省18-79岁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监测项目"中浙江省6个市18-79岁居民的膳食调查资料,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结果浙江省居民的膳食质量多处于轻度(41.08%)到中度(50.79%)的膳食失衡,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其中轻度和中度摄入不足分别占66.17%和27.88%,轻度膳食过量占35.55%;膳食平衡指数DBI-LBS、DBI-HBS和DBI-DQD分别为46.00、26.00和57.00;摄入过量及膳食失衡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40-49岁者最高,摄入不足与膳食失衡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浙江省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为模式B,为62.41%;其次为模式A,为26.44%。结论浙江省居民的膳食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呈现一定程度的膳食失衡,男性、40-49岁、农村地区及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中老年人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乌鲁木齐市45岁及以上居民956人,用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分析膳食模式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获得4种膳食模式:相对均衡模式,油盐模式,奶类及薯类模式,水产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马鞍山母婴健康队列1 241对母子。使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母亲孕期饮食数据,分别在儿童出生时、3、6、12、18和24月龄6个时间段随访,收集队列儿童身高和体重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母亲孕期饮食模式类别,利用组基多轨迹模型拟合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结果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记为蛋白型、健康型、素食型、加工型和饮料型5种饮食模式,可解释总饮食变异的50.04%,其中蛋白型饮食模式能解释21.34%,为主要饮食模式。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记为偏瘦型、一般型和偏胖型变化轨迹,分别占42.9%、45.6%和11.5%。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健康型和饮料型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有统计学关联(P<0.05)。偏瘦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健康型饮食模式低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瘦型变化轨迹(OR=1.286,95%CI:1.002~1.651)。偏胖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饮料型饮食模式高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胖型变化轨迹(OR=0.565,95%CI:0.342~0.935)。其他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会影响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其中低水平健康型饮食模式为偏瘦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饮料型饮食模式为偏胖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