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以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为抽样单位,被抽取单位中各抽取一定的样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分别调查400名城镇居民和400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73.2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3.2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随着升高(χ2=44.36,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OR=0.688,P=0.004)、咨询服务(OR=0.373,P=0.036)和免费宣传材料(OR=0.071,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报刊书籍(OR=2.392,P0.001)、医生(OR=2.979,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阻碍因素。结论怀远县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咨询服务和免费宣传资料的发放有利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2009年全国MSM人群调查的安徽省资料,分析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 513名调查对象进入数据库,对8道艾滋病基本知识题目的答对率在62.9%~93.4%之间;能正确回答6题及以上的人数是1 320人,知晓率为87.2%,95%可信区间是85.6%~88.9%。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OR芜湖比合肥=0.36,P<0.001)、文化程度(OR高中或中专比初中及以下=3.13,P<0.001,OR大专及以上比初中及以下=9.26,P<0.001)、寻找性伴场所(其他场所比互联网的OR值均低于1,均有P<0.01),是否获得过艾滋病宣传材料(OR=2.05,P<0.001),最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OR=1.67,P=0.015)等变量与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结论安徽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与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的因素较多;提示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9.61%,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χ2=4.84,P=0.028)、城乡之间(χ2=5.53,P=0.019)、不同年龄组(χ2=44.16,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54.21,P<0.001)、不同职业组(χ2=17.75,P=0.001)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中,公众对核心信息“出现哪种症状,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知晓率最高,为96.75%;“肺结核能治好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9.68%。53.99%的人群通过电视宣传接受过结核病的宣传教育。31.73%的人希望选择视频、动漫等影像材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OR =1.483,95%CI:1.158~2.626 ;大学大专OR =1.645,95%CI:1.144~2.388;本科及以上OR =1.142,95%CI:1.001~1.273)、接受过宣传教育(OR =2.847,95%CI:1.994~4.064)是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 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已达到国家规划指标,但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未接受宣传教育者的公众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于微信虚拟社区的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通过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匿名电子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18 岁四川省常住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并采用决策树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四川省微信虚拟社区居民的有效问卷3 806份,总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9.55%。不同性别、年龄组、经济区以及不同职业居民知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254,P<0.001;x2=169.594,P<0.001;x2=14.493,P=0.006;x2=314.582,P<0.001);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x2趋势=383.007,P<0.001)。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经济区、职业和性别为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与知晓率的关联性最强。结论 四川省微信虚拟社区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较高,文化程度、经济区、职业和性别与知晓情况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和安全性行为现状,为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在西藏7个国家级监测点共调查暗娼2 047人,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对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 2019年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3%(1 718/2 047),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为71.71%(1 468/2 047),最近1月安全套从未使用、有时使用、每次使用的比例分别为20.86%(427/2 047)、36.59%(749/2 047)、42.55%(871/2 047)。婚姻状况为同居(OR=3.31,95%CI=1.14~9.64)、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8,95%CI=1.25~2.54)、高档(OR=2.07,95%CI=1.38~3.11)工作场所、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OR=2.94,95%CI=2.28~3.79)是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促进因素。控制其他变量后,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暗娼其安全套使用率是不知晓者的1.72倍(95%CI=1.32~2.24,P 0.001)。结论 2019年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知晓艾滋病知识可有效提高暗娼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掌握这一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1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介于62.50%至81.24%之间;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样本来源的调查对象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水平较高;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OR=5.434,P〈0.001)、自己知道HIV检测结果(OR=30.909,P=0.003)可促进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监测对象HIV、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均在0%-1%之间波动,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莒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在莒县选择10所中学,运用结构式问卷对1834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结果莒县中学生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2.10%,城区(64.97%)高于乡镇(57.75%)(P〈0.01);高二年级学生(66.56%)高于初二年级学生(57.34%)(P〈0.01);男生(64.89%)高于女生(58.66%)(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4.45%、55.78%和65.27%。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76.83%)、网络(70.17%)、宣传材料(68.70%)。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6.29%)高于干预前(62.10%)(P〈0.01)。结论莒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国15个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制定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高校,对方便抽取的7 555名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结果 全国15省市大学生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4%.不同专业、上大学之前生活的地域、婚恋状态学生的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理科(OR=1.324,95%CI=1.145~1.531)和医科(OR=1.421,95%CI=1.204~1.678)是“国八条”知晓的促进因素,未婚有恋人或已婚(OR=0.847,95% CI=0.750~0.957)是“国八条”知晓的阻碍因素,来自媒体网络的知识(OR=1.654,95%CI=1.556~1.757)和来自学校的知识(OR=0.702,95%CI=0.661~0.745)是促进因素,来自家庭的知识(OR=1.242,95%CI=1.166~1.323)是阻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应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为提高该地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8年每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2011年该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知晓率变化情况。 结果 共调查5 517名中学生,总体艾滋病防治知晓率为86.30%,本次调查3项相同问题条目(与2011年调查相同的问题条目)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2011年水平(χ2=306.7532~1 273.312,P<0.001)。不同性别、学校性质学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3、3.5444,P>0.05),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高学生知晓率显著低于初、高中学生知晓率(χ2=17.9406,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比率高、初中学生分别是职高学生的1.855倍和1.978倍,公办学生是民办学生的1.202倍。高中、职高学生中1.67%(29/1 734)发生过性行为,在调查期间近1年内仍有性伴15人中,仅20.00%(3/15)每次都使用安全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OR=5.756)、没有接受过防艾宣传服务的学生较接受过相关服务的学生(OR=3.040)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更高。 结论 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2011年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低于国家有关要求,需要拓展防艾宣传教育尤其是职高、民办学校学生宣传教育,加大警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性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安徽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宣传效果,为下一步制定示范区工作计划和实现艾滋病综合防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个示范区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9年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调查的10 994名中学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0%,较2009年(52.0%)明显提高(χ2=1008.109、P0.001);其中初中学生为70.3%,高中学生为83.4%,与2009年初中(42.6%)和高中(65.6%)的知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初中=608.292、P0.001,χ2高中=280.92、P0.001)。结论在示范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但知晓率仍较低,同《五年行动计划》中2010年目标(95%)和示范区的2013年终期目标(95%)比较差距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以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