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早期强化降压遏制脑出血后血肿加剧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研究组32例,常规组2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予以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控制情况、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量及血肿加剧比例、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肿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加剧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常规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34.38%,显著高于常规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应用于脑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收缩压,遏制血肿加剧,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与按指南要求控制血压对预后及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连续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共41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积极降压组(n=24)和指南降压组(n=17),分别予以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入组后立即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2007年指南要求的降压治疗(收缩压≥180 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并随访患者至90 d,前瞻性比较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和24 h血肿增长情况.所得结果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为16.8%,指南降压组为3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平均血肿增加的绝对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mL,5.1 mL,P=0.058);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比例两组分别为4.2%,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脑出血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不改变脑出血预后及神经功能转归,但能显著减缓早期血肿增长.  相似文献   

3.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8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后28 d和90 d分别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7、d血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但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血肿体积增幅减少(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比较水肿体积均增大(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减少明显(均P〈0.05);治疗后28 d和90 d强化降压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93%,显效率9.84%)(均P〈0.01)。结论强化降压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而水肿体积未随之增大,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降压的策略,强化组采用强化降压策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CT检测计算血肿体积及治疗24 h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和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入院30 d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2组血肿体积都呈上升趋势,但强化组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发生血肿扩大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强化组的GC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超急性期内的少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强化降压疗法,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降低血肿扩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降压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颅内血肿量、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较常规组患者(77.14%)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化降压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血肿状况,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小板输注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超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化降压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周后,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预后及血小板水平。结果自发性脑出血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11.6±2.8)vs.(14.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血肿增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出血、脑梗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vs.6.7%,6.7%vs.13.3%,P0.05)。血小板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228.1±42.8)×109/L vs.(204.5±40.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血小板输注联合强化降压在自发性脑出血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神经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1).观察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则行常规降压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神经功能评分(NIHSS)、血肿量、血浆vWF及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比较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扩大4例(7.41%),对照组血肿扩大12例(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5 d血浆vWF、NF-κ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9.63%(43/5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0.78%(3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有效控制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增多,显著减少血肿扩大发生,能明显降低血浆vWF及NF-κB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用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行外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的12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63例行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常规组63例采用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再出血率为3.17%,常规组再出血率为1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优良率(68.25%)高于常规组(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只用降压治疗的效果相比,采用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于治疗3 d、7 d、14 d测量脑水肿体积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3 d内血肿扩大率,治疗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3 d内,研究组的血肿扩大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χ2=7.75,P<0.05)。治疗3 d、7 d、14 d时,两组的绝对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0、0.57、1.37,P均>0.05)。治疗后7 d、14 d,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3.95、3.24,P均<0.05)。治疗90 d后,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8,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能够降低HICH患者的血肿扩大率,不增加周围脑水肿体积,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26例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26例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7.69%,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可最大限度清除颅内血肿,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超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超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脑血肿体积,治疗后脑血肿扩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脑血肿体积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血压水平、脑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脑血肿扩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缩小治疗后脑血肿体积,降低治疗后脑血肿扩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早期强化降压在脑出血非手术治疗中对血肿扩大、血浆MMP-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发病时间4 h以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普通降压组,每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情况、血浆MMP-9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血肿量均明显缩小,且强化降压组血肿缩小程度优于普通降压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血浆MMP-9水平均应激性升高,但强化降压组升高幅度低于普通降压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强化降压组中位数为5.4(3.0,10.2)分,普通降压组为8.1(5.2,12.0)分,经Mann-Whitney U检验,P0.05;3个月后随访,强化降压组Rankin量表评分为(1.62±0.78)分,普通降压组评分为(2.61±1.32)分,组间比较,t=5.084,P0.05。结论 :超早期强化降压可有效抑制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血浆MMP-9水平快速增长,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7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颅内压变化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降压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通过超早期强化降压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3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治疗后3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为(65.2±8.4)分,NIHSS评分为(11.3±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6)分和(16.2±4.8)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和观察组(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并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MGB-1水平、CRP水平以及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而观察组为9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及CRP水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3 d及术后7 d血肿残余量,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HIGH(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HIGH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予以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34例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27.27%(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GH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HICH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肿量及NIHSS与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5 d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26例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26例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7.69%,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可最大限度清除颅内血肿,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积极降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大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积极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积极降压组在开始治疗后的l h内首选静脉降压药物使收缩压<140 mmHg,并维持7 d;对照组早期控制收缩压<180 mm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测定CT血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治疗后90 d进行Rankin最表(mRS)评分.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积极降压组患者3 d时血肿体积增加绝对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积极降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NHI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的NHISS评分差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90 d轻度以下残疾及中重度残疾患者例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降压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